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經歷過上一波房市多空,對未來房價的一點看法

卡卡的 wrote:
買房子就是買負擔的起...(恕刪)

買房的確要考量自己的負擔能力...
雖然說多數人都想住進便利的市中心...房價貴是必然的
但這時候的我們看到的大多是..."現在不買,終生遺憾"的話術,
面對各項因匯聚的歷史高價,
誰能保證不會搞到"買了遺憾終生"!?

至於一隻大白鵝換一塊地...或許處在太平盛世已久的我們很難想像.
但人類的歷史似乎是戰亂人禍的時期占半數以上,
只茍求活命而流離顛沛的日子...不過是六十年前的事,
土地和房產不是能隨身帶著走的~
就像日本在1945年敗戰後,許多貴族養不起自己和親族,不得已賣掉東京的土地以換求溫飽.
更不用說1949國府撤退大陸,轉進台灣...相信上海豪紳也帶不走他們的土地...
汝負我命,我還汝債,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生死。 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

kofvsst wrote:
引言
Paul123...(恕刪)


的確哪個黨上台都一樣
小老百姓能做的真的很有限啊
但是我們起碼能夠掌控自己的購屋行為
買「自己認為合理的價格與區段的房子」
不買「建商財團與政府碰風操作的房子」


jacklinn wrote:
前幾年還有人教大家合...(恕刪)


市區買不起買郊區是很多小市民的心聲
但我的建議是不要從價錢著眼
先看看自己的需求
工作在哪裡?上下班動線怎麼走?
家裡人口多少?要不要生小孩?
把未來十年迫切需要的空間算進來
並且剔除掉一年用沒幾次的空間
例如說
一年用沒幾次的孝親房或客房
以坪數換算可能得兩三百萬
至親好友委屈一下住客廳沙發床
真要有萬一
安排住飯店也花不了幾個錢
錢就省下來了


卡卡的 wrote:
買房子就是買負擔的起...(恕刪)


買房子當然不要等五十年啊
那只會爽到我孫子啊^^

虧不虧得起的問題
我是賺辛苦錢,虧不起
至於我那位香港房東
後來我退租搬到台北
他又沒有繼續在台灣置產的必要
就賣了
虧得起
但是虧得很心痛啊

更別提那種口袋不夠深的
房價跌到銀行貸款以下的
辛苦錢付諸流水啊

你阿公一隻鵝換一棟樓的故事很讚耶
建商如果要推案
一定會說
這是養鵝大亨發跡的風水寶地呢


trailer wrote:

推樓主的心得分享...(恕刪)


多謝推文啊

Paul123 wrote:
不換腦袋就換人,就從五都選舉開始吧.


我也挺你啦!
雖然換個黨可能效果也不大!
但是至少不會像現在這個一天到晚睜眼說瞎話!


你選的日月光例子太極端了

因為日月光位於汐止+山坡地...

當時是颱風一來..汐止必淹..
幸運點的小淹水是40-50cm...慘一點的颱風淹水是350cm..淹到2F...

加上林肯大郡的事件...雙重打擊...
位於汐止的房子..大同路大馬路旁的新成屋一坪都跌到10萬了...
5-6年屋..8萬有找...

你覺得加上預於汐止山坡地的日月光還能值多少?


但是同時間的北縣永和/北市大安...跌幅大約3成就止跌了...

cda736 wrote:


你選的日月光例子...(恕刪)


謝謝您的指正
但這卻是我血淋淋的教訓

我當年買在汐止的新房子(每坪十四萬)
歷經淹水、SARS
到最後雖然賣掉沒賠
但買了十多年我只住了三年
收的租金勉強付房貸(一開始七八趴利息還不夠)
還得應付來來去去的房客

所以我才一直強調地段啊
十多年前永和、大安區就是好地段啊
昔日的汐止
今日的新莊、三峽等族繁不及備載的重案區
不知從歷史裡面
看到什麼樣的連結與教訓?
地段會有變化變遷 有時因為景色 有時因為公共建設

大直明水路 我國中時是水利地 根本不能蓋房子
現在是緊鄰機場水岸第一排豪宅

板橋小時候像是勞力者 工業區的集中地
後來因為整治與公共建設 一躍成為北縣首府

說新莊 我同意他漲的很誇張
想當初30年前母親買的化成路透天廠房, 一坪還不用一萬
但是 我的總公司在新莊旁(算三重)
我這五年來看著他的變化 與之前五年的差異實在太大了

不要只用成見來預測未來
不然明水路 板橋 內湖 新莊....
沒有一個猜得對跟得上

llinsh wrote:
地段會有變化變遷 有...(恕刪)


認同您的看法
若從投資的角度
您的看法的確有遠見
但是對於只是想買個房子安身立命的
沒猜對趨勢在飆漲之前沒搭上列車的
是不是要在這個時候
去搶那高不可攀的高點?
去等那十年後才會完成的公共建設?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