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公營行庫開始打壓投資客..

你說的香港與英國的房價有因為公佈了就比較低嗎???
HaHaSue wrote:
美國、英國、香港都有很精細的不動產價格公示機制(甚至還可以照門牌查)

可是他們也不會發生隱私權的問題,是他們的人民不計較?還是我們的政府做事一向都這麼遜?
calvinshiu wrote:
你說的香港與英國的房價有因為公佈了就比較低嗎???...(恕刪)



老大

你可以去查查我寫的文章

我很早之前就說過房價透明化不會讓房價降低

那為什麼要把房價透明化?

因為要讓台灣的房地產市場真正回歸市場機制

您該不會還真的以為台灣的房價是照市場機制所產生的價格在走吧?



瞬幻夢影 http://blog.yam.com/hahasue
不是照市場機制不然是照什麼機制??難道有人逼你買或是賣嗎??房價透明化當然可以做...
但是既然無法抑制投機...我不認為這是需要馬上做的事....至於寬限期....其實我兩次買房子都有用到
對我來說是運用資金的好工具....讓我在裝潢與家電都可以更從容....我一向都是保留我的資金在定存
寬限期時付利息..另一筆錢則放定存,這樣我的資金就很彈性....趁金融海嘯時...我就換了一間更大的房子。
要打擊投資客我很認同.....但是如果影響到自住的人則太過了。
HaHaSue wrote:
老大

你可以去查查我寫的文章

我很早之前就說過房價透明化不會讓房價降低

那為什麼要把房價透明化?

因為要讓台灣的房地產市場真正回歸市場機制

您該不會還真的以為台灣的房價是照市場機制所產生的價格在走吧?
chinyihli wrote:
台北縣市超過8000萬視為豪宅,利率提昇,核貸成數6成5..

其他縣市超過5000萬視為豪宅,利率提昇,核貸成數6成...

第二房非自住,利率提昇.核貸成數降低..


這叫做打空氣~~放利空~~


豪宅部份~~
這種金額的豪宅很少有人會貸款的
所以根本是在打空氣

主要是有影響的是在第二房非自住部分
她根本不管你是自助還是非自助
只要是第二房貸款成數都會減少
簡單的說就是~你想換房子就一定要先賣掉現在住的房子才能再去買另一間
不然你貸款成數不足想買也買不起
calvinshiu wrote:
不是照市場機制不然是照什麼機制??難道有人逼你買或是賣嗎??...(恕刪)


在實際成交價格不透明之下,似乎沒辦法回歸真實的市場機制,也會造成建商、仲介、投資客的炒作空間。
但是HaHaSue又說....房價透明化...不能使房價降低啊....因為香港、英國的房價依然十分昂貴......另外,建商的價格你只要多去談幾次就會有個底....跟投資客的價格差距很大.....所以,新房子就要跟建商買......買房子一定不能急,多談談幾家....你就會對要買的區塊價格有個底.....所以我才認為這不是房價高漲的主因,但是透明化可以做...這樣以後看房的人可以不用那麼累...一間一間談.....但話說回來....都有人貸款時會以低報高.....你就能確定看到的資料是真的嗎??所以還是勤勞一點......多看多做功課.............
艾利克 wrote:
在實際成交價格不透明之下,似乎沒辦法回歸真實的市場機制,也會造成建商、仲介、投資客的炒作空間。
問一個問題
------------------------------------------------------------
你要買一間房,上政府的房價查詢網站,
輸入門牌後查到它在一個月前用450萬買入,
現在開價1000萬,請問你要出價多少?
-----------------------------------------------------------
公開的交易價格可以讓買房和去便利商店一樣
一並可口可樂就是25元,你不會像以前去雜貨店一樣買到30元的。
當然不能抑制炒房,所有Seven 都賣30元時,你要喝也得買,
但最少可以回歸市場機制,讓大部份民眾不會買貴了,
然後又被當成"指標"讓別人也買貴。


人頭問題也是一樣
你有兩間房,找人頭沒問題
你有七間房,找人頭可能就頭大了
你有一百間房,人頭就是大問題了(台北火車站也沒這麼多人頭)
這當然能界定投資客。
calvinshiu wrote:
不是照市場機制不然是照什麼機制?...(恕刪)

我覺得您好像誤用了"市場機制"這個名詞
市場機制 相對的名詞是 人為操控
不是 有公開買賣 就叫做市場機制
所謂"市場"是指"夠大" 並且 "無法被操控" 的買賣
可是 資訊不透明 就隱含著 有"操控"的可能性

舉個例來說
當有一區域 房產價值是50 萬/坪
但是 因為某公司 有超過1000 坪的房產
它將最近的標售價格拉高到100 萬/坪
要是沒有公開資訊 可能普遍認為這地方的價值就有100 萬/坪
可是 要是有公開資訊
那麼就可以看到 當地成交筆數中 只有這一筆是100萬
剩下都是50 萬/坪
這樣 要買的人也不會被"誤導"到一個錯誤的價格
這樣的誤導,來自於公開買賣
可是 絕不是"市場機制"
我想請問一下,這公司將價格拉到100萬/坪時,你一定要買單??他有權利賣...你有權利決定是否要買.....如果都沒人買....代表這價格根本拉不上去.....如果一下子就賣光.....那就代表有這個需求...公不公開資訊不是造成房價過高的主因.......建商標地.....資訊很公開啊.....結果是越飆越高......
dgame wrote:
我覺得您好像誤用了"市場機制"這個名詞
市場機制 相對的名詞是 人為操控
不是 有公開買賣 就叫做市場機制
所謂"市場"是指"夠大" 並且 "無法被操控" 的買賣
可是 資訊不透明 就隱含著 有"操控"的可能性

舉個例來說
當有一區域 房產價值是50 萬/坪
但是 因為某公司 有超過1000 坪的房產
它將最近的標售價格拉高到100 萬/坪
要是沒有公開資訊 可能普遍認為這地方的價值就有100 萬/坪
可是 要是有公開資訊
那麼就可以看到 當地成交筆數中 只有這一筆是100萬
剩下都是50 萬/坪
這樣 要買的人也不會被"誤導"到一個錯誤的價格
這樣的誤導,來自於公開買賣
可是 絕不是"市場機制"
可口可樂當然沒問題.....第一可口可樂到處買的到......第二每個人賣的可口可樂都是相同的....前一個人450萬買到..他不一定願意500萬賣你啊......同樣的有人願意用400萬賣給你的房子,你也未必想買.......
boonies wrote:
-----------------------------------------------------------
公開的交易價格可以讓買房和去便利商店一樣
一並可口可樂就是25元,你不會像以前去雜貨店一樣買到30元的。
當然不能抑制炒房,所有Seven 都賣30元時,你要喝也得買,
但最少可以回歸市場機制,讓大部份民眾不會買貴了,
然後又被當成"指標"讓別人也買貴。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