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仲接到價位不錯的案件.第一個會想到誰?有能力秒殺的人.通常這種人投資客較多@
那這種秒殺的人.買來要幹麻?當然是再賣出去.價格當然也不會是佛心價摟~!(不過現在有奢侈稅.這情況就好一點點)
下列的情況是仲介主要的成交.但是沒有房子要怎麼成交呢?要怎樣才能有房子讓他們成交呢?
當然也不能老是賣那幾間.所以要常常有新案子近來.才有機會能成交~!
這時就要誘惑屋主拿房子出來賣.怎樣誘惑?當然是錢麻.明明就大約一坪30萬就說能幫你賣40萬~反正先簽進來到時候再來殺~!(我家的老房子我個人覺得能賣600就算天價了.確實接過業者的電話說有自信幫我賣800).這中間有盤子接手就很自然的變成交價了.然後其他住附近的就有樣學樣.每個想賣的人都參考.本區最高的成交行情~~!
然後這是一個循環.這區成交行情已經飆到40了.建商推出的新屋.可能開價就直衝70.成交價就不知了~!
反正不可能低於40~!
下面這是打好玩的.看看笑笑就好~!循環如下:
建商>投資客>仲介>(投資客or自住客)>仲介>盤子>仲介>白痴>仲介>想燒炭的人>仲介>想住凶宅的人>........無間道
然後旁邊挖鼻屎.買不起房子的人在旁邊傻傻的看著~!
tungnan_altis wrote:
如果要對仲介相對有利應該是屋價越低越好
成交才有獲利,,不然都是空談
有成交才有獲利---正確。
屋價越低對仲介有利---錯誤。成交價越高,獲利才會越高。
故之前的模式才會是盡量開高價賣屋,仲介挺賣方。
現在不同了,賣方仍堅持高價,市場沒買氣,
所以沒成交 = 仲介沒獲利,
仲介開始挺買方,但賣方不鳥仲介,繼續堅持高價。
賣方的胃口是仲介養大的,後面的苦果誰承受?
我認為賣方賣不出去---合理。
仲介因此萎縮---正常。
所以大家來撐吧。
原本房地產是大戶、財團在玩的,
漸漸的,手頭上有幾千萬的,也開始搞房地產,
一段時間後,手頭上有個幾百幾十萬的也開始搞合資,
有些人甚至賺到放棄原工作,變成純投資客,
其中不乏房仲業轉型為投資客的。
這款房仲,看到便宜的物件,就自己吃下來,或找人合資,
然後轉手大撈一筆。
漸漸的,房地產市場的投資客越來越多,泡沫也越吹越大。
當越來越多人瘋股市房市時,就要小心了。
因為大戶為了讓賺錢速度更快,會想辦法導成全民運動。
台灣股市大概從民國50年開始,到了75年時,25年間才破一千點而已。但之後短短九個月內就破了兩千點,再過兩個月,破了四千點。接下來受全球股災大跌至2300。
但當時人民的心態都是「買股票很容易賺」,所以到民國80年,幾乎士工商全民玩股票(農比較少),
還出了一堆炒股致富的書。政府想抑制過熱的股市,卻遭民代、財團反對。
結果一堆散戶大起大落,最後還欠了一屁股債,下場淒涼。
目前台灣房市是否也如此?
人人預期房價漲,炒房人數增加,房價有永遠不跌的理由...
80年人民對股價也有永遠不死的一堆理由,結果一堆股下市了。
現在一樣有人在進總統府反對打壓房市,
最後可憐的總是散戶。
雖說自住沒差,同樓同地點不同價格,但真的沒差嗎?
泡沫形成過程中,一定有人會賺錢,但最後也一定有人大賠,
最後的會是誰?
沒奢侈稅前的排名:1.仲介2.投資客.3.建商
1跟2聯手炒高房價.轉手4.5次.不用課稅.賺到連仲介都自己跳入當投資客.有1跟2的身份.
一般自住客找房子.往往等半年多都沒消沒息.因為1跟2還再炒.要炒到高點才願放手給自住客.
有奢侈稅後的排名:1.仲介2.建商3.消失了(因為要放2年買賣才不用課稅.不划算)
1一直要賣主提高價格賣.因為當初它們的名言.報復性上漲.一直想力撐行情.也算小有成績.撐到目前.賣方也傻傻的聽信仲介.隨仲介的開價賣.不信看下面這篇吧.仲介是禍首絕對沒錯.連屋主的開價都說好了.而仲介自行再多提高100萬.請看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56&t=2448080&p=1
(請仔細從頭到尾看完後.再來跟我說仲介是不是無辜的是被投資客,建商及政客害的)
仲介有多少招式.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了.不必多舉例.不然不會開的跟超商一樣多.不是嗎?
別把仲介說的好無辜.只有讓人噁心
只想說開版的樓主沒搞懂個中眉角.才會認為不是它們搞鬼在其中.
房仲絕對是炒高房價的主因之一.比重很高的.
這是屋主自己在那樓說的一句話:
bebebaba
加入好友 加入黑名單 2011-11-16 11:07 #29
文章編號: 32017021
回覆文章私人訊息引用連結載入圖片引言收藏回報..
ivxivx wrote:
難道不能約定 開價多...(恕刪)
在合約內是有約定開價,但我不明白的是為何房仲要突然無緣無故的拉高價格,因為這房子現在還在委賣,我就不方價把我問房仲,房仲告訴我的原因po出來,免得被看到.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