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y0808_pilot wrote:
按你這樣的荒誕理論,農民團結起來,共同提高糧食價格,每公斤提到5000元,願買就買,不買就吃屎去吧!
很可惜,中國糧食的價格,從來不是農民決定的,甚至長期而言,也不是中國政府能決定的,決定糧食價格的分別是---
ADM(Archer Daniels Midland),邦吉(Bunge),嘉吉(Cargill)和路易達孚(Louis Dreyfus),這四家國際級的大糧商,它們壟斷了全球80%的糧食交易量,而這四大糧商背後的影武者,就是國際金融資本家的大本營--華爾街.
另外中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中,食品類就占了33%,短期間價格的異常波動,中國政府為了平穩物價,或可由政策暫時進行補貼,但長期而言,還是得反映成本,不僅糧食,燃油等諸多民生必需品,也是相同的道理.
至於不占CPI指數成份的房價,那怕它漲到外太空去,CPI是絲毫不會反映,但占CPI成分的房租,價格有異常波動,政府是有責任進行調控,這也說明了一件事,各國政府在平穩物價上,對住房這檔事的主要目標,應當是讓人民個個有房住,而不是讓人民個個有房子.
居住是人民的基本權利,但不等同代表買房也是,所以買房的需求,從來不是民生必需的需求(大多數是想買房者,內心自己的需求),這點從世界主要國家編制消費者物價指數時,只計房租的波動,但不計房價的波動,可略知一二.
不只人民有一定要買房的心態,台灣的政府亦然,從興建平價國宅,也是以出售,讓人民有擁有產權即可得知,
而真正的極弱勢,就算再平價一樣買不起,而這群人才是政府真正要照顧的,廉租房的住房政策,才能真正逹到
居者有屋住,而不是居者有其屋的正確目標.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