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分享:台灣高房價的幕後黑手

營所稅稅率的變化,現在掉到17%只能說是政治因素比較大,如果當初沒有人吵,也許今天降到20%,搭配取消其他一些優惠,就過關了。
但也不能不同意其他國家(如新加坡)的稅率需要列入參考,企業也是有腳的...
資本主義要維持下去,

中產階級是不可或缺的中間骨幹,

中產階級是富人的奴才,

窮人奮發向上的模範及希望,

今天搞成M型社會,

富人吃乾抹淨 湯也不留,

不只窮人甚至中產階級都快無立足之地,

無異於殺雞取卵、短視近利,

“穿皮鞋的怕穿草鞋的”,

如此下去

階級革命亦不遠矣
選舉時幫一把,選後要什麼儘管挑!!!

七百多萬人的選擇,自已就看著辦吧…。

別再那邊抱怨了!!!
爆音、無影像…HDMI
sapphire wrote:
營所稅稅率的變化,現...(恕刪)



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惡性競爭...............

如遺產稅40%-------->10%,就是.
這是一件詭異又矛盾的事情。

一方面希望大企業近來或是根留台灣,一方面又嫌人家稅繳的不夠多甚至逃稅....

其實這些企業所帶來的效益絕對不只是繳交的稅金。

整體的環境如何讓這些企業待下來又是另外一回事情。稅,只是其中一環而已。

如果,哪天這些企業說,不降稅,就出走,那各位降是不降?

每個國家都在提出自己的優勢來吸引企業,最直接的就是稅租。

要就是遠見只說對了一半,要就是板友只po了一半。

個人認為確實是稅制的問題,但不會是稅率的問題,也無關所謂的公平不公平。

企業所需要的是要從其他的角度看,而不是從一般民生稅率或是稅制看。這是兩回事情。

說實在的,小弟的腦袋很笨,實在想不出來這些企業繳不繳稅,又繳了多少稅...跟房地產買不買房有何牽連.....
【土地之怒1:國家的土地,變成私人的豪宅】


【土地之怒2:建商大膽養地、囤房,居然還有獎勵?】

「囤積大宗物資是刑法,要抓去關;為什麼囤土,這種沒辦法進口,又稀少的民生物資,我們還要幫他省稅、給他獎勵、還借他錢?」國家資產搶救連線成員張維修憤怒。


「台灣真正的有錢人,都不是檯面上你看到的這些人,而是住在像帝寶那種地方很多默默無名的人,」前財金官員指出。財政部只公布過一次的資料顯示,五年前,台灣最有錢的四十名巨富,有八人一毛稅都不用繳,十七人平均只繳一%的稅。

「很多人繳的稅,和他的所得極不相稱,」經濟學家馬凱說。很多人財富的累積,靠的是房地產和證券交易,這些所得,絕大多數都不必繳稅。就算是要繳稅的收入,也有很多合法或灰色辦法避稅節稅。包括把錢變成不用繳稅的資本利得,就連現在馬路上到處可見的特殊車牌高級轎車,都是節稅的工具。

========

對阿

除非房屋不算民生用品

如果銀行跟壽險一樣可以炒地皮豈不更好,1P很快破300W了.真好賺耶,我還是找個鄉下種田好了
samzeng wrote:
天下雜誌最新一期:台...(恕刪)

大部分的人都知道問題出在哪....
就是很簡單的薪水沒漲,房價狂炒狂漲....

但就是只有少部分的人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而可悲的是竟然是少數人來決定大多數人的居住權....

我這邊淺談ECFA的問題,

現在主要在擔心南韓與日本加入東協的問題

南韓,日本都搖搖欲墜了,

有什麼好擔心的.

----------------------------------

再者,
我們的貨幣水平,產業技術水平與南韓跟日本是較為相近,(相對於中國)

以戰略考量應該思考的是與南韓跟日本達成一定的經濟聯盟


P.S:貨幣水位或水平(經濟學的書大概是指貨幣大小或價值之類的)

突然很不習慣

怎麼沒有人跳出來呀
"原來買不起房子是政府的錯 天下雜誌太天真了"
"是天下雜誌不努力 有能力的比比皆是"



這不是mobile01居家
這不是mobile01居家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