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老賈:對不起都是我讓你們年輕人買不了房


zaza213 wrote:
有一種東西叫做定時定...(恕刪)



定期定額剛來台灣我就在玩了

你有玩過權證的基金嗎

你有玩過網通的基金嗎

你知道每年消失的基金有多少支嗎

買基金會不會賺? 我只能說有可能卻不一定

你知道金融風暴前基金多好賣嗎?

隨便說一下客人就買了

你知道現在幾乎是門可羅雀嗎?

原因無他..不是被套牢就是賠到怕了

同理現在買房子是不是高點

看看成交量縮成這樣沒人要玩就知道了


小飛龍 wrote:
黑金鋼時代, 根本沒...(恕刪)


你這樣講倒是真的

那時候的年輕人用的是摳機

如過我沒記錯一個月也要好幾百元月費

以當時的薪資水準比例而言算是高了

但是當時的年輕人(也就現在說年輕人的這一輩)倒是沒被罵過度消費

為什麼?

因為那時候的長輩更浪費啊

烈酒當啤酒喝, 酒店,KTV小費亂灑..台灣錢淹腳目的那時代就是這樣

------

儲蓄是理財的一種行為.

但是消費也可以是理財的一種行為

只要用的價值是可以回收的(不論是有形無形的/當然這認定很主觀)

就是比較正向的消費行為



davidhavefun wrote:
日本近10多年來經濟成長緩慢,但是房價、物價依然高漲(因為儲蓄率高而且人多地少,這點跟台灣類似),加上終身僱用制度逐漸受到挑戰,使得中年失業的情況比20年前普遍,間接造成部分新一代的年輕人不敢過度消費,甚至出現極度節儉的情況。

過去日本高中生、大學生奢侈浪費的情況我相信大家都有耳聞,但其實這種現象從2000年後就開始逐漸改變,就連日本當地業者都說「高中生是消費主力的時代已經過了」

以上是日本媒體曾報導過的社會現象,很值得台灣參考。


值得注意的是,就算在上述現象發生之後,日本城市「精華區」的房價依然相當穩健,顯示泡沫經濟破掉後,並沒有使得精華區房市崩盤,就連許多台灣與大陸投資客都看好日本房市的長期表現,在上次福島核災後進場,買下不少東京、大阪的房產,其中台灣人買住宅跟店面,大陸人特愛投資旅館(因為大陸觀光客多)。(恕刪)


有關於日本房市的問題01上就很多人討論..建議您先看一下再說

如果說日本房地產現在是值得投資的,那是經過一段長時間的下跌才有現在的價值

台灣要走日本的路,...先跌再說吧


sean1972 wrote:
有關於日本房市的問題01上就很多人討論..建議您先看一下再說

如果說日本房地產現在是值得投資的,那是經過一段長時間的下跌才有現在的價值

台灣要走日本的路,...先跌再說吧
...(恕刪)


謝謝,我知道我先前提到的日本房市說法只是流於片面、破綻百出,房市非我三言兩語可以道盡,所以我只是把我之前在媒體上看到的說法轉述而已

台灣不是日本,但有些情況可以參考。我只是覺得,如果有心長期投資台灣房市,台北市精華區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風險比較小,就像日本一樣,就算歷經泡沫經濟,但是東京與大阪精華區的房價還是相對抗跌


看看日本的過去與現在,過去大量消費的高中與大學族群,現在正在減少當中,日本新的年輕人越來越懂得精打細算,台灣以後可能也會這樣,而且台灣經濟可能會比日本還糟糕,所以希望年輕人趁早做準備,不論是出生在哪一個世代,都應該要培養正確的理財觀念,有事先準備,才能在同儕中獲得最佳機會

Devin1927 wrote:
用iphone或Ma...(恕刪)



說到重點拉....不過題外話,蘋果迷真的非常奮不顧身...只要有任何批評.幾乎都是這種情緒化反應呢...
如果他們對於國家民族的熱愛有愛蘋果的一半就好了~
我很好奇,樓主設定了怎樣的人生目標或規劃,又做了甚麼樣的投資理財?如今花了多少時間又累積了多少財富?
喊多喊空都好,請拿出點料來!

davidhavefun wrote:
謝謝,我知道我先前提...(恕刪)



恩 正確的理財觀的確重要

但如果說要把過度炒作的高房價 使得下一世代的人必須辛苦的背房

然後說他們不努力,亂花錢.

就像是對被性侵的女性說誰叫妳要裙子穿這麼短一樣的偏頗

-----------------

至於你說的精華區

我們用股票的績優股來比喻好了

以下這張南亞 你現在會買嗎



你是做長線的人嗎



理財版有很多高手.你可以多去看看

sun震 wrote:
說到重點拉....不...(恕刪)


對不起 我用的是HTC.
jerry898901 wrote:
我很好奇,樓主設定了...(恕刪)


感覺你是想來酸的

不過我可以回答你

我現在只做期貨 偶而會買買股票 期齡近4年

損益維持在正數 賺多少就不說了

跟01上許多高手比起來我只是小咖而已

目標設定? 我只知道到了甚麼時候要做甚麼事

盤面空我就做空 偏多就做多 .盤整就少碰

重點不是在賺了多少錢,而是在這筆操作做得對不對

如果你能體會就恭喜你了
sean1972 wrote:
感覺你是想來酸的不過...(恕刪)

體會你,我可能就要睡路邊了~~~你確定你有資格教我嗎?~~~你要不要教郭台銘怎麼經營?

如果你所說的是有道理的就不必怕人酸你.
一個認為基金風險大的人卻在玩期貨(算是高風險,不必說你眼光多準確,就叫投資而非投機),連基金都看不準你能指望看懂期貨?沒人認為你該背房貸,只要你有更穩健的投資報酬工具或較低的生活水平要求.

消費也是投資理財的一種,似是而非的說法,不過是合理化自己的行為,簡單說你的消費行為為你帶來甚麼樣的收益?花錢進修補習投資器具以擴大生產我都認同,但如果只是滿足自己爽(嫖妓也能說成舒壓),就不用嘴砲了.

現在的年輕人很多都能力不足又好辯,自大還很能自我安慰,總覺得全世界都對不起他,反正最後年老潦倒路邊的是現在那些過度消費的年輕人.
喊多喊空都好,請拿出點料來!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