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pp wrote:要是房價大跌,通常伴隨大蕭條和高失業率,您還敢貸款買房嗎?...(恕刪) 1.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2.買房的時機,只能靠自己判斷,只問自己敢不敢 就夠了3.不會因為大家畏懼房價大跌,所以大蕭條跟高失業率就不會來,該來的還是跑不掉
pdpp wrote:要是房價大跌,通常伴隨大蕭條和高失業率,您還敢貸款買房嗎?...(恕刪) 這又是多頭洗腦的言論,不過這種邏輯很好笑!要是真的大失業,還敢買房嗎?A1.保守的:可能不太敢,8年跌到最低點也不敢買,慢慢回升後才買在次低點(爽,一樣大賺)A2.比較衝的;等房價殺了再殺,才買就好(還是爽,超賺!試圖買在最低點!)唉,如果聽了多頭的話,現在就買那要是真的大失業,怎麼辦??不但丟了工作!房子還貶值200.300萬,本來沒事,手賤簽約多負債幾百萬工作又不穩,怎麼辦才好??最好的低風險策略,準備好現金趕快存,就等著省、賺回200.300萬
以12月份去看屋的經驗,完全看不出房價有跌2成以上的趨勢,我找的是捷運延線的電梯大樓。在我設定的區域內有幾個現象(1)可以選擇的物件不多(2)看的人多,出價的人少如果選後,情勢明朗後,在物件有限的情況下,一堆想撿便宜的人進場,房價有可能跌嗎?
看漲看跌的人都有自己的論述買與不買看個人的決定我個人覺得房價不易跌(但部份修正一定會有)的原因是....自有房屋率是80%我有房...當然不希望賣低缺錢斷頭的另當別論,但總不會所有的人都斷頭如果台灣真的百業蕭條,失業率破30%...反正死一片,也沒差了~~
房慘便現不易看誰撐的久,租金更本漲不動房子放越久越值錢?老子現金為王.我在台北市大安區六張黎租房子一年24萬(還是有電梯華廈),台北市房子動則3000萬我可以租125年.125年房子年早爛了不然地震也震爛了所以以新成屋來說房子年租金比沒低於60年決對不進場.
pdpp wrote:還好清大附近中古屋年租金比不到40,住台北真辛苦...##大家都喜歡擠台北還真怪,還是說這是第一類組人數過多的後遺症?大概也是教育制度失敗的後遺症...(恕刪) 你這樣說法是不公平的, 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歡台北這地方才硬要擠進去,小弟非常不喜歡台北, 但礙於某些原因 (不方便明說), 就一定得北遷台北,你要覺得奇怪的應該是當權者的政策,為什麼要把資源全部集中在台北,區域發展如此不均衡, 就業機會跟型態如此不均衡我相信如果台南也是滿滿捷運, 工作機會跟資源都一樣多,誰還想跟你擠什麼台北.
pdpp wrote:##大家都喜歡擠台北還真怪,還是說這是第一類組人數過多的後遺症?大概也是教育制度失敗的後遺症......(恕刪) 為了確認您的腦筋是否清楚能夠麻煩把這段話的邏輯敘述一下嗎?『大家都喜歡擠台北 是 教育制度失敗的後遺症』第一次聽到有這種敘述的自認教育成功的您,請解釋一下,讓大家聞聞香,謝謝還有,第一類組人數過多 跟 教育制度失敗 是否有關,也麻煩您表示一下意見
就我所認識的朋友或親戚留在台北工作的,幾乎都是金融,教育,服務,貿易,媒体從業人員,還有少數的醫生...至於二類組的就分佈多在新竹和中南部園區...然後從新人平均薪資來看,除了醫生外,跟園區實在是有明顯差距(無奈我也是在台北找過發現不適合才到新竹);而台北房價卻對新人極不友善,不得不生活在北部,工作機會綁住了多數人的發展...這怎麼會跟教育制度無關呢?好讀易過關的科目就不設限,一直量產新的畢業生,也不管產業的需求;工作不好找,只好留在機會最多但房價最高的台北拼拼看...有點腦袋的就知道這制度有問題...首都用低廉的多數人力來維持少數高層的順利運作,雖說各國都有,但台灣誇張的程度卻媲美歐美資本主義大國...其實講這些543都無助荷包,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才是真的...(不要和錢和食物過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