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風吹雨淋騎車的上班族,辛苦耕作的農夫,送報生,清潔工?許多人安份守己的付出,為了圓一個家的夢想,但房價被政府賤商投資客聯合炒作,買不起了~買不起就算了,還被灌上一個蠢字~真可憐~平日長期養成的知識見識膽識<=這是需要時間及成本的投入,不算不勞而獲吧.(前提是,真的要是有知識見識膽識,不是自以為是)不勞而獲靠的就是投機取巧及運氣,這時候應該安靜的酬神謝佛就好,但總有些自以為是的蠢蛋,看了幾本商週,聽些不勞而護的人放屁,就覺自己是有知識見識,然後憨膽的投資,運氣好成功了,就歸功在自己太聰明,再到處放屁給別人聽,哪天失敗了就自怨自哀,歸咎於運氣不好,不過這種人失敗的時候通常都沒聲音,因為之前屁放太多,失敗丟臉時不敢張揚.所以媒體,社會及生活周遭才會充斥一堆偽資訊,對不勞而獲歌功訟德,資本貪婪勝出,安份守己還會被罵蠢.無益的話多說了我什麼蔥跟人家共勉之,不傷眼隨便看看吧~突然想到歡迎光臨這首歌~
投資客並非不勞而獲,要靠買賣賺錢,還是得去跑跑腿看房子,怎會沒有"勞"?買賣股票賺錢應該算是更不"勞"吧,只要在電腦前按幾下按鍵,白花花的錢就進了戶頭。真要算不勞而穫的,應該是像我這種好幾年前買房子來住的人,現在賣掉的話平白無故賺了幾百萬,國父100年前就知道這種不勞而獲的現象,所以說要漲價歸公,可是實務上歸公的部分卻只佔實際獲利的一小部分而已。
leazy wrote:眼紅吃醋看不順眼是失敗者及勞而不獲者的通病不勞而獲需要的是平日長期養成的知識見識膽識(恕刪) 買在高點鐵定勞而無獲買在低點鐵定不勞而獲敢問樓主現在是高點還是低點?現在買房是蠢還是有見識?揣共!揣共!揣共!揣共!揣共!
亮哥+ wrote:買在高點鐵定勞而無獲...(恕刪) 這種論點這幾年從來沒停止過...我2004年買房時,我媽也跟我說,一坪20萬會不會太貴了?要不要再看看?我親戚來幫我看房子,也說他去年一坪買18萬,20萬貴了點,要不要再砍一下?最後我還是買了,不是因為他便宜,而是房子合適、20萬符合行情。現在當然是相對高點,不過要等低點的話,那也不必,因為一直一來人們對房價只有嫌貴,從沒聽過有人覺得房價便宜的。相對高點就不能進場?那也未必...投資的目的是什麼?當然是為了獲利,不過只單看獲利的話,那就容易陷入虧損的陷阱。獲利可能性 vs 虧損可能性,所以投資有幾種屬性:投機、投資跟置產,不同的屬性追求不同的期望值,投機追求短期的最大獲利,同時願意承擔最大虧損;置產者追求保本,追求長期的可能獲利;投資者則介於這兩者之間。我舉個例子,去年有一個人發了一篇文,大意是說,他想賣掉房子,拿錢去買中鋼,然後用每年的配息去租房子...我問他為什麼是中鋼?他說因為中鋼長期獲利穩定,我建議他買30元中鋼不如買12元的友達(當時股價),為什麼呢?因為我覺得他算是置產型的,而且他有工作,薪水就可以支付房租,短期的股利並非重點,年輕人該追求的是長期的可能獲利,而且30元的中鋼未來虧損的機率不低,12元的友達保本的可能性比較好。回到房地產,相對高點,對於投機或投資吸引力當然變小了,不過置產就比較沒差,重點在於"保本"與否,不漲未必代表就要跌,就跟12元的友達一樣,未來1、2年也許都不會漲,不過保本的可能性很大(不跌),台北市精華區也有類似性質,對置產者來說,在高點中找一個相對低點就可以進場,不指望3、5年的獲利,但是期望10年20年後最大獲利的可能性。
"現在當然是相對高點,不過要等低點的話,那也不必,因為一直一來人們對房價只有嫌貴,從沒聽過有人覺得房價便宜的。"看地區吧!一點也沒跌價嗎? 那也未必會不會繼續跌? 至少趨勢向下,值得等一等 , 這可能差好幾百萬阿 ,why not ?過渡期就把閒錢停留在中鋼,友達(上面大大推薦的價位,面板業我算熟,非常持保留態度),電信股,參加除權也不錯啊這些股票保值性應該贏很多房地產,尤其是漲多了,很多人急著獲利了結呢!!(你去問仲介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