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grong wrote:
.....仇富的那群...
哈,我在台北市一間透天北縣一層公寓,都在捷運站附近,
歐,忘了還有一間離捷運遠一點的小套房
我承認我就是既得利益者,我還怕你仇視我勒~~

啥?投資客?對阿,我買房子都6年了,買房子本來就是投資阿,
否則年紀大了以後怎麼跟你們競爭?
我薪水沒多少,但是就是不太花錢買消費性產品,
要買想要的東西就是要付出點代價,還有靠時間累積資產
積少成多有聽過吧,別說我沒教你
另外我對政治絕望了,所以都沒去投票,別把我抹上色彩,這招現在落伍啦

我個人曾經從事不動產業過,對不動產的了解略之一二。
不動產也獨特性與唯一性的特性,所以門排號碼10號與12號兩臨兩間就是會有不同價格。就算同棟,二樓與三樓的價格就是不同。另外不動產建在這裡,那就佔據了土地,不再會有第二間房子跟這間一模一樣。
但價格最重要的還是經濟學的基本原理,供給與需求。
所以真正要策略性打房最好的方式,基本上就類似以往建國宅的方式,但只租不賣。政府在高房價的區域,還有很多國有土地。將這些土地建立高居住密集的國宅單位,且請專人專責管理,當供給一多,需求沒有相對提昇,房價就會降了!且因為沒有買賣,所以不會有買賣價可以參考。
假如房價還高,那就繼續建!推升房價的因素基本上還是需求,建到需求滿足了,房價自然就下跌~~
但是政府建設的國宅往往品質都不佳,除了貪汙,還有偷工減料的問題,這可能是實行上最大的障礙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