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由經濟學來思考房地產

aron.yang wrote:
整段文章, 以上幾句話為立論基礎, 但為-假.
經濟成長不為假象, 100年前與現在的生活水準天差地遠, 何以可謂經濟成長假象.
實質經濟成長來自於實質產品價格(成本)的下跌(製程改良, 勞力成本精減等), 故實質購買力上升.


100年前與現在的生活水準天差地遠, 靠的主要是科技進步而非經濟活動
純粹的經濟活動無論經濟如何成長也無法帶來"整體"人類的生活水準提高

至於您提到的實質購買力上升,又碰到以刺激經濟成長為名,以媒體洗腦宣傳的商業活動無謂的增加了年輕世代(最容易洗腦,尤其是透過廣告與形象、品牌宣傳)的消費支出。而把提升的實質購買力又抵銷。

說好聽是提升生活品質,但其實是無謂的浪費事實上佔多數,而整個社會風氣又不斷的助漲這種現象(我指全球社會)。
不是思慮成熟的成年人很難抵抗。即使你我知道,不受影響,但年輕世代與思慮不周全的人未必能不受影響。

這才是全球資本主義社會上普遍錢不夠用的大多數。導致無能力的偷搶,有能力的貪污公款或壓榨員工。因為每個人都想過的更享受。其實都是無謂的物質追求,而這股追求動力的來源現在大多數來自媒體的宣傳與渲染。媒體則是收了廣告主的金錢。環環相扣影響了整個世界的消費風氣。最後是不管廣告主還是消費者大家都天天活在覺得自己不夠有錢,心情不愉快壓力的的生活中。



其實樓主與大家回復的見解都正確,只是切入的層次不同。

有人說過見山是山,見水是水,開始修行的人會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但修行到一定高度以上之後
又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只是層次完全不同。其實中間見山非山見水非水的時期是學習期,對事物發現更多的層面而改變觀感,於是看到的山不再是山,但完全了解透徹後,看到的山已經是完整的山,所以見山又是山,但不是最初那種毫無認識只知表面的山。

這可以套用在任何一個專業技術與業界。不只是宗教修行。

但達到第三種境界的人,很難讓第二種境界的人聽懂他說的山不是第一種境界的山。
因為要讓第二種境界的人聽懂,等於花大量時間把他教到第三種境界的層次了。

那麼只有任由別人把他當作第一種境界來批評了。

不過看得懂第三種境界的人,就分的出來說話的人是第一種境界還是第三種。


回歸正題,最近報載台北市與中南部的薪資差距問題。
同一個人在台北市做同樣的工作,貢獻同樣的技術與時間,拿到的薪資是中南部的兩倍。

因故要回中南部生活,願意雇用的老闆知道該職務在台北市的薪資水準,但依然只願意支付中南部的半價新資。
因為這才是中南部的行情。

雖然工作一樣,公司的營收一樣,為公司帶來的產值也一樣。(尤其是出口導向企業,營收與國內上班地點毫無關係)
但就憑地點不同,就可以開不同的薪資條件,差額是老闆拿去。


以跨國資本而言,更是如此。這也是不同國家薪資水準差距的由來,只是這樣靠壓低薪資搶訂單的國家幾十年來不斷更換。

近代資本主義的運作,永遠要有壓榨奴役的對象。只是國際上始終有這種國家可以接這個位置。
但這個制度總有一天會走進死胡同。而且現在已經開始露出跡象。歐美社會現在很清楚,只是找不到第三條路。


現在先進國家的經濟成長大多不是產值創造而是物權交換,很大部分的受薪階級做的其實是白工。
少部分在做各產業技術的創新,而生產的工作交給被壓榨的國家。

雖然資本主義是目前唯一可行且利弊取捨間利益最高的。但不代表應該打壓任何其他可能的經濟思想。

說出被奴役的真相不代表在鼓吹階級衝突,因為奴役現代人的是現代人自己。沒有誰真正佔到絕對好處。
要清醒的是人類自己要看清自己整體經濟活動的荒唐之處。再次強調歐美社會現在很清楚,只是找不到第三條路。

北歐福利國家,靠的也是跨國企業帶來的大筆稅收來支持國家福利與國民所得水準。其實實際的產值來源還是被奴役的其他國家。福利國制度並非整體人類目前可行的最終解藥。

重點是找出改變自己的解決之道,而不是找個萬惡的禍首去打倒。那是古代人早就實驗失敗過的社會運動。


TB5312 wrote:
100年前與現在的生活水準天差地遠, 靠的主要是科技進步而非經濟活動
純粹的經濟活動無論經濟如何成長也無法帶來"整體"人類的生活水準提高...(恕刪)


沒有集資等的經濟活動 , 工業革命永遠只會是自家車庫的小打小鬧
高估科技進步改善了生活的同時 , 不要忘了是「大量生產的概念」將科技進步普及到普羅大眾

大量生產怎來? 靠科技嗎? 當然不是
TB5312 wrote:
回歸正題,最近報載台北市與中南部的薪資差距問題。

同一個人在台北市做同樣的工作,貢獻同樣的技術與時間,拿到的薪資是中南部的兩倍。



因故要回中南部生活,願意雇用的老闆知道該職務在台北市的薪資水準,但依然只願意支付中南部的半價新資。

因為這才是中南部的行情。



雖然工作一樣,公司的營收一樣,為公司帶來的產值也一樣。(尤其是出口導向企業,營收與國內上班地點毫無關係)

但就憑地點不同,就可以開不同的薪資條件,差額是老闆拿去。...(恕刪)


我對01 很不能認同的是,很多人的想法都很陰謀論 , 兩者不平價中間的差額一定是被老板拿走
按照這樣的邏輯 , 退休的台北人為何不把台北房子賣掉來南部定居,沒有所謂需要找工作的前提,南部物價低、房價更低,不是更美好嗎? 何必在台北被高房價 高物價剝削?

直接說重點,一個企業要能生存重點在於能賺錢,不管是追求賺的多(行銷...)或是省的多(人事...等),
如果台北人事成本很高,為什麼不搬來高雄呢? ( 搬遷不用成本嗎? 離客戶遠的話 服務水準變差不是成本嗎? 運費...? ) 你真的擔任管理職或是有自己開公司的經驗嗎?
在台北是必要之惡的話,再貴也是得要請人,這跟是否同工同酬無關

舉各最差的例子,婚紗照不過就是幾張爛照片不是嗎? 為什麼拍起來要幾萬塊? 「一生一次」就是最好的理由
而不是因為 他是 拍照 <= 同工同酬理論的話,結婚相關的行業都算黑心吸血鬼了吧,科技改善生活論的話也是(因為他沒有產值)

TB5312 wrote:
現在先進國家的經濟成長大多不是產值創造而是物權交換,很大部分的受薪階級做的其實是白工。

少部分在做各產業技術的創新,而生產的工作交給被壓榨的國家。...(恕刪)


很多是多少? 幾% , 合理應該是幾%? 台灣是幾% ? 跟你所謂理想的制度差距又是幾% ?
整段回覆看起來,你的回覆算是所謂的「中肯」,但是根本就沒有嚴謹的立論.... 跟數據支持

不過我支持單純物權轉移(炒作)的GDP是無益的喔,這點與您相同
TB5312 wrote:
重點是找出改變自己的解決之道,而不是找個萬惡的禍首去打倒。那是古代人早就實驗失敗過的社會運動。
...(恕刪)


完全認同這一點 , 100% 的認同
公路車ing wrote:
我對01 很不能認同的是,很多人的想法都很陰謀論 , 兩者不平價中間的差額一定是被老板拿走
按照這樣的邏輯 , 退休的台北人為何不把台北房子賣掉來南部定居,沒有所謂需要找工作的前提,南部物價低、房價更低,不是更美好嗎? 何必在台北被高房價 高物價剝削?


差額被老闆拿走,不是陰謀論,因為我是老闆我也這樣做。這是制度與風氣問題,市場行情是這樣,誰要當傻瓜。
當然客觀的條件因素正如你所說不是沒有,但並非所有的因素都是客觀的,只是全球市場近幾十年來已經被所謂的自由市場派洗腦到除了專業的經濟學家,沒幾人知道其實根本還沒人能證明完全放任自由經濟市場真的沒問題。
只是相較於大政府理論比較有效率,利益比較大,全球政府都跟著自由主義的浪潮走。

然而目前這股自由市場主義的缺點部分由於日益嚴重到產生金融風暴雨過國政府的大量負債,國際經濟學界檢討自由市場主義的聲音已經越來越壓不住,其實聯準會兩次量化寬鬆廣義上來說都已經脫離了純粹的自由市場主義。

所以我還是那句老話,重點是從制度面上檢討,人心走向自然會轉變。(問題是制度該變成怎樣,這點全球都尚無結論遑論共識)

公路車ing wrote:
很多是多少? 幾% , 合理應該是幾%? 台灣是幾% ? 跟你所謂理想的制度差距又是幾% ?
整段回覆看起來,你的回覆算是所謂的「中肯」,但是根本就沒有嚴謹的立論.... 跟數據支持


我根本還沒有找到所謂的理想制度啊,世界上似乎還沒有人生的出理想制度(即使只是理論上),我也不過是個只能看到問題卻無能找出解決之道的嘴砲之流罷了。更別提數據支持了。

至於合理該幾%,以目前的經濟制度下,應該是看各國的產業結構吧。當然理想的純理論是各國都要成為自給自足的烏托邦(也減少碳里程與關稅糾紛,糧食產業更是應該哪裡人就要吃哪裡產的食物,畢竟自己人種的遺傳基因是在當地的食物環境下塑造出來的,現在醫學是這麼主張的,糧食要吃本地生產的。且無論食物保鮮技術再好,長時間存放運送的糧食對人體都比較不好,這也是現在人癌症多的原因之一),最好100%所有人都是真實產值,好像是古代中國墨子的理論也是想這樣?連皇帝也都要親自下田耕種。而寺廟和尚主張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觀念應該也來自於此。

不過我們現代人知道基於規模經濟大量製造降低成本的觀念等等,實際執行上那種烏托邦是行不通的,或者說代價太高並不划算。真正最理想的比例隨著產業狀況的改變,國際形勢的改變與技術條件的改變,一直都在微調,也沒有任何一個經濟學門派敢提出什麼黃金比例吧。事實上各國政府其實也是對岸那句老話,摸著石頭過河罷了。加上自由市場主義者長年呼籲政府的大手不要伸進市場,更讓各國政府樂的輕鬆,華爾街之輩笑得開懷。反正稅收好,GDP漂亮。失業或是正職工作大量派遣化,都是人民自己不努力的錯。自由市場真好。

其實自由市場是好在權力下放民間各團體組織的大腦自由因應環境做主動高效率調控,比全國集中管理,處理的大腦數量更多且更靈活更快速。但壞就壞在,是徹底的弱肉強食,以及好會更好壞會更壞的惡性循環。

說是摸著石頭過河,只是很多國家投機取巧,直接照抄少數先進富裕國家的制度,在地化的工作卻做得不夠,或是貪一時利益刻意忽視經濟學上的古老教訓,認為時代改變了歷史不會重演。結果造就了像是冰島或愛爾蘭,歐豬四國以及盲從發展主義的杜拜之流的種種主權經濟危機。

理想的制度,真的有我也好想知道啊....
TB5312 wrote:

不過我們現代人知道基於規模經濟大量製造降低成本的觀念等等,實際執行上那種烏托邦是行不通的,或者說代價太高並不划算。真正最理想的比例隨著產業狀況的改變..(恕刪)


Good !! 這想法是絕對正確的 ! ( 單純認為 要自給自足 是過度理想化 完全不現實 )

不過我對於這部份是不認同的,請知悉↓

TB5312 wrote:
差額被老闆拿走,不是陰謀論,因為我是老闆我也這樣做。這是制度與風氣問題,市場行情是這樣,誰要當傻瓜。

當然客觀的條件因素正如你所說不是沒有,但並非所有的因素都是客觀的,只是全球市場近幾十年來已經被所謂的自由市場派洗腦到除了專業的經濟學家,沒幾人知道其實根本還沒人能證明完全放任自由經濟市場真的沒問題。..(恕刪)


無法證明差額被老闆是陰謀論 , 也無法證明差額被老闆拿走「不是」陰謀論 , 沒有過往的經驗可以參考 , 也沒有數據可以支持

這樣做的判斷是沒有準度的... (典型的邏輯謬誤)

人性有其缺點,但是這就是人性.... 但是這並不能證明陰謀論存在 <= 我是反對這一點的推論的合理性

當然 如果把 陰謀論本身為真 單純只當成是自己的想法或感覺 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
TB5312 wrote:
所以我還是那句老話,重點是從制度面上檢討,人心走向自然會轉變。(問題是制度該變成怎樣,這點全球都尚無結論遑論共識)..(恕刪)
<= 但是大推你的結論 = =!

我不認同你的推論過程 但是認同你的結論 這樣很QQ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