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希望大企業近來或是根留台灣,一方面又嫌人家稅繳的不夠多甚至逃稅....
其實這些企業所帶來的效益絕對不只是繳交的稅金。
整體的環境如何讓這些企業待下來又是另外一回事情。稅,只是其中一環而已。
如果,哪天這些企業說,不降稅,就出走,那各位降是不降?
每個國家都在提出自己的優勢來吸引企業,最直接的就是稅租。
要就是遠見只說對了一半,要就是板友只po了一半。
個人認為確實是稅制的問題,但不會是稅率的問題,也無關所謂的公平不公平。
企業所需要的是要從其他的角度看,而不是從一般民生稅率或是稅制看。這是兩回事情。
說實在的,小弟的腦袋很笨,實在想不出來這些企業繳不繳稅,又繳了多少稅...跟房地產買不買房有何牽連.....
【土地之怒2:建商大膽養地、囤房,居然還有獎勵?】
「囤積大宗物資是刑法,要抓去關;為什麼囤土,這種沒辦法進口,又稀少的民生物資,我們還要幫他省稅、給他獎勵、還借他錢?」國家資產搶救連線成員張維修憤怒。
「台灣真正的有錢人,都不是檯面上你看到的這些人,而是住在像帝寶那種地方很多默默無名的人,」前財金官員指出。財政部只公布過一次的資料顯示,五年前,台灣最有錢的四十名巨富,有八人一毛稅都不用繳,十七人平均只繳一%的稅。
「很多人繳的稅,和他的所得極不相稱,」經濟學家馬凱說。很多人財富的累積,靠的是房地產和證券交易,這些所得,絕大多數都不必繳稅。就算是要繳稅的收入,也有很多合法或灰色辦法避稅節稅。包括把錢變成不用繳稅的資本利得,就連現在馬路上到處可見的特殊車牌高級轎車,都是節稅的工具。
========
對阿
除非房屋不算民生用品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