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svbzq wrote:說真的~其實小弟對於...(恕刪) 中肯 漲跌講的是大盤˙不是投資客的大多數人買的物件有限且變數太多 房價漲也有區域不漲房價跌也有區域不跌 自住客的我們還是看看熱鬧參考參考就好 別太認真.....
hankate wrote:如果發現新北市均價站上40萬元,那麼台北市房價就要再往上,否則新北市的新成屋只要看得到3字頭全都要買!按照這個邏輯,就能說明台北市房價為什麼掉不下來?因為現在新北市新成屋30多萬元的價位根本買不到(恕刪) 看到這 想不通~顏r: <以上>~~買新北的房子40以下 和 台北的房價掉不下來 有絕對關係嗎??~~因為現在新北市新成屋30多萬元的價位根本買不到 為何??因為他"假設" 新北均價40嗎?不是廢話嗎?????
張教授和顏總講的跟以往差不多徐一鳴我覺得講的其實還滿中肯只是不太認同他的第一點畢竟自己的東西要怎麼運用,自有原因和其他考量就拿來作驗證理論的判斷,個人認為不太合適張教授的確一直以來都是以"自住",和數據模型作為出發點大概每次都是拿著數據顛過來倒過去,然後再以國外某城市作比較顏總是業界人士,不論是否有私心,現行市場面的分析,都好過用數據的預測台北市,新北,其他縣市的房價,我認為已經不可一概而論新北的房價我認為比台北市更不合理,但依舊有人買單不合理的原因在於新北市並不是無地可蓋,不只是價格的高低但為何依舊有人買單因為除了有錢人的增加外,年輕人想在北市成家立業已是遙不可及如果都被洗出台北市卻還只能選不靠捷運的舊房子,情何以堪以上的心情這三位專家應該都不曉得這三個專家只知道數據,市場,邏輯但真正了解消費者心情的是建設公司,代銷,投資客就像現在雅房就是很難租,因為社會已經變遷大家沒有冷氣會死,沒有網路會死,沒有第四台會死,沒有自己的廁所跟女朋友相親相愛更是痛苦如果有能力,現在大家都不會考慮退而求其次如果要我退而求其次,那必定要有我不得不退讓的點而投資客們,對這些因素應該了然於心,爛東西擺久了也不會就自己變好東西小弟認為現在被洗出台北市是不得不的選擇對於建商,代銷是較為有利的至於北市好地段的好房子,想像空間是很大的因為有錢人口袋有多深,誰料的準?也不是這三個專家所能知道的
hankate wrote:3月奢侈稅出來後,市場急凍,心情沈重!但在實施時間提前後,利空已開始淡化,4~5月市場慢慢回溫,現在當然有投資客想賣,但沒有恐慌性賣盤,也沒有恐慌性價格,這是我在第一線的感受。 我的感想:房價在底部的時候, 大家不敢買, 所以底部只能慢慢漲,等到脫離底部區, 大家都認同後, 因為買盤湧入, 所以快快漲! 甚至樣品屋還沒蓋就完銷.相同的,房價在頭部的時候, 大家都不願意少賺脫手, 所以頭部只能慢慢跌,買1200萬, 開價2000萬想賣1800萬, 結果買方只出1500萬, 所以沒成交.等到房價跌破1500萬時, 還堅持說當初都有人要用1500萬向我買, 所以1500萬一定賣得掉.等到房價跌到1200萬時, 還堅持說當初都有人要用1500萬向我買, 所以1200萬不願意賣.最後房價跌到1000萬時, 終於看破願意賣時, 最後成交卻在900萬...所以此時此刻, 沒有恐慌性賣盤沒有恐慌性價格是正常的, 因為大家都沉迷在"我有那個行情"...奢侈稅開徵後, 從房地產課不出成績來, 沒關係!! 剛開始而已.......沒課到稅, 就表示沒有量嘛!! 表示有人撐著....但是沒有量就沒有價嘛!! 又如何繼續漲呢?? 所以現在你看我,我看你,比撐得久....只要這二年跌破頭部, 早晚都可能會被課到奢侈稅的,因為跌勢加大後, 才發現, 原本課了奢侈稅後只賠50萬,現在光房價就陪200萬, 還要被課奢侈稅...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當然有些不願意虧損的, 口袋也還夠深的, 就說:沒關係!! 我自住沒差!!對! 自住沒差!! 一個人卻兩個窩!! 135睡A窩, 246睡B窩, 星期日出去旅遊....發現不對勁了, 我改出租可以吧!! 當然可以!!只不過樓上一年前租17000, 現在樓下突然跑出一間要租13000.不知道一年後租約到期後,樓上那17000可以撐多久??至於哪時候房價大跌可以接?? 現在嗎?? 當然不是!!那是哪時候?? 我怎麼知道!! 你自己可以觀察嘛!!從那裏觀察?? 太多地方可以觀察....<幹!!有講和沒講一樣!!><待續!!>
hankate wrote:6月1日奢侈稅正式上...(恕刪) 很不錯的參考,大師都各有合理立場,誰對誰錯時間會證明.房屋自住跟投資的出發點不同,短線投資風險極高,沒有必要跟政府對著幹.但五年以上的長線,在資金寬鬆與低利政策下,房地產或許是投資組合中,抵抗通膨不錯的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