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中古車,可依照車齡、車況來估價,
買中古屋,也可從屋齡、屋況、生活機能、交通來做估價。
問題是:估的這個房價,確實嗎?
當仲介,就是要在買賣雙方中打滾,
給賣方多賺,就是讓買方多出錢,
給買方撿到便宜,就是讓賣方虧了。
仲介該怎麼做?
之前買氣旺,拉高房價,稱呼那些想低價買房者開「芭樂價」,把這種客戶丟在一邊。
現在買氣差,稱呼那些開高價賣房者「貪心鬼」,一年沒聯絡的買方也開始又有了電話往來。
當然,在商言商,人人都想賺大錢,
但動輒數十萬的服務費,卻沒有這種價值,你要不要給?
相較之下,八大行業的服務還比較划算。
當然,買房也可以自己來,不用靠仲介,
颱風季節買菜也可以自己去產地買,不用被炒作的菜蟲賺。
嫌麵粉貴,也可以自己買地種小麥來磨粉。
嫌台灣的網路電信貴,也可以不要辦,用市話跟公共電話。
嫌設計師費用貴,也可以自己監工,甚至自己搞土木。
嫌總統不好,不要去投票阿,不然自己去參選。
總之,嫌什麼就不要做什麼,不然就自己去做?
這種論點實在奇怪,都已經是分工的社會了,凡事還要親力親為?
我想重點不在於仲介拿多少錢,而是這麼高的服務費值不值。
嫌7-11貴,可以去全聯、家樂福、大潤發。但是7-11開了這麼多,是在於服務夠多夠好。
設計師的設計費也不便宜,但一樣有設計師是案子接不完,口碑極佳的。
仲介也開了這麼多,卻沒幾個人讚賞。
若網上開個「吃過仲介虧」的版,來經驗分享的人數會有多少呢?
CSIL wrote:
既然屋主、買家明明都可以「靠自己」,別說6%、5%、3%,惡貫滿盈的仲介可能根本不會有生存空間,但為什麼大街小巷還是小黃小綠一家家的開?
說穿了,就是一個字:懶
仲介為什麼現在被罵成這樣?就是一個字:爛!
洗頭也可以自己洗,為什麼很多人要去店裡洗?就是一個字:爽!
服務費2%、4%,我都可以給,但請給我相當的服務品質與專業建議。
而不是空口說白話:
「保證3年房子不會有問題」,那麼合約註明3年漏水,你出錢?不要...
「保證10年後房價一定漲」,那麼合約註明10年後沒漲,你補貼?不要...
「保證這裡的居民素質都很高」,那麼合約註明若路旁有亂丟垃圾、狗便,夜間吵鬧,退費?不要...
「保證這裡不會淹水」,那麼合約註明以後淹水,修繕費用你出?不要...
什麼都敢掛保證,最後什麼保證都掛掉,這就是專業、服務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