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台灣一共有多少有錢人?房仲的鬼話和屁話 ....

別吵了...我絕對支持板主的看法

股市一漲,就說王雪紅身價市值又增加多少...

股市一跌,就又說郭台銘身價少了多少或台灣股民平均損失多少....等,

用未實現損益去評斷實際損益,根本沒意義!!!


房市 也一樣道理
陳小魯
windwaltz wrote:
很可惜 240萬時 只有一戶成交
不代表 剩下的三四百戶都可以賣這樣價錢
...
我有個朋友買了一個骨董花瓶 花了兩千萬
他就說有個跟他類似的花瓶 在拍賣會上賣了一億
所以他的這個花瓶 價值一億
用這樣來算身價
你認同嗎?


要看房子屬性

稀有性的價格很難評, 普遍性的價格較易評定

所以

光拿一個案例來說明某種現象, 並不具備普遍性質

因此

這個比喻只適合應用與此類型房屋

然而

你有看過豪宅一次通通都拿出來賣嗎? 沒有吧

雖說10戶成交不能代表300戶的價值, 但一區十個社區, 共成交100戶, 那麼你認為這能夠代表3000戶的價值嗎?

若依你講法, 再放大來看, 全台北市一年成交數量又佔整體多少比例?

一般區域行情, 不是你這麼樣子算法的, 拿帝寶這類房子來當比喻, 並不恰當的啦

至於花瓶, 如果他是具有稀有性, 像是全世界只有10個, 今天你朋友買2千萬, 隔天有另一隻拍出1億, 別懷疑, 你朋友那隻花瓶當下就是一億, 確實是這麼計算的

主要是因為全世界只有10個花瓶卻有幾千萬人在搜尋收集, 當供需太過傾斜於一方, 不是貴如天價就是棄如糞土, 不然問全世界所有人, 誰願意接受鄰近福島核能廠旁的免費日本居住屋呢? 再便宜也不會有人要的

你這麼講法,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你是拿特例來扭曲, 這個扭曲顯然是屬於你個人的看法, 無關於客觀事實

事實上, 所謂的客觀事實是未知, 因為台灣房屋交易並沒有建立實價登記制度, 沒有人知道全部的交易資料狀況為何, 因此買賣就全憑多跑多看多詢價, 這是沒辦法的事
版主中肯 哪有人買東西故意要找一堆競爭者來跟自己搶 默默買就好了 怕人不知道來跟你搶?
怕自己花太少錢買? 事實是要倒貨給你啦
windwaltz wrote:
台灣是不是有那麼多"...(恕刪)


小弟在天龍國的仲介公司服務近10年.白話分享一下學到的,看到的~

民國82~85建商努力買用力蓋,大力炒
造成................房價節節高昇
民國85~90執政黨政策,對岸政策加上射飛彈.台灣921美國911
造成................全球衰爆,天龍國房價下跌2成,南部更慘建商幾乎全收
民國90~92政府政策期望刺激不動產市場及內需,利息低低並放優惠房貸及賣方增值稅減半
造成................少數投資客入門.成功刺激換屋置產,房價緩步反彈,信心仍不足,以SARS結尾
民國93~97藍營上陣,信者恆信,早買早爽,早賣嫌少賺,政府優惠房貸持續推出,排除政治因素支撐力道穩固
造成................期待政治力因素支撐力道更穩固,房價即使些微停滯盤整,不出3~6個月即緩步上揚
民國97~100兩岸政策開通,金融風暴來襲,股民受損後不出6~8個月,對亞洲與中國商機反彈力道無窮的期待
造成................停滯後爆發反彈,繼續再漲,兩岸政策讓台商回台置產


97~100年,說台商回來置產,一點也不假且真不少,亞洲市場的反彈力道,確實讓熱錢流向中國,環繞亞洲!
我在天龍國看到的,接待的,服務的,成交的都是事實,並不是推測!

97~100年間似乎有個簡單,但提出來卻不入流的級鉅:
天龍國800~2500萬元預算的買方,總是容易進入觀望與漠視或不信任"熱錢",也可能因工作或環境等因素,看不到熱錢!!

天龍國2500~4000萬以上預算的買方,偶而進入觀望,但卻相信熱錢,嗅到通膨,也可能因工作或國內外,中國,亞洲各地,飛來飛去的,看到熱錢甚至賺進熱錢,下手買房無懼,連奢侈稅消息發布的這60幾天,光淡水這郊區,4000~8000多萬的景觀豪宅,小弟都親眼見到這類人成交了約7~8戶.別說天龍國首都了...真的,這類人,正默默侵吞佔據著天龍國!

上述分享信的信,看到的看到,沒機會看到或不信的看官!當小弟的分享在放屁吧
接著再天龍國服務天龍人的小弟,也買不起天龍國的房子,且被歸入級鉅800~2500萬,但我肚爛爛房子遍佈的天龍國高房價,卻因看到與客戶對我的分享等..相信近年的熱錢環繞與畏懼著可怕的通膨...........E04

要想下修兩成,得要天災,人禍連帶著國際災變,政府擋不住的才會發生!!!光靠奢侈稅,年底又把捏緊的放鬆......難上加難


sinyi4734 wrote:
小弟在天龍國的仲介公...(恕刪)



只不過怕一但天龍國房地產崩盤,銀行緊縮,我想要貸款,信用良好,原本天龍國經濟好時我可以借到100萬,現在因為天龍國炒房炒到崩盤後,我只能借到20萬,我要跟誰討阿?

我沒炒房,但我被拖下水了.你說氣不氣?

誰能幫我出這口氣?就是天龍國的天龍總統阿,但偏偏天龍國總統只會打小蟑螂,打不了大老虎?

唉~~~~~~~~誰能幫幫這些可憐生活在天龍國的可憐人民呢?

有錢人也不是自己喜歡去抱那些股票、不動產和藝術品的啊...
如果都像你那樣想,大家都只抱現金就好了,問題是現金會被通膨吃掉啊

不過既然看到你寫了"如果"二字,我當作你其實是懂,只是故意設定條件來討論的
windwaltz wrote:
台灣是不是有那麼多"有錢人"
那要看你對"錢"的定義

如果"現金"是你對錢的定義
...(恕刪)


那麼話說回來,既然要討論有錢的程度應該如何計量
是不是先該想想為什麼有必要去計量它?

我們都知道有錢人的好處就是可以放心買想要的東西而不需擔心沒錢
錢的存在只是為了買東西,也就是說其實重點不在錢,而在錢的購買力

而錢的購買力長期而言並不穩定,這正是你我皆知有錢人不會在總財產中保留太高比例現金的原因
因此人的財富用現金金額來計算其實是荒謬的,何況還有匯率轉換的問題。
只不過這是一個雖知荒唐無太大意義,卻唯一可量化略作比較的方法。所以雖然富比士排行每年還是會引起眾人注目,卻不會被超級富豪們當一回事的原因就在此,基本上這只是媒體茶餘飯後的娛樂性話題,那些排行在學術上基本來說可謂毫無參考價值。

真正要衡量的其實是購買力而不是其財產以某一國貨幣為基準來換算的總值。
而購買力背後的意義,就"可以放心獲得想要東西"的討論出發點而言
也不只限於"購買"行為,能夠獲得所有權的能力其實都算。

因此還會有個人百大影響力的排行,也是某些名人買屋可以獲得折扣,甚至免費贈送的原因
他不必用"錢"來購買。

畢竟錢只是"勞務"的計量儲存媒介,不透過"錢"而用勞動或"服務"來換更直接沒什麼不可。
只要賣方覺得划算。

甚至包括地方軍閥用武裝暴力逼迫,讓對方覺得能保命就划算也一樣
當然在民主國家,這會用"合法"軍警武力透過"無償徵收"呈現

其實財富只是權力的一種呈現方式,真正有用的是權而不是錢,只不過在今日多數場合權要靠錢堆積
無論是軍權還是政權,甚至是企業的經營權。以至於讓人忘了錢只是權的一種。

當你權力無限大的時候,在你的權力範圍內,哪裡還需要錢?

所以即使過去比爾蓋茲知道他在排行榜上名列全球首富,他也很清楚的知道跟很多人相比他仍然只是小咖
很多人的財富是以不被統計在個人名下的方式存在,更不用說是不以"財產"方式呈現的其他東西。

比如說某些石油國家的國王,根本沒有私人財產,全國都是他的。

能被富比士統計到的都是富豪們在合法範圍內賴也賴不掉的部分,傻瓜才會把那些當真。

國內的富豪也是一樣,真正會賺的富豪"本人",沒人在把自己持有的股數*股價認真去算現值的。根本沒意義。當年東京地價可以買下整個美國,也是愛聳動的媒體去算給傻瓜老百姓看的,拿這個來說嘴的其實都是別有居心。

前面有人回說有錢人是不會知道自己有多少錢,道理正是如此,傻瓜和假的有錢人才浪費時間去算。

一般人賺錢速度慢,資產項目少,總財產每年波動幅度小,所以會去算總財產金額。
有錢人賺得快,資產項目極多且變換繁複,總財產每年波動幅度大,沒事一直去精算成國內貨幣現值總金額是白費功夫又沒有參考價值。

有錢人只需要知道"可動用資金"的數目,和總資產的"所有項目"這些才是有錢人要精確掌握的
總財產只要略猜大約價值就好了,去算總財產的精確現值,大概只有要算遺產稅的時候才有意義。
不然都是神經病白浪費時間,有錢人才沒那個空做這種無聊事。媒體才會。


那麼,就房市來說,"真正"的有錢人多不多,其實不是最重要的,敢"動用"錢"的人多(不管是自己的還是借來的),才是問題所在。畢竟"成交價"決定一切。所以才要管制泡沫的形成。買房的可不全都是有錢人,有錢人也不全都會想買房。
請老爸把40坪老公寓
以一坪千萬的價格賣給自己吧
然後開張4億元本票給老爸

這樣老爸也是有錢人了
自己也是富二代了
這有意義嗎?

紙上富貴就是看誰是最後一支老鼠而已...
漫步在火坑
說真的~

台灣如果有錢人這麼多的話~

君不見~千萬超跑到處都是????

噴射飛機呢?

百萬美金遊艇塞滿的遊艇港呢???

............................

資產跟可動用現金是有差距的~

雖然台北人住的是千萬宅~

但你賣看看阿~

有哪個人願意把千萬宅賣掉~換去鄉下的小地方~為的只是中間變現的現金??

就算有~也不是大宗阿~~

............................

現在的房地產市場跟股票市場很類似~

其中~"散戶"

還是主控市場價格的主因之一~

不然這些投顧老師~跟外資幹麻沒事要出來喊一下~

自己玩就好啦~

同理可證~

現在這些不入流的房仲業者~

也沒有系統性的操作房地產市場~

任由這些小咖在那裡亂喊~

沒有制度性~法制性的操作~

散戶怎麼會容易受騙呢??

請各位回想~

以前股票大好的時候~連賣菜的買股票~隨便買隨便賺~都自己叫自己股神了~

那誰要賠錢呢???
挺無聊的..

人家有沒有錢或是資產跟你也沒什麼關係吧?
就算資產有可能泡沫化,也比什麼都沒有的人還要"富有"吧?

拿這種比較值來當標準不會覺得心酸嗎?

既然已經用貨幣的數量當作基準了..至少他的資產就值這麼多
就算變少了,難道你的就會變多嗎?

套句動畫中的名言
"就算我變弱了,也不代表你就變強了"

不過你的確說對了一點,今天的財產不代表明天仍然富有
這就是金錢遊戲的規則..

股價飆高的代價,就是有一天會被套在最高層的套房...

首先強推原PO的觀念及想法是絕對正確的

至於那些有著不一樣想法的人, 可想而知的是....
建商 仲介 投資客 或 現況急於賣屋但受奢侈稅影響的人

不然對一般民眾而言, 原PO的理念是對的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