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History repeats itself. ??? (一小段日本的歷史)

波羅的海的愛沙尼亞, 人口數只有130萬人, 沒有豐厚的資源, 1990之後蘇聯才撤軍, 但是在短短幾年的時間, 人均所得一度超過台灣, 這個國家也深受傅利曼的影響,

傅利曼從沒有親自拜訪愛沙尼亞,他的《選擇的自由》一書對於當時年僅32歲、後來成為愛沙尼亞總理的馬爾特·拉爾(Mart Laar)產生極大影響,拉爾後來宣稱這本書是他在任職總理前唯一一本讀過的經濟學書籍。拉爾的改革經常被認為是促使愛沙尼亞成功從蘇聯式的經濟體制改革、發展至現在被譽為「波羅的海之虎」的主要原因。如同傅利曼所一直提倡的,拉爾的主要改革之一便是引入平頭稅制度。

愛沙尼亞發展IT和網路的時間比台灣晚, 但是目前他們的網路品質和網路速度遠遠超過台灣, 知名的網路通訊軟體SKYPE是愛沙尼亞人開發的,在經商環境、經濟自由度、與全球化指數各項評比中,愛沙尼亞甚至遙遙領先台灣,英國 BBC 就以「網路革命先鋒」形容愛沙尼亞。當台北還以數位城市自豪,愛沙尼亞國會大選已舉辦網路投票,成為世界第一個網路投票的國家。

九○年代,愛沙尼亞政府閃電推動一連串財政改革,以固定匯率化解獨立初年的通膨危機、以單一稅制 (flat tax system) 吸引國際投資人,為經濟政策定調。七年前,愛沙尼亞更將企業所得稅降至 0% 、個人所得稅降至 22% ,北歐資金開始跨海蜂擁而至。三年前,波羅地海三小國加入歐盟,一舉排除關稅、配額等貿易壁壘,搭上北歐經濟圈的成長列車。加入歐盟後第一年,愛沙尼亞就成為歐盟新會員國十國中、人均外人直接投資 (FDI per capita) 最高的國家,勝過台商青睞的捷克、斯洛伐克等東歐各國

如同傅利曼說的, 只有當經濟自由了, 政治就會自由, 當初在蘇聯極權統治下的愛沙尼亞見證了這一切, 切實執行傅利曼理論的愛沙尼亞前總理拉爾在2006年獲得了卡托研究所頒發的米爾頓·傅利曼自由促進獎。也是因為拉爾對於傅利曼理想的實踐,愛沙尼亞近年來在傳統基金會的經濟自由度指數上經常被列為是最自由的幾個國家之一

NELSON5大大
收穫非常多
謝謝你的提醒
我會去買這本書


Nelson5 wrote:
波羅的海的愛沙尼亞,...(恕刪)


喜歡這種理智分析的文章,不要讓他沉下去,順便做記號!感謝N5大大的分享~
PS:請問書名就可以找到了嗎?還是需要用原文呢?
感謝分享~~~
每個歷史都有他當時的背景與環境
雖然結果會不斷重複上演
但形成的原因也會跟著當時的背景與環境而不同
所以我們要記取歷史教訓至少讓發生的因素少了一樣
請到博客來網路書店, 打上關鍵字 "選擇的自由"

推薦一篇網路文章, 請利用GOOGLE大神找關鍵字
"傅利曼「選擇的自由」讀後感(文/中山大學機電工程系教授嚴成文)"

我覺得不管立場如何, 經濟能力和狀況如何, 看完"選擇的自由"這本書之後,或者有時候拿來小讀幾個頁, 和自己原來的立場和狀況對照一下, 你都會有不同的體悟和想法,傅利曼的思維向來都是走向比較積極和樂觀的, 也就是相信在最少限制下,才可以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 當然如果對傅里曼的說法有不同的看法, 也可以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喜歡這種理智分析的文...(恕刪)
弄巧成拙.....

Nelson5 wrote:
所以我才會建議大家有...(恕刪)
售:很多AV產品

Nelson5 wrote:
景氣的確是循環, 每...(恕刪)
讚!真的太棒了!這才是就事論事,以理說事的論點,提供給廣大網友思考的空間與理性的論述,這才是有用的發言啊!
首先要對N5大按個讚,寫的太好了。

其實,日本的房產泡沫跟後來的美國次級房貸都有共同的原因:銀行帶頭炒作房產。

銀行任意甚至鼓吹人民去借貸買房,接著炒過頭後雨天收傘,才是房產會泡沫化的真正元凶。

台灣還好有個彭總裁,早在六七年前,就已經限制銀行不可以重蹈信用卡破產風暴,在房產市場要銀行知所節制,並且最近幾年更進一步利用金檢,寫報告等手法讓銀行不能去參與房產泡沫炒作,所以,目前台灣房市大致上來說是相對安全的。

雖然銀行未介入房產炒作,但台灣仍被國有財產拍賣都會土地,以及前一波台商鮭魚返鄉潮這兩點主要因素的推動下,狠狠地大漲一波…這是比較讓彭總裁扼腕的一點吧!

Nelson5 wrote:
你對日本泡沫經濟如果...(恕刪)


好文

以下為個人淺見:

一堆人老用日本的房產泡沫與經濟蕭條來嚇自己台灣人,實在搞不懂這些人的心態為何?

難到一定要搞倒台灣才開心?房價被墊高的背後有很多問題跟因素,很多人只看到冰山一角就大放厥詞的髂唬爛...實在很

個人看了好幾年的房地產,心得就是"有需求有能力就去買,想買來炒作跟投機的就要有風險的考量,想買而目前能力不足的請多增加自己的能力,別搞得一副要革命搞暴動來讓資源重新洗盤,那是不可能的!"

更唾棄那些每天放話嚇人的鍵盤手,真正的市場是怎樣也不先搞清楚,每天喊空喊空的是空了沒??
就我觀察的台北市大安跟信義等區域,是空了腦袋沒空到價錢!至於其他縣市就讓別的高手去評論了
個人認為傅利曼主張的自由主義經濟或有其理論基礎

卻似乎不切實際

如果說日本經濟下跌是因為政策急轉彎的結果.

那麼.如果日本政府不做任何政策讓日本房市繼續膨脹.那最後的結果會是如何?

(我認為日本經濟一樣會泡沫.只是不知道會以何種形式呈現)

或者是在房市初漲時政府就出面干預.那日本經濟是否就不會一撅不振?

(就很多人舉德國的例子來說.政府抑制房地產的不當炒作.的確相當程度的維持了經濟穩定)

就現在而言

有部分的人認為冰島的破產和傅利曼有相當程度的關係

以下摘自""不願面對的金融真相──經濟殺手的告白3 ""一書

----------------------------------

冰島和美國及世上的許多地方,都受害於某種資本主義,那是我的商學院教授在一九六○年代末期就已預見且抨擊的不正常資本主義。從華爾街到上海的商界和政界領袖,都被這種資本主義的提倡者灌輸了一套價值觀,而這套價值觀正帶領我們走上猝然瓦解之途。目前冰島經歷的,類似一九七○年代起第三世界國家所經歷的瓦解(也是我成為經濟殺手的時候)。這種資本主義的最高原則,乃是堅信各種資源應該要民營化,堅信應賦予企業高階主管不受約束的權力,堅信應鼓勵拚命借貸,對國家和個人來說,這都導致了當代的奴役模式。由於這套價值觀認定,經營最強大企業的執行長構成一個特殊的特權集團,而這個集團的成員與一般人不同,不必受到規範的約束,地緣政治因而全盤改變。如今我們進入的時期,無異於當初城邦國家遭民族國家取代的那個時期,差異只在於今日民族國家已遭巨無霸企業篡奪了權力。

我看不出他表情的意思,但我想他在思索從他的國家還可以得出什麼經濟學家的想法。「巨怪經濟學」這幾個字深印在我腦海。我們驅車前往雷克雅維克途中,耳際不斷響起這幾個字。如果巨怪涉及這場典型的「打擊」,那他們應該是化成人形,混進美鋁、冰島政府和銀行裡任職。我腦海裡猛然浮現一個禿頭、有著頑皮笑容、戴蜻蜓眼鏡的男子影像。那是我不久前看到,巨怪似的人物米爾頓.傅利曼(Milton Friedman)的照片。傅利曼屬於芝加哥經濟學派,得過諾貝爾獎。說服冰島和其他大部分國家避開當年讓美國擺脫大蕭條衝擊之政策者,他比任何人都重要;他施用法術,推銷那種把冰島搞垮的掠奪式資本主義。

------------------------------------

以下摘自""大債時代:第一本看懂全球債務危機的書""

這個散播全世界的資本主義版本,理念基礎來自亞當斯密,並透過海耶克(Friedrich Hayek)和傅利曼(Milton Friedman),裝扮得好像資本主義和民主之間有一個基本連結似的。我相信,後來的事件已經證明這二者並沒有基本關連——但這部分說來話長,可以寫成另一本書。這裡我要說的是,這個版本的資本主義──通常被稱為「盎格魯-撒克遜模式」,包含了市場自由化、經濟去除管制(尤其是去除金融部門的管制)、國家資產私有化、低稅賦、和盡可能降低國家支出等──占領了全世界。國家的角色?閃一邊去,不要阻礙個人和企業創造財富的力量。

美國和英國是這類政策的全球拉拉隊長,他們在GDP成長上的成就,讓他們可以不斷把經過改良的制度套用在紐西蘭、澳洲、愛爾蘭、西班牙(在某種程度上)、冰島、俄羅斯、波蘭和其他地方。當IMF介入需要金融援助的國家時,也會實施某一個版本的這種政策。實施這些政策之後,就會出現可觀的GDP成長,但分配不均也會隨之惡化。

有史以來第一次,資本主義打遍天下無敵手,成為全世界最優勢的政經體系。在這樣的氣氛下,可想而知,主導資本主義運作的金融部門,必然擁有一定的地位,因此他們開始瓜分經濟大餅以犒賞自己。沒有全球性的對手來指責、嘲諷肥貓越來越多、越來越肥的現象;讓富人如此快速地變得更富有,並不會受到責難。

----------------------------------------

以下摘自維基

-----------------------------------------
冰島

傅利曼在1984年的秋天拜訪了冰島,在冰島大學與許多知名的當地學者會面並且進行演說,談論國家干預的暴政。他在8月31日參與了一場即時的電視辯論,挑戰現場許多社會主義知識份子,包括了未來的總統奧拉維爾·拉格納·格里姆松。當他們向傅利曼抱怨參與他在大學的演講必須繳交入場費時(而他也因此在冰島豎立了這一新制度),傅利曼則回答道:當然許多之前的客座教授演講都沒有向聽眾收取費用,但是重要的問題在於,舉辦這些演講都需要一定的成本,這些錢如果不向出席的聽眾收取,難道要向沒有出席的大眾徵收嗎?傅利曼說他認為向出席演講的人收取入場費,是非常合理的做法。接著傅利曼參與了一場公開餐會,當一名冰島政府的中央銀行官員出場時,主持人開玩笑的簡介道:「如果傅利曼的政策在冰島被實踐,這個官員可能會丟掉工作。」傅利曼則迅速回覆道:「不,你並不會失業。你只是會換去做一些對市場更有生產力的工作。」

傅利曼的拜訪和演講對於冰島獨立黨(Sjálfstæðisflokkurinn)產生極大影響,包括了後來在1991年成為總理的戴維·奧德森,奧德森在上任後立刻實行了激進的金融和財政穩定措施、大量的民營化、減少稅賦(包括將公司所得稅從45%減為18%)、引入捕魚業的漁場使用地帶權利、取消政府對於虧損企業的各種補助、自由化貨幣和資本市場的流動。依據加拿大的弗雷澤研究所(Fraser Institute)提出的經濟自由度指數,在1975年冰島被列為全球經濟自由第53名的國家,到了2004年已經大幅進步至第9名了。而依據傳統基金會的調查,冰島則是全世界經濟自由度第五名的國家,這一切都是在戴維·奧德森任職總理的13年半任期內帶來的改變。在2004年,冰島獨立黨的領導人蓋爾·哈爾德(Geir Haarde)成為了冰島總理,他也跟從了類似奧德森的政策[15]。

諷刺的是,在2008年金融海嘯中,冰島是災情最慘烈的國家之一,總理蓋爾·哈爾德一度表示冰島正面臨「國家破產」的危機。[16](詳見2008年冰島金融危機)

----------------------------------------------

無意筆戰.僅提供不同的思考方向.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