gassister wrote:這句話很奇怪,如果土地分割後,獨立產權的房子可以賣更高,如此舉手之勞輕而易舉之事,建商為何不做呢?為何不自己賺呢?
代銷也說到, 如果獨立產權, 那當然房子會賣更貴, 以後住戶再自己去商量土地分割的事
iamlucky777 wrote:
看到這一段文章,建議不要買,
不要買的原因:
一:坪數不相同,價格自然不相同,
如果你買坪數大的,自然貴,而且以後改建建蔽率可能會不夠(土地平分情況下),
樓主不是說了,土地面積按比例算了嗎?
(很難找到不按建物大小比例分土地持分面積的的房子吧。)
土地將來要分割當然可以,不過問題是要怎麼割?
面積當然是按照持分比例算,但有沒有想過這刀子要怎麼切才對?
舉個例子,

這是雙拼透天,左右2戶的建物面積一樣,所以土地持分也各為1/2,
但是實際上使用的土地卻不一樣大,左邊這一戶的後院比較大,
這個例子看起來好像很誇張,很不公平,
明明大家土地持分都一樣大,但為什麼使用不一樣大?
但是這現象在台灣非常常見,
幾個例子,一層一戶的5樓公寓,每一戶的土地持分都一樣大,
但一樓的前院後院誰在用? 都是一樓在用。
這現象政府是不管的,這些空地怎麼使用,由住戶自行決定,
所以當你買這種房子時,可能也會有這種現象,
只是一般人可能沒注意,或是2邊使用面積雖然不同,但差距不大,所以也就算了,
但是,要分割土地時可就不能這樣算了,土地持分各為1/2,分割當然就是一人一半,
但如果土地形狀是像上面那樣,請問要怎麼割? 刀子要怎麼切?
這問題就麻煩了。
THE666 wrote:
(很難找到不按建物大小比例分土地持分面積的的房子吧。)
現在高房價,其實還蠻多,不過都是建商已經先分割好的。
比如說現有兩塊地,
一塊地坪30坪,建蔽率最高60%,容積率算200%,足夠的建坪是60坪,
另一塊地35坪,相同的建蔽率與容積率,可是建商也只是規劃60坪的建坪而已,
因為在建料、工錢高漲的今天,多一坪的建坪,可能無法回收成本(滯銷),
所以另外多出來的土地,就要看買主自己是否自掏腰包付錢建了。
現在版大的例子剛好是先後問題,正常建商分割土地=>建房=>賣房賣地,
版大例子建商建房=>賣房賣地=>地主自己分割土地。
不過THE666大的文章圖文並茂,有解說到重點,給您





例如我們住的房子,每一排有三至四組雙併透天屋,總共6-8戶,就是使用同一建照,土地也是持分的。建築面積會登記在建物騰本,土地面積也會登記在土地騰本。由於邊間的建物比較大,所以土地持分也會多一些。個人的權利範圍,以登記的為準。
為了景觀及道路規劃等考量,我們的房子並不是以等比例的距離蓋在我們共同擁有的土地上,所以就算要分割,也不能僅以各自的建築界線去分割。
就算大家同意分割了,還是有一些道路和綠地是共同持有的。如果有一天房子舊了打算重建,還是要其他屋主的同意,分割與否,意義不是很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