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sonyui wrote:
可是時價登錄後,民眾可上網查詢到的價格是地址周遭的1-50號門牌,那均價的基準點又在哪!?我想不同建商蓋的房子價值應該也不同吧,1-50號之間有個名宅或名店均價不就往上拉?更何況登錄需要照實際成交金額登錄嗎?...(恕刪)
+1....
1~50號均價並沒有分別出屋齡
房屋型態(公寓或電梯大廈)
一層一戶或一層10戶
所以我覺得實價登錄只是幌子
政府最終只是想要利用實價登錄來課稅罷了
也可以進一步了解哪些平常沒申報所得稅
卻莫名坐擁幾千萬房產的黑戶

這三個數據去推算在那一棟樓其實十之八久都可以推算到,
當然價錢不是買房絕對的因素,但是我說的重點是比價效應出現,
房價長期一定還是往下跑,因為沒人想當冤大頭,貨比三家不吃虧的情形會出現在買房的市場,
人家明明當初買只買1000萬,你還會跟人買1100萬嗎?
如果隔壁有賣1088你一定是去跟隔壁買吧,那1100萬的屋主就只剩下兩條路
1.賣1050萬來搶生意2.收起來不賣,
如果屋主又剛好急的脫手或是遇到口袋很深的大咖投資客甚至開988萬來賣都有可能,
所以到時候絕對會形成買家在主導市場價格。
當然也有人說我們一定清楚當初買家買多少...可能你認識的人比較單純
而且聽來的資訊跟政府認證的白紙黑字的資訊,這兩個資訊那個有公信力,
你跟屋主或仲介砍價時說:當初預售屋新成屋某某人才買多少,
跟直接拿政府實價登錄資訊出來談價那個比較有用??
分享個例子
我一個表哥賣房子,我們家人本來想跟他買,但是死都不說當初買多少,
後來因為別的因素我們就沒跟他買,過沒多久房子就賣出去了,賣1350萬,
八卦的管理員問我表哥賣多少,我表哥說賣1500萬(還是不肯老實說)
我後來問他賺多少,他說才勉強說出賺300萬..他房子才買不到3年,
你真的能知道他買多少嗎?我看很難畢竟人心隔肚皮,
所以當有實價登錄,我想不會有人想多花300萬買個房子吧。
如果你真的願意,那我只能祝福,問我..我是不會!!
mansonyui wrote:
可是時價登錄後,民眾...(恕刪)
而我的假設是同一棟樓(或社區)當初(不管何時買的)買進的價格一樣(或幾乎一樣),
當然同一棟樓或社區區域只有一間在賣,那這個假設就無法成立。
就沒有2年前買的或10年前買的問題,因為屋齡才是決定房子價格的依據,跟你屋主何時買沒有差,
屋主與屋主間當然也看不到競爭對手的房子有沒有高檔裝潢或按摩浴缸,
只有買家會知道,急的屋主當然會賣比較便宜的價錢來吸引買家,因為他不知道對方有什麼!
房子是必須品時(自住)時我就不會在乎他何時買的價錢,
我只會想看看有沒有屋主賣比他買時便宜,
別說不可能,總是會有開始,久了多了就習以為常了。
無樂不做天行者 wrote:
我還是會去看一下那賣...(恕刪)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