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跟當時的房屋需求不同,20年前買屋是全家住.20年後呢?有多少人結婚跟爸媽住?尤其大台北跟爸媽同住的更是少之又少,相對房屋需求更大.在自住的需求高漲下投資客才有利可圖,不然20年前跟現在人口成長比的上新蓋的房子的數量嗎?住戶嗎?那怎麼大台北還會短缺那麼多戶呢?根本的問題在1個家庭有2個兒子就要3間房,當然短缺了.所以大家情願被房貸壓的不想生小孩也不想跟爸媽住,就越生越少,惡性環循下,下個20年後會有多少年輕人呢?出生率持續惡化下,供過於求只是早晚.(到時在開放陸客來住嗎?哈哈哈)
faro wrote:我認識的六年級跟7字頭的..該買房子的都買了..沒買的少部分的人在等待下跌..不然就是沒錢買的人..自備款50萬都拿不出的人... 我認識的六年級中後 七字頭的不是租房子就是還住在家裡買房子的少之又少或是剛買沒多久 貸款還蠻多的光要用出生率來看房價光等這末段這批人少說也要五年以上需求人數才會慢慢下降且有買房需求通常都是結婚或是有小孩的人現代人都比較晚婚了用出生率來看又要把這個時間軸延晚了真的等了五年十年 還會買房嗎 ?如果真的跌下來今年買 明年又更便宜了 ...
jasonkuo wrote:我身邊認識的六七年級...(恕刪) 我認識的公司6年級後段之後出生的.可能是在大台北地區.有購屋的並不多現在年輕人.能買在台北不錯地段的.大部分還是要靠長輩幫忙才有辦法.套一句版友說的話.年輕人在台北買屋.不是比誰賺的多.是比誰老爸有錢.
在台北, 我認識的六年級後段班同事跟同學, 只要是未婚的幾乎一律住在家裡或是租屋但是結婚了的大概八成以上都另外買了房子住, 只有少部分是繼續和爹娘住, 倒是沒人是租屋住買房子的朋友大概都是下面幾個特色1. 家裡出一部分錢2. 住在台北現非台北市3. 總價1300萬內4. 重視與公司的距離與交通
隨著交通建設的延伸尤其是捷運路網的成形「台北」的概念正漸漸擴大所以年輕人購屋,往市郊移動的趨勢很明顯長期下來,其實也將抑制台北市中心的天價漲幅就算有都更題材如果都更後的房價,還是比中永和、板橋、新莊的房子貴上一大截許多年輕人還是一樣買不起的買得起的,也都是那些原本就買得起的人台北市中心以後新建案大概都只剩豪宅了...
台北市中心能趁著這波上漲將那些老舊房子全部拆除變成新房子的話那我倒是樂見其成!!讓台北市變成一般人住不起的地方, 這樣才能美化市容吧讓台北縣變成真正的住宅區, 讓台北市變成商業區這樣其實是個頗不賴的組合
台北市現在年輕人靠自己要買一間像樣的房子..難啊.小弟8,9年前上台北工作,結婚,生了一個小朋友...還是下不了手.選擇離開台北市囉...一個開心,不用再租小套房,不用在住在那擁擠的台北市.不用再看到一堆30-40年的老房子,比我年級大又要1-2千萬才買的到(無奈).所以現在就到大陸上班住公司的宿舍...不用錢.小區大又不擠,也有view...住的舒服多了.
stephen yen wrote:在台北, 我認識的六...(恕刪) 我是六年級後段班的,你這幾句話我有深刻的感受只是這感受是來自我朋友他是七年級前前段班跟他聊房價的事情他開口就是1千萬以上的房子家裡也在前陣子貨五成去買了新的房子只是這房子是他們第四間的房子吧??(印象中)以他的情況來規納出你所說的買房子的特色(如不正確,請不要轟我)買房子的朋友大概都是下面幾個特色1. 家裡出一部分錢(大部份是家裡出的)2. 住在台北現非台北市(住在台北市,屬精華地區)3. 總價1300萬內(房價是看坪數,有一坪約略50萬元左右的房價再來談)不是說買房子不好,只是在我們偉大長軰們精準的眼光之下台北市的房價真的是如日中天啊~~~使我覺得能力與否不是重點,重點是投資的眼光準不準,口袋夠不夠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