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請問近二、三年買房的各位~

pabasco wrote:
寬限期是政府建商銀行搞出來害死錢不夠還硬撐去買房的人


很多人以為政府要打房 但其實一直在做多

早不做晚不做
在房價頂點用實價登錄幫房子做了認證「就值這個錢!」

2004年 游揆:優惠房貸再撥三千億元 未來不再續辦
2009年 行政院今年4月中旬增撥的2,000億元優惠房貸已經全數用罄,內政部也宣布不再續辦優惠房貸

結果到現在一直都有阿!
最近幾年還是內政部跟財政部分別各自辦,兩者可以同時申請!
高雄市政府也有自辦優惠房貸 高雄市民可以申請

接下來明年要不要續辦?!
換個單位? 換個名稱?
還是蓋社會住宅來?
根據自身經驗
貸款之年度支出總額
最好為夫妻年收入總合1/3左右最佳
因為生活上哩哩摳摳的費用太多太多了~~~
真的很恐怖!從沒想過自己也會變成月光族說~~
只能先將小孩所需顧好
自己的就先擺一邊囉~~

所以樓主所說的的確是一個嚴肅問題
必須衡量自身家庭還款能力再去買房
千萬別超出自身所能承受範圍
還要留一餘裕量~~~

不過01上人才濟濟
年收入都是破百或破好幾百的
買房對他們只是小case啦~~~

NICE6822 wrote:
大家都知道,近幾年房...(恕刪)



小弟我月新~42K,(女王家管)
去年八月份買房~10月底結婚
小公主在今年七月誕生 ^^
存款200萬~~~買360萬(中古大樓)
頭期款110萬~~仲介費+家電+家具+簡易裝潢=60萬
身邊留30萬當作預備金~~
貸款250萬 每個月房貸1250 20年
房貸大約是自己月收入的1/3~
不過兩大一小的生活費+保險+稅金.......
平均一個月要25000
一年下來結餘......只剩5萬多
還好雙方家人體諒~~孝親費就免了~~其實也沒錢給
不過路是自己選的~~回家看到小傢伙睡的香甜~~無價

以前看書時,書皮寫了一句話~歷史沒有如果?
不要以你能力以外的事預設立場,再來說要怎麼付的出來,只買的起豐田二手車,就不要嫌法拉利新車太貴不合理
十年前大家也說房價很高,說要不吃不喝幾年才買的下.......
結果還是有些人就買,和他同期的人我想因該也有人不會去買嫌太貴,五年.十年過去,隨時還是都在說房價高!
如果你還在猶豫,那你很難買的起房子,真正有需要的話,選下你能接受的房子,就買吧~只要它對你是真的很重要(需要),否則......你始終在觀望
NICE6822 wrote:
大家都知道,近幾年房...(恕刪)

我只能說你觀念嚴重錯誤。買房40年房貸,真的要還40年嗎?


錯!


貸款作到極限,前兩年用寬限期。等兩年後房價上漲,把房子賣了大賺一票。


大家都是這樣玩的。所以我才說台北是最容易買房的地區,連22K都可以買房。你算這麼多都沒有意義。反正房價會漲,只要房價一漲,所有問題都解決了。



那如果兩年後房價沒漲怎麼辦?
很恐怖,不要問。

gameheven wrote:
連22K都可以買房


最好是這樣 銀行又不是救濟院 能貸多少關鍵不只房子而已

思考用旁門左道 行動也不積累踏實的話
任何別人的真心分享 都用騙子心理在思考 都是枉然
小弟2009年買房的, 版大可以參考小弟的故事, 基本上我是靠這些原則做到的:
1. 趁年輕時趕快存到第一桶金
2. 算可負擔的房價, "排除另一半收入", 以"自己的收入", 用333法則和總預算法則來算
3. 找適合自己預算的房子
4. 盡量找離自己公司近的房子, 無形中可以省不少錢跟時間 <-剛想到的, 新增一個
5. 使用優惠房貸, 且"不使用寬限期"
6. 把握時機, 金融海嘯時房價相對便宜

這些基本條件做到後, 以後繳房貸會清鬆很多, 在房貸根本沒算另一半的收入下, 就算另一半沒工作也付擔的起, 況且自己隨著年紀收入也會增加, 增加的部份就逐步轉給自己父母當孝親費, 不過如果是小孩的部份, 就要另一半也一起付擔了.

第6項目前難做到, 但至少1~5項可以盡量去做, 以減低房貸壓力.
可憐的小小軟體RD, 努力打拼中!!
小弟 三年前入手~的大樓~

現在漲破一千萬~

當然~這是紙上財富~沒賣掉不算

但當你知道你住的房子有漲價~那是一件很爽的事情!~

NICE6822 wrote:
大家都知道,近幾年房...(恕刪)


[[[800w 假設都是2%利率,分20年還,無寬限期,每個月要還40,471 有寬限3年後每月46,292]]]

7W 的家庭所得付 46,292元/月 的貸款
就算沒生小孩也是很拚

超過能力了

個人覺得 7W 的家庭所得沒生小孩 能負擔的貸款大約是500W
去年底也剛買了老公寓~~我覺得前提在於可支配所得的規畫

照樓主所說家庭月收入只有7萬元來看~~若有夠多的頭期五成甚至於六七成才考慮一千萬的房

沒有的話壓根不應該想~~畢竟雖然現在利率低難保未來不會升息,把支出算到最大值太危險

一有變動輕微影響生活的舒適度,重則會被錢逼得走投無路

秉持著有多少錢做多少事才是大原則,千萬不要勉強自己負擔超出能力的房貸...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