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大膽預測 實價登錄後 房價會降 (3/12更新.補充)

假如你的室內坪數是指"主建物"的話,那佔權狀坪數(不含車位)的6成差不多,而權狀坪數=主建物+陽台+雨遮+公設,現在新大樓的公設比都在3成左右,所以非公設的部分大約佔7成,再扣掉陽台跟雨遮,實際使用面積(主建物)佔6成差不多。

所以公設比那個數字其實沒那麼關鍵,很多人買房子不喜歡公設比"數字"高的,所以建商為了壓低數字,只要把分母加大就好,最簡單的就是雨遮啦,舉個例子來說,一樣權狀都是60坪的兩個建案,如下表:

很多人看到一樣的主建物坪數,一樣的價格應該會選第二個吧,因為公設比較低,那你就中了建商的計了...你看第二案雨遮多了一坪,公設少了一坪,所以公設比變低了,你說蓋一坪雨遮跟蓋一坪公設那個成本低?少1坪公設,就把逃生梯縮小一點、梯廳也縮小一點就可以達到了,但是多1坪雨遮你用的到嗎?

所以買房子真的不要只看公設比那個數字而已,也不要過份把公設妖魔化,不然建商投其所好,損失的還是自己。

Robert1012 wrote:
不知樓主有沒有反問代銷,實價登錄後為何不能超貸?
貸款多少跟仲介代書幫你去實價登錄賣價是兩回事,登錄價格是你跟代銷公司訂的房屋合約價.
個人覺得此次實價登錄只是呼嚨無知一般大眾一個爛政厠.
...(恕刪)


果然 我就是無知一般大眾的其中一位

原來是兩回事阿...
我都可以貸到9X% 了
那厲害的投資客 應該可以不用花半毛錢 就訂房 甚至貸款100%了
不是嗎?
我還是覺得您家夫人"厲害"
三生有幸~~~我回家面壁思過!!

ejan1969 wrote:
假如你的室內坪數是指...(恕刪)


沒錯沒錯 我的權狀 跟你的表格很像 至少比例一樣
原來主建築佔6成 是合理的
那第一次買新大樓的人 應該有人跟我一樣吃驚
權狀 不含車位60坪 想像中應該很大吧
可是 主建物 才36坪

我只是很懷疑 一般消費者 並不會仔細丈量自己買的房子 實際有多少坪
更無法得知 公設的坪數是怎麼算出來的
如果 這部分也能作假 那建商 不就可以超賣很多虛坪
當然這只是假設

只是 這次的經驗 讓我覺得
我們似乎是生活在一個無政府的 購屋環境

但是一定要自私到銅臭味這麼重嗎?
是就是 是, 非就是 非, 不會因為個人的有房無房 而有所改變
一個攸關民生的制度 出了這麼大的問題 不怪政府去怪人性?
我懷疑 我們大有為的政府 還能存在多久?
資本主義社會就會如此?自由經濟本該如此?
別忘了 資本主義 也才實施多少年?
====================================================

上面樓主的這段結論有點好笑

買房子是自己願意買, 又沒人拿槍逼樓主
刷卡也是自己願意刷, 也沒人強迫
有私房錢, 如果不願意拿出來, 也不會有人有辦法

但結果是

自己的行為, 怪政府的不是
所以該推 "實坪計價" 了;
也就是不同用途的建坪要有不同計價方式.

每坪單價公設如為主建物的一半較為合理嘛!
現在科技網路發達程度

要實價登陸並沒有任何技術上問題

只是想不想做而已
第一、以現行價格基礎下,因為不是很早才從事實價登錄,所以最多是維持平盤。

第二、地段好的區域人人都想要,因為這就是人性,好的東西人人想要搶,更何況是有錢的人…所以地段好的房子還是會有增值的空間。

您的預測僅就一部份是可以合理的實現,但是不完整!一點小見謹供參考!
現在買房的公告現值與實際的市價是有一段距離的~~等實價登錄後,明年的公告現值非常有可能調高接近市價~畢竟公告現值本應接近市價~~~~所以等要在轉手賣出時,增值稅就會被大幅課徵....因為你現在的入手的公告現值並非市價,但您的脫手價卻是接近市價,整體的漲價總數額是可觀的.....所以您說現在買比較好?還是登錄後再買比較好呢????....這時一定又會有仲介告訴您~自住沒差這類的X話了.....PS.假合約與銀行超貸的問題..最近聽說有人被判刑了...有考慮這樣做的朋友要注意了....

熬夜傷身 wrote:
話說那天 約女王一起來看個房子 近高鐵兩房電梯大樓 含車位要租兩萬 但是還要加管理費一千左右
看了後 深覺格局不是很喜歡 價格偏高 因此作罷
剛好路邊有大隊人馬發賣屋的廣告宣傳單 好巧 剛剛看的那個社區也在其中


樓主購屋心歷路程寫的真"動人"

雖然不太贊成沒做功課就下訂買房

但也看得出,你家女王不想再過租房日子

女人需求安定的心比男人強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