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rdanal wrote:不好意思 我不懂為...(恕刪) 自備款=你如果銀行貸款的乘數降低,好比假設1000萬你貸款8成可以到800,你只要準備200萬,通常我會建議多準備一成,這是防止銀行貸款的時候乘數降低變成假設7成,你少一成得去哪生?甚至被迫重新找等這些狀況.提高自備款很好?對對對,越高越好,因為慢慢的會發酵成你越難買到,因為現在的銀行貸款是送交總行審核,你貸款條件控管+嚴審,你6成搞不搞降至4成,科科,轉PTT文章我不太吐槽罷了,轉來這?打原PO這夠笨的理論剛好而已
我不懂為什麼要加上自備款項自備款本來就是我所要存的錢....我的算法是算出我存自備款所需要的時間成本應該是我花時間存自備款...就是為了避免高利率造成的利息損失..自備款應該不能算是未來要負擔的購屋成本之一有沒有大大可以說明一下 xd自備款也算是購屋成本阿,所有的資金都要從零開始算才會接近實情最重要的就是資金合併時間的成本概念,幫您計算的版大們可能是刻意忽略了如果買的是一千萬的房,您的設定是一個月存五萬,算是存很多了,租金一個月算兩萬,也很合理,大概是台北市價一千萬房子的租金有些冷言冷語就別理他們了,一些不確定因素也不應該考慮在內,升息,漲房租,快樂的裝潢....房價翻漲好幾倍 等等 ><重點是時間成本/你也可以說是收益,這才是最難算的請注意,這段時間內,前前後後所有投入的在裡面資金放在銀行裏產生的合理收益 ~ 估個1500萬,算10年(粗略的估算)定存利息+省下來的20年房屋稅,地價稅,+稅金放銀行的利息.這些是不貸款買房的前提下你二十幾年後所有的現金唯一要付出的成本就是這段時間的房租支出 (20+準備頭期款的時間)~年 x24000,以及這些租金可以產生的利息先把這些算好,再去比較不管你貸500萬或貸800萬所需要付出的金額,才是真正的價差簡單來說,就是現金放銀行的利息(不管有多低)都要算進去,存款跟貸款的的利差,一進一出至少也有4%,假以時日加上金額累積上去,是很恐怖的.還有,所謂的房貸成數,基本上是根本不存在的,不然就不會有什麼房價不透明的問題產生了在不殺雞取卵的前提下,銀行巴不得你貸越多越好.口袋深的當共犯一起A,口袋淺的也見獵心喜甘冒風險幫人抬轎希望有更多的受害者把自己抬上去我們唯一能掌握的大概只有自備款,跟不買...兩個選擇還好台北市的租金相對房價而言目前算是偏低的 ......
如果不透明的話請你打去銀行問問如何?還是你想刻意忘記新聞?[新聞] 《金融》行庫縮房貸,利率喊2%起跳http://tinyurl.com/5u4kg4d[新聞] 郵局升息 房貸族叫苦2011/04/07【經濟日報╱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你是不是忘記了誰決定這些?老實說好了,你計算的我只認同一各很現實的"重點是時間成本/你也可以說是收益,這才是最難算的"如果你也以為"一些不確定因素也不應該考慮在內,升息,漲房租,快樂的裝潢....房價翻漲好幾倍 等等"都不需要計算,那你說的根本結構上就有問題.別忘記了,當你自備款是準備了100萬,你租屋的確很簡單,但是你能每各月都租?還是你要每年打合約?你可是自己說不列入計算不確定變因嘛.
淳樸商人 wrote:如果不透明的話請你打...(恕刪) 如果不透明的話請你打去銀行問問如何?還是你想刻意忘記新聞?就算你是金管會的主委,打電話去銀行也問不到透明的價格的.別忘記了,當你自備款是準備了100萬,你租屋的確很簡單,但是你能每各月都租?還是你要每年打合約?你可是自己說不列入計算不確定變因嘛.樓主的本文是想討論合理的計算原則,不確定的因素當然不能算進去也不適合加入太多假設性的選項 利率本來就會漲跌,房價也是,房租也會調整,這不用說也知道吧?原文下標的是提高自備款成數,我才會提到房價透明度的問題,我的意見是,所謂的房貸成數只是假象,因為沒有人知道真正的交易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