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為甚麼台灣人都喜歡大馬路旁的房子?

Allend wrote:
可能只能說國情不同吧? 台灣離市中心10公里遠的地方可能也是差不多吵, 但卻要花兩倍以上的時間進市中心...(恕刪)


台灣的人不願意將時間浪費在通勤,是因為上班時間超時工作的情形太普遍。
如果每天都必須加班到深夜累的半死,還會想花個兩倍時間通勤嗎?
時間已經不夠用了,回到家也沒有時間享受居家環境,所以乾脆住在市中心,方便工作。

也許會想說,老年人可以去住鄉下,但是台灣的醫療資源很明顯地聚集在都會區,如果需要就醫,還是住都會區方便。

而且差不多吵這一點我也同意,有時後鄰居比車子還吵,是否住在馬路邊就沒啥好在意了。
Allend wrote:
認識很多台灣人來國外買房子都想買市中心, 離市中心五公里以外就喊太遠, 但卻不知歐美國家都市規劃不同, 離10~20公里外的房子才是他們真的想要的, 因為環境良好安靜...(恕刪)


美國(不包括歐洲)的生活方式,是以大量的能源消耗為代價的!
現在美國國債超高,已經快要撐不起他們的生活方式了,還拿來當模範,實在不是聰明的做法 !

假如6米巷兩邊不亂停車,沒有違建加蓋,留有單邊人行道,那就還不錯,日本的巷道就很多這樣的,假如兩旁建物都不超過3層的話,那4、5米寬的巷道也可以接受。

台灣的話,6米巷是最常見的巷寬,兩邊建物都是5層公寓,一棟連一棟,巷道兩邊停滿汽機車,每一間一樓都違建蓋滿,走在巷道一邊要閃汽車,一邊要閃機車,開車進來的話,稍寬一點的休旅車都要戰戰兢兢,更不用說要跟宅配的貨車會車了。

不是喜歡大馬路的房子,只是兩害相權取其輕。
因為馬路跟你的建物 有容積率問題存在!!~~

大馬路的公寓 可以改建更高更大的大樓!!

簡單說 如果是六米巷....蓋一個20樓高的大樓這樣這些住戶每天出入 因該都塞在這六米巷了吧

如果是20米的大馬路 20樓高的住戶進出是不是方便許多?

馬路越大比較可以申請高一點大一點的大樓

所以買在小巷子的房子 要都更是很難的~~
交朋友很容易 難的是交......一輩子
大樓的車道可以的話,都會儘量開在旁邊的小巷,否則開在大馬路就損失一間店面了!
台灣人開車技術那麼好,誰會用車道開在那裏來選屋?


不過話說...電視上打廣告打得很兇的那個...

台中...皇帝住的地方...

就在中港路與朝富路的丁字路口 中港路車潮多就算了

前面一點就是客運站 都是大車在那邊出入

住在這邊...真的會像皇帝一樣嗎?
其實台灣還是有在進步的,看看現在的重劃區,以住宅為主的區塊,區內道路多是8~12米,兩旁留有人行道,雙向各一線約3米的車道,8米的路旁不劃設停車格,10米的話可單邊劃停車格,12米的可雙邊都劃停車格。

亂停車的問題是路寬的最大殺手,與其禁止不如劃設車格,住宅為主的區域,單邊一線道就夠了,再加上有了人行道,人車不爭道,行人走的安全,車子也走的順暢,這樣的住宅環境就已經很棒了。
所以台灣住巷子內的缺點大概就如上面大家舉出的點, 所以可以了解住巷子內的問題

但我不覺得那些"名流"是因為巷子內不好才去住大馬路的, 換句話說, 不管住巷子是好是壞, 大都數台灣人第一認知就是要買大馬路才好, 這點的最大理由到底是甚麼也很難說吧?




我在台灣的家(透天)路寬40米, 我爸常說我們家前面路那麼寬,又是三角窗, 地點很好, 但我只吐槽他一句說趕快幫我房間換好一點的隔音玻璃我才認同你的話 (咱家請的不良建築師, 玻璃的隙縫跟接合糟到不行, 窗戶有關跟沒關差不多)

還記得小時候在澳洲找房子, 跟仲介說預算不夠, 沒有大馬路的沒關係, 結果還被仲介吐槽說預算不夠還沒有大馬路沒關係



住大馬路邊的好處我覺得只有出入方便,和房價而已
其餘噪音,灰塵,空氣都是問題
還有小朋友也比較危險
網路讓世界透明,但許多資訊卻是僅供參考!
yhchao wrote:
不過話說...電視上...(恕刪)


每次看到那個廣告就覺得很好笑,住個集合住宅大樓,講的跟住紫禁城一樣
還朕即天下勒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