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公設要花錢買吧

公設這些東西,
目的是建商蓋來吸引買方進場的,
個人認為當然是要收費

現在的分開計價,
或者像是國外買幾坪,
室內就幾坪的方式(公設價格已經攤入)
是比較好的

想要生活品質比較好的人
就買單價高,但公設也多的房子
------------(恕刪)

Juliance wrote:
現在的分開計價,
或者像是國外買幾坪,
室內就幾坪的方式(公設價格已經攤入)
是比較好的 ...(恕刪)


這樣的話 (公設價格攤入實坪)

同一地點相同的房子
蓋兩個電梯的每坪單價就有可能比只蓋一個電梯的每坪多10w
逃生梯蓋寬一點每坪多5w
lobby蓋大一點 每坪多5w
......

也就是說同地點的實坪房價可價差個幾十萬(range變大)
消費者更無從了解該區的行情價

這樣不是更適合炒房嗎?


室內的坪數自己多少可以量一下
公設的坪數大家真的知道是怎樣算出來的嗎?
難保不被偸斤減兩
還是按實坪計算的好!
BEEZART wrote:
也就是說同地點的實坪房價可價差個幾十萬(range變大)
消費者更無從了解該區的行情價
(恕刪)


我覺得這樣比較好比價耶
例如相同坪數,甲賣一坪15萬,乙賣一坪25萬
我們可以假設後者的"公設"比較值錢,
也可以看看自己是否願意多出一坪十萬的差價買這些

甚至一些比較差的公設,分開計價後,沒附加價值也無法哄抬房價

以社區來說,更可以清楚知道社區的評價

樓上的說法也是一個重點啦!
~WISH~ wrote:
請政府把我之前買的公設, 原價買回,
這樣我就同意"公設坪數不列入權狀"!

然後要賣時再跟買方催眠說: 因為只算實坪, 單價要提高
好棒的如意算盤啊
我到覺得搞公設就像股票分割一樣

當一股是1000塊的時候, 一定會有預期心理覺得價格上漲空間不大or覺得單價太高買不起
但是一股分成十股以後, 一股變成100塊, 突然之前買不起的人現在可能買的起三五股了, 覺得100塊一股還有一大把上漲空間的人也會陸續進場. 之後股價就會產生上漲的填權效應, 但是其實公司總值跟收益根本沒有變(可以參考近期的百度-bidu or brk.b).

如果把公設的概念套進去, 以前一個建案喊一坪100萬(實坪)可能會有一堆人罵神經病, 開這種價錢怎麼賣的出去也有一些人覺得一下子丟個兩三千萬是很大的負擔而卻步. 突然建商發現公設有50%... 弄一弄這個建案現在變成一坪50萬(含公設)而且也有'小'坪數的單位出現, 可能就會有人覺得一千多萬這個數字自己還擔的起或者有投資者覺得50萬還有上漲空間而進場開始購買炒作.

很多時候市場價位跟成交與否是被很多心理因素影響的..如果同樣一個物件價格都不會變, 那建商為什麼要反對把雨遮這種東西從權狀中剔除(當然公設對建商的投資報酬率高過建物本身也是主要因素)?
~WISH~ wrote:
請政府把我之前買的公設, 原價買回,
這樣我就同意"公設坪數不列入權狀"!
...(恕刪)



很多人對於高房價的態度不是最愛說 『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是市場機制的問題

現在又不願挨了啊?

不爽買到公設可以去買公寓,不需要屈就自己買公設然後現在吵著要人家退錢吧....

而且錢是建商或前任屋主拿去的吧

要算帳也是找他們阿!
瞬幻夢影 http://blog.yam.com/hahasue
那我想請問
公設是誰的?
要不要繳稅?
Mondeo TDCI, Canon 350d + Sigma 30 F1.4, FZ6s 2006, Giant Igu
問題的癥結應該是現在台北地區的房價太貴...

大家驚覺花在住/用不到的地方的錢還真不少

不過確實買賣房子還是以"整體"為考量

分不分開記價應該只會影響到沒看到室內使用坪數的人..

大家還是很會算的..


只是..每坪單價太高的確會影響購買意願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