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太重要 wrote:房屋持有成本高,就會轉嫁到租金上。不要和我說沒有。租金成本高,就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恕刪) 這就要看市場供需的生態, 轉嫁要成功, 要看需求方買不買單,如果任何轉嫁行為都能成功, 就不會有倒閉的公司了
北市房屋隨便都要2000萬,就算平均2000萬好了,2.5%每年要課50萬.嘿嘿南部房屋算700萬好了,年繳10.5萬,哈哈台灣到底是有房的多還是沒房的多,應該比玩股票的多吧(請參考符合公平正義的證所稅)再說吧------------------------------------------------------------------------------是現值耶,不是市價啦,你看我就知道會有人亂估,像那個多少萬-多少萬的市價,只不過是級距而已,市價>>現值,OK而且每個級距的範圍,我只是舉例一下而已,當然一切要以政府說的算嘛,而且還有扣除額啊(類似所得稅),所以根本不是啥重大負擔,大家無須緊張大家想想一台汽車一般全新可能百萬以下就有了,每年要繳的稅是多少(高齁),VS房地產的低稅率,這樣實在有失公平正義的原則,歷史定位又需要加強了
我同學買的台北市老公寓,市價一大堆都未滿千萬啊,像士林區的買兩戶巷內的1樓老公寓,分別也才650-680萬(即使升值也是OK的啦),而且用現值去課,大家幹嘛如此,有差那麼點稅金嗎?我同學表示支持啊,有錢去買高價的房地產,會沒錢繳稅(是多了多少稅啊),而且又不是用市價去課稅,一點點稅收讓國家保持充沛的資金,這樣台灣才會學南韓大進步吧,政府要有資金和魄力去主導國家方向才行,台灣逃漏稅太嚴重了,現在沒叫大家補以前該加的稅,已經是夠佛心了吧寧可加稅也不能讓國家破產啊,汽車VS房地產,汽車會貶值耶,房地產還會升值耶,房地產怎麼會用那麼低的現值1.2%下去課,太低了啦一定要好好調整而且市價>>現值耶地價稅更加白痴,建地市價>>土地公告現值>>公告地價,台灣居然用最低階的公告地價的千分之2-10下去課,簡直是超級逃漏稅
我們中部也有市價千萬的房子啊,我們不怕加稅啊,總比國家財政倒了,新台幣變成垃圾要好吧我們真的不會跳腳,有啥好跳的咧,市價>>房屋的現值啊,我們可不是被嚇大的國家財政困窘,大家應該一起為國家出點心意,我全力支持房地產的稅改
小乖乖333 wrote:地價稅更加白痴,建地市價>>土地公告現值>>公告地價,台灣居然用最低階的公告地價的千分之2-10下去課,簡直是超級逃漏稅...(恕刪) 根本不用實價課稅......只要調升 公告地價 = 土地公告現值* 90%......然後調升 土地公告現值 = 建地市價* 90%......財政部為了順利推動實價登錄,現在不敢打草驚蛇,明年就知道了......
小乖乖333 wrote:現行房屋稅抽很少,...(恕刪) 沒有要砲樓主,只想討論這個想法的可行性請教一下假設同一條巷子同一棟大樓同一樓層一戶800萬成交,新屋主的房屋稅等於房屋公告現值的1.5%一戶遇到凱子或是被房仲唬了以1200萬成交(或是兩年後,附近成交價漲到1200萬),新屋主的房屋稅等於房屋公告現值的2%結果住在隔壁、而一樣的"房屋公告現值"卻繳不一樣的稅率級距??公平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