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IL wrote:沒錯,小弟知道買房的...(恕刪) 因為房子的數量有限,車子的數量沒有限制。如果今天台灣限制只有五十萬輛的汽車,你說汽車會不會飆漲?政府會不會限制呢?資金多可以去從事生產、開發,做公益,但是拿來炒地皮、炒房地產,我想政府也不樂見。
<小弟沒錢買車,所以每天很認命的搭公車捷運上下班,可是小弟每天坐公車就看到外面滿街跑的私人車輛,總想跑去跟「還我牛」舉牌抗議「政府為什麼不讓車子降到一台10萬」?>10萬的車有喔, 去中古車行找就有啦.我爸就曾經買過一台3萬的老車, 還很得意說很好開.可是我媽覺得坐三萬的車回老家去 很丟臉, 怕被熟人看到.所以後來賣了, 還賣了五萬耶....hahaha.
還有,很多人都把歷史還給老師了.每一個朝代的滅亡無非跟天災和人禍有關人禍的部分,都是跟貧富差距有絕對相關.貧富差距+時間=加速王朝衰敗而貧富差距又跟君王/外戚/宦官的介入朝政程度深淺有絕對的關係.用今天的角度來看,再加一個財團.不要說"先賺到錢再說,啥洞都可鑽,其他人管他去死"這種話.你賺的到,沒有穩定的政經/社會,你可以安心的花?要像菲律賓那樣?你知道嗎~菲律賓在上世紀六零年代是僅次於日本的經濟體.現在呢?有錢人住超級銅牆鐵壁豪宅還要請配槍保全,窮人窮到只能住垃圾堆.沒有自己的方向,大學生只能到別的國家幫傭,甚至醫生都可以外銷.為什麼?因為絕大部分的土地二次大戰解放後掌握在5%不到的大地主手中,這些地主賺錢之後買官買權力,惡性循環.三十年後成為盤根錯節的政商巨獸.讓菲律賓衰敗.(台灣要謝謝半世紀前的土改政策)台灣現在正往這個死胡同前進.P.S.土地政策和稅制(贈遺稅/土地稅),絕對是台灣興衰的絕對關鍵.
cw611 wrote:因為房子的數量有限,...(恕刪) 沒錯,物以稀為貴,但這是從「投資」的角度,不是從「政府有義務讓多數人有地方住」的角度。偏遠部落人再稀少,政府還是有義務開公路,設置公車路線,讓他們有移動遷徙的自由,但政府有沒有義務保障他們都能開私家車進出?政府有憲法上的義務照顧人民獲得不損人性尊嚴下的基本食衣住行,但在臺北市租房有很可恥嗎?明明有房子租,卻要執意買房,有什麼權利要別人犧牲財產?
CSIL wrote:政府有憲法上的義務照顧人民獲得不損人性尊嚴下的基本食衣住行,但在臺北市租房有很可恥嗎?明明有房子租,卻要執意買房,有什麼權利要別人犧牲財產? 邏輯不通.沒人說租很可恥,也沒有人一定要買豪宅.但你自己都說了,絕大多數的工作機會都在北部.那在這裡工作的人難道不能買附近?沒有絕對,只有相對如果政府照市價課土增稅,如果政府降低寬限期到一年甚至取消,如果政府雙率不刻意壓低,如果政府取消大量持續的低利貸款,如果政府恢復贈遺稅到50%如果政府確切執行人頭戶問題,那這樣房價還跟今天一樣(比東京/美西大城均價還貴上許多)那你發這篇文章還有一丁點兒的道理.
CSIL wrote:政府有憲法上的義務照顧人民獲得不損人性尊嚴下的基本食衣住行,但在臺北市租房有很可恥嗎?明明有房子租,卻要執意買房,有什麼權利要別人犧牲財產?(恕刪) 不知道你說的是不是反話,你應該感激很多人要買房,才會讓台灣的房價位於高點而不墜。如果沒有人要買房,我想許多人的財產都會縮水。許多人會說,賣了也買不起其他地方,但是如果要移民的人,賣了台北市的房子,說不定可以到國外或是中南部、東部享個晚年
sttit wrote:邏輯不通.沒人說租很...(恕刪) 既然租房還沒到損及人性尊嚴的程度,政府就不該過度干預市場。法律沒禁止任何人買房,就像法律沒禁止我買車,為了滿足我開車的慾望,政府就要干預讓車價降到我賣得起的程度,犧牲汽車產業的人,這不自私嗎?在貧窮線以上要滿足物質慾望,就該靠自己,不要拖別人下水
CSIL wrote:房子不也是同理嗎?...(恕刪) 實在差多了剛畢業的年輕人抱怨買不起國民車跟抱怨買不起由300萬漲到7,8百萬的房子是兩回事現在的問題是在高房價10年前我就買房了但現在的高房價卻是10年前的我買不起的你說得很好,用租的也有房但要所有權都在政府手上大家都是用租的沒有人可以賺土地、房子的價差如果財富過度集中部分人手中就會發生上面舉的菲律賓的例子恭喜樓主買了三峽北大的房子如果當初買房時可以少個2,3百萬高房價的價差你不想要嗎?還是你怕手上的兩間房子會因奢侈稅跌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