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結構體本身,時間久了鋼筋多少會老化锈蝕。舊的鋁門窗設計氣密水密隔音都不如新(除非一併更換),埋在結構體內的管線會老舊, 管徑也較小。最重要的是耐震設計.建築物耐震設計相關規定最早係依據民國三十四年的建築技術規則,當時對耐震設計並無詳細規定民國六十三年建築技術規則修正時才正式有地震力條文民國七十一年建築技術規則耐震條文經過大幅度修正,並加入了用途係數而在民國七十八年有鑑於七十五年花蓮地震造成台北部分地區的嚴重災害,對台北盆地的耐震設計做了局部修正;八十六年五月再依據研究報告,將「地震力」一節提昇為「耐震設計」究竟老屋在結構上是否安全, 除了地震測試以外, 是沒人且沒法令管的.另外在921當時台北一些房子震傷, 後來也是用拉皮的方式處理. 會震傷肯定是耐震有問題, 雖然在平時使用時沒有差別, 但在面臨更嚴酷的考驗時, 老屋不會因為那層新皮而更耐搖晃。
如果只是外表更新, 那麼使用年限並不會變長.鋼筋混凝土建築使用壽命大概只有50~60年.我查詢到的資訊是這樣.混凝土帶鹼性可以保護內部的鋼筋, 但混凝土久了從表到裡會中性化, 使得內部鋼筋失去保護容易鏽蝕.原理就跟海砂屋一樣,海砂帶酸性, 使鋼筋鏽蝕加速10倍快.建築壽命大幅縮短.老化的混凝土,已經失去保護鋼筋的能力.雖然不會馬上崩塌,但是通常不建議再繼續住.要趕快花錢重建.如果平常都有花錢保養建築物,例如重做外牆防水,可能可以拉長耐用年限.但是幾十年整修花的錢可能和直接重建差不多.修完也只是多撐幾年.所以大多數建築是50~60年就直接不修打掉重建.(除非是古蹟)理論上你可以建出耐用100年的鋼筋混凝土建築. 例如大型水壩通常造的特別堅固厚重.帝國大廈也是用超高耐久標準來設計.但是一般民房你不可能蓋一公尺厚的混凝土來保護鋼筋.所以一般工程界還是認為50~60年是比較有把握的耐用年限.>>如果說拉皮後還是危險...>>那麼總統府是不是早該拆掉了??樑柱的混凝土厚度會影響能保護鋼筋的時限.不知道總統府是用什麼方式蓋的.一些重要政府機關,它的混凝土厚度可能是民房的好幾倍.中性化到達鋼筋的時間更久.所以就算100年可能也還很安全.(而且其實總統府被美軍飛機炸過重新整修, 戰後這幾十年也整修過很多次,以延長使用壽命)整修是可以不斷延長使用壽命.但是多次整修花的錢不會比重建便宜, 所以通常是古蹟才會一直修不重建.台灣很多橋樑也是已經40~50年急須重建.....這設計耐用度比較接近民用建築.民用鋼筋混凝土建築使用壽命大概只有50~60年.所以40年或太老的房子, 銀行不肯做20年貸款.建築物外表拉皮其實就和40歲中年整型成正妹型男一樣.外表雖然ok了,可是身體內部還是40歲. 老化現象是不可逆的.
Waffenss01 wrote:如果只是外表更新, ...樑柱的混凝土厚度會影響能保護鋼筋的時限.不知道總統府是用什麼方式蓋的.(恕刪) 用猜的我會說是磚造的,以早年的物資來說,不會是用RC,我老家在大同區是磚造的,我自己就住50年房子已百年,正面臨馬路牆厚達45公分,兩屋一樓柱子粗到80公分,前幾年附近一老屋拆除改建大樓,屋主特別留下臨馬路的老牆(磚牆),整合成新建大樓,改建後蠻好看的,記得是保安/重北2.
不想再說 wrote:我之前在英國住的房子...(恕刪) 颱風地震是台灣RC最大的殺手, 尤其是地震.再堅固的房子地震一來一樣會有裂痕, 颱風一來一樣會把水灌進裂縫.就算外表OK, 地震後內部的水管接頭一樣會滲水.只要水滲進來, 那除非用的是不鏽鋼, 否則鋼筋鏽蝕膨脹只是遲早的問題.如果沒地震, 那單純用石頭堆起來的房子就非常堅固了.壽命更遠比人命長的多.
以實務經驗來談,目前進行老屋拉皮的大樓多是外觀與內部一同整修,外觀整修包括表面石材或磁磚重貼。此外,因舊大樓外牆會產生裂縫,整修同時也會加入防水層以防滲水,另外,老屋通常有著結構上的問題,加上屋況也隨著屋齡而每況愈下,像是漏水、壁癌、管線老舊等,如窗戶、冷氣管線等也都會一併整修更新。至於內部裝修,則包括大廳、電梯、管線等都會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