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2004 wrote:
除「按實價課稅」這辦法以外,別無其他辦法導正 房地產瘋狂飆漲。
各位可別被建商誤導了。建商公會養很多 地政專業的人才,他們會想辦法搓掉「按實價課稅」。
假如「按實價課稅」真的被搓掉,那我們這次看清楚了,就反過來操作,
看是要組織私人公司進行炒作,把炒房產跟自住需求徹底切開,徹底的海撈。跟建商一塊搶地。
有錢人在這基本面不看好的情況下,不買股票、不買公債、寧可買房,證明房產有其獲利優勢,
不是完全瘋狂炒作。有其理性根據。
我希望我的文章被推翻,若沒被推翻,大家就知道要往哪個方向跑。
所以也別 永遠厭惡建商、或土地炒作者,您會喜歡當他們的股東。
所以我的文章主旨發生錯誤,只有兩種可能:
A. 實價課稅後,房地產竟然繼續漲、房價與收入比仍然降不下來。
B.不採用「實價課稅」,改採某種X政策,竟然可以讓房地產停止飆漲、而且房價與收入比也降下來。
你指的是現行的財產交易所得稅,房屋稅,地價稅,遺產稅,贈與稅,土增稅全部都按"實價"計算來課稅嗎 ? 還是只有部份稅是按"實價"計算 ?
還是要立法課房地產交易的資本利得稅?
這和目前的財產交易所得稅有什麼不同?
全台灣都改按"實價"計算來課稅, 以遏止部份縣市房價過高?
一堆不懂?
我個人看:
1. 政治的危機 - 一國兩制.. 台獨議題.. 如何簽定兩岸和平條約等等.. 這個議題最複雜.. 我相信到目前為止沒有人知道該怎麼解決..
2. 兩岸經濟力的失衡 - 大陸的市場.. 磁吸效應.. 我個人覺得.. 唯有將台灣的人均收入提昇到3w美元先進國家之列.. 方能使兩岸達成平衡.. 亦即大陸走的是"工廠""代工"路線.. 台灣走的是創新.. 科技.. 精緻.. 品牌.. 高附加值的產業.. 由整體產業及人民收入的提昇.. 拉動台灣建設.. 提昇台灣優值觀光產業.. 去貪除弊.. 提昇政府效能.. 改善租稅環境.. 吸引各跨國企業將亞洲總部設於台灣.. 並營造台灣成為亞洲重要的金融中心...
3. 人才培養.. 像我們5年級生.. 很多有本事的都跑來大陸工作了.. 據我所知.. 很多外商願意用台灣人而不願意用大陸人.. 因為外商認為台灣的人才在工作能力思維邏輯跟西方較接近.. 日本人也認為台灣人工作效率好.. 循規蹈矩.. 對法律合約意識強......... 但是.. 當我們回過頭去看現在的台灣教育.. 我個人非常懷疑將來台灣的下一代怎麼去跟.. 香港人.. 新加坡人.. 乃至大陸人作競爭.... (大陸出國流學的人變多.. 大陸一堆海歸人士.. 台灣呢? 還在搞10分上大學?)
講一講.. 有些離題了!!
炒房地產.. 就算價格炒到1坪500萬.. 台灣競爭力是不會增強的... 台灣要如何進步? 唯一的答案.. "正確的產業" + "優秀的人才"
TONY_H wrote:
john65172大...(恕刪)
學校的泡沫化已經在實現中 (今年全年大概只會生16萬人)
老師 , 相關幼教 ,幼兒產品 等著看吧 ~~
接下來 ,一直享受 低薪的企業們 ...
在10年後 , 才發現便宜的人已經不見 ,而且也沒那麼多好品質的台灣人可挑 ...
現在已經一堆人才拼命往政府機構跑 ... 試問這到底是好現象還是壞現象 ??
房價的問題 5年後就會浮現 ,但是如果政府開放新移民 ....?? 唯一確定的是這樣做會讓 兩位蔣先生 哭泣的~~
整個台灣幾乎都往最壞的情況走下去 ,雖然前 ,後任政府都在試圖拉回來 ...
但是遇到民只政治最可貴的價值 - 利益團體操作下 , 不妥協也難 ...
西方的民主 ,在日本是成功的(多少跟他們的QC精神有關 ) . 在台灣 ? 你自己填答案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