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這個厲害可以實行直接民主大小事直接訴諸表決 讚zax903 wrote:所以戶數越低的住樓 都更機率才越高像目前我知道的 無電梯公寓*2 電梯華廈*2戶數都在14戶以下住樓的大小事情都可以用記名投票 (另類公投) 來表決不需要特別 選誰當主委 或找哪一天來開會每一戶都有投票權 權力也都平均且分散就連我現在的新家 公梯扶手塗 [紫色]也是當初他們表決出來的有這麼品味獨特的鄰居... 讓我有點受寵若驚...
tnt9999kg wrote:這我也想過 但戶數不...(恕刪) 這倒不見得還是要看 每戶的 土地持分 為主像目前的新家 共14戶印象中 約39坪 土地持分共切成14+2份 (2份的是地下室 為獨立共同持有)以這種算法來說 整排臨路的 若全拿下來那又是另一個亮點了並無法單用 [戶數不多=土地沒價值] 的方式去看還是要客觀的 運用各種不同的資訊 去交叉比對 才能估出 都更後的真正價值
huron wrote:呵這個厲害可...(恕刪) 這種 組成條件 和鄰居 老實說 可遇不可求我所了解的 四棟電梯華廈是14戶無電梯公寓是8戶人少 真的比較好辦事人一但多 嘴就雜更不用說 有人會想當出頭鳥 或是中間收回扣一切還是要看運氣
剛看到某區討論,有人不太知什“都更“所以我有另外開版,就不重複再貼了可主要告訴大家類似這樣子的但都更方式很多,我的只是一般常見的都更方式參考哦~~~~當然要和建商一起談,且也經政府背書與管理的耶~且原拆戶權益也不會受損,但想拿到多餘好處或好康的話,就要自己出錢耶~不是亂來懶皮的耶~例:原拆戶是計32坪,都更後想要大於40或50、60坪以上,這叫“懶皮“>沒辦法都更了
給開版你說的內容,我全有看懂但一般不一定看的懂你說的文字請盡量簡要說例子,別人才看的懂===============================但會有人出話說買10~20年內的公寓最好,查了很多地政含公家給的資訊,因“公寓屋齡20年內的“那跟本市場上就沒有這貨了(大台北地區早約20~25年前就開始蓋大樓了,現在沒有那一家建商現在還會想蓋普通公寓了>因公寓比較超值,看到不少小建商都是自己家在住公寓或透天)>但買中古大樓就比較不超值了,等於買中古大樓不如改買中古公寓比較好,看土地持份坪數就知了,買中古大樓等於買了建築物而已,且中古大樓買的土地大小等於一台電視機大小而已(大多是1坪不足耶);而買了公寓等於有買了“建築物“和“土地(土地權狀持份最好有5坪以上佳,就算沒有5坪上的話,至少要有3~4坪以上吧>這是我看了好多次公寓地點地理位置的心得)“。-------------------------------------------------所謂【 捷運宅,是沒有產權的持份土地住宅】捷運宅一般是約50年住權後,就要拆掉或歸還給政府------------------------------------------
例:原都更前,原公寓是有60戶數,每戶約35坪計算好了,且原來就沒有車位了。---------------------------------------------------------------且建商和政府計劃設定都更後有計90戶數好了,且每戶也約35坪計算好了(90戶統統沒有車位)>這樣,有錢人不想買了,因沒車位。--------------------------------------------否則,比照原戶數的話,都更戶要自己出錢哦~>一般這樣子是很難都更的,除非你家很有錢自己拆了重新蓋------------------------------------------都更成功了~~~~~~~~~~是這樣---------------------------------------------------------------------------------第二例改建商和政府計劃設定都更後還是有計90戶數好了,且每戶也規劃有車位了,但必須要扣掉車位坪數(假設車位坪數約5坪),每戶就住的約30坪計算好了,總計也是約每戶35坪。>但都更前後,原住戶如遇到很好的建商,也照上方這樣子做,你要不要都更呢?---------------------------------------------------------------------------------建商都更是扣原60戶數哦~可不用出何一毛錢,而另多規劃的30戶數,則是建商要蓋完後拿來賣的哦~$$$$$$$$$$$$$$$$$$$$$$$$$$$$$$$$$$$$$$$$$$$$文林苑事件效應:拜託快來拆我家....$$$$$$$$$$$$$$$$$$$$$$$$$$$$$$$$$$$$$$$$$$$$$$都更(建商蓋房子,本就要賺)!拜託快來拆我家....現在是沒房子的 想買房子有房子的 等都更就對了還會效應:中古透天、中古公寓 這二者成了搶手貨~>花小錢變大錢但北部已不容易買到中古透天了,北部會是“公寓“搶手貨,且北部公寓早就過了二十多年沒有這產品能賣了,所以只有中古的。而中古大樓就不用說了吧~人多,那能都更很快成功而去買新大樓的,我看娃哈哈,不超值了吧~除非你是大爺--------------------------我剛剛看節目又在論王家總共可獲得....5戶大宅5車位另加是579還是597萬(有點忘了)的補償金還有建商在蓋好前安排住在飯店/旅館(5星級應該是沒有到.3星也不至於.不過我看那小飯店外觀應該就有4星了吧)我只能說在那地方是台北士林區真是噱翻了拜託快來拆我家....
似乎找建商就是唯一的路一般"住宅用地"找建商合建蓋應該就是持分50%huron wrote:台灣各都會區舊公寓數...(恕刪) 原有30坪蓋好後~新房屋公設就占去10坪(車位另計)室內剩下20坪真不實用!看到數據(沒人認同)繼續等吧
簡單來說找建商: 建商當老板 住戶拿土地出來和建商合夥 建商追求利益最大化大小事情建商一手包辦 住戶樂得輕鬆 但蓋好後住戶分得較少找建經: 住戶當頭家 雇用建經 建築師 銀行 營造廠 代銷/房仲住戶要自行整合 後續由建經當統包者 住戶以土地貸款 餘屋售出後還款 住戶追求最有利目標再說明利益最大化和最有利目標之差別:建商利益最大化: 建商追求賣到最多錢但可能造成規畫大坪數 住戶要補高額價差才能得一戶 付不起的被迫搬家住戶最有利目標: 住戶目標例如要繼續住在原地 可以此為規劃使各住戶都能直接分得一戶
一塊地能蓋多少大多是固定的找建商蓋或自己蓋都一樣建商也不能無中生有生出多餘坪數所以一塊地如果自建分得坪數看起來很糟那更不會有建商有興趣一直等下去也許可以等到政府鬆綁法令但是屋況也許不允許208喵喵 wrote:原有30坪蓋好後~新房屋公設就占去10坪(車位另計)室內剩下20坪真不實用!看到數據(沒人認同)繼續等吧
huron wrote:建商利益最大化: 建商追求賣到最多錢但可能造成規畫大坪數 住戶要補高額價車才能得一戶 付不起的被迫搬家住戶最有利目標: 住戶目標例如要繼續住在原地 可以此為規劃使各住戶都能直接分得一戶(恕刪) 由建商主導 建商錢在輸贏 他會想辦法做到土地坪效 最大產值獎勵條例 容積移轉會發揮到極致 以求最大利益住戶主導 10個住戶 有11種意見 即使能讓所有住戶都同意都更 光產品定位要蓋來自己住 還是蓋來賣錢 就有得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