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房地產業造鎮 那有沒造鎮失敗過的 ??

龍潭渴望園區吧.....

當年可是高級住宅的代名詞.

現在.....
ab1204 wrote:
民進黨在台北縣至少執...(恕刪)



資料來源:財團法人淡水文化基金會
http://www.tamsui.org.tw/89-1.html

1990年2月內政部完成淡海新市鎮特定區開發規劃,在淡水市街北側之沙崙、港子平、公司田、崁頂、埤島、林子街等農業地區劃出1756公頃作為新市鎮範圍,計畫分三期進行新市鎮開發,預定10年內開發完成,引進30萬人口入駐新市鎮。這個由當時中央政府主導的新市鎮計畫,在規劃之初就受到台北縣政府和民間的高度關切,質疑計畫的可行性。不過,當時的中央政府並未多加考量地方的意見,依然將淡海新市鎮計畫納入「六年國建計畫」,堅持執行。


立委周慧瑛的專訪中...
http://163.20.27.10/web/taiwan/taiwan04/w9.htm

為什麼決策單位要規劃「淡水新市鎮」?

  據我在省府方面得知,淡水地區為配合當年淡水國際港的闢建,早在一九六九年擬定台北基隆都會區域計書一時,就有牛埔仔新鎮的規畫(編按:牛埔仔在洲子灣與興化店之間),而四年後省府公共工埕局,也擬定容納廿五萬人的《淡水特定區計畫》,只是中央垂青台
中港,這些計畫就塵封歸檔了。

  後來,隨著大台北都會區人口快速成長,和房地產畸形飆漲所帶來的壓力,經建會與內政部乃在三年前,會同研擬(興建中低收入住宅方案),成立住委會以執行「計畫以區段徵收取得都會週邊低廉土地興建合宜價位住宅,以解決中低收入民眾居住問題」。

  住委會遂在去年六月七日第一次會議中,輕易的棄汐止、關渡,選中淡水北側農地,以開發新市鎮方式塑造良好之居住與遊憩環境。規畫單位是內政部營建署,再將計畫草圖案,委託省府住都局市鄉處做「規書與研究」工作。

  後來,尤清入主台北縣,發覺這個計畫雖然全部在縣內,居然都是「有關單位」在黑盒規畫,縣府連表達意見的機會都沒有。顯然的,將來德政和功勞都是中央的,而所有後果要縣府承擔和收拾。因此尤清力爭並且揚言縣府若不能該計畫中居主導權就要全面杯葛。

  省府才在今年三月、四月和北縣開過三次專案小組會議。據瞭解尤清對這計畫草率和缺乏公正性非常不滿,尤其四月十六日那次,經尤清和民代(陳金德和呂子昌也有參加)一逼問幾乎笑話百出。

===========================================================

一個開發失敗的計畫,網路上資料一大堆... 隨便 google 一下也有

希望新的都市開發案別再重蹈覆轍,這才是重點。

還有,DPP 雖然在臺北縣執政多年,但是據我所知

1990 年二月,內政部長是 許水德吧?! 許大老應該是 中國國民黨 的吧?!
當時的行政院長是李煥...

難道許水德和李煥早在 1990年(民國79年)就脫離了中國國民黨?! 哇!那我真是孤陋寡聞囉....


ab1204 wrote:
民進黨在台北縣至少執...(恕刪)


那種30萬人造鎮計劃不是縣市政府有能力主導的.
那是中央政府主導的新市鎮計劃.
當初政府立意良好 , 只是腦袋不清楚選錯了地點.
那個年代相信人定勝天, 忽視顯而易見的問題.
大官往往只想做出重大建設來建立功績, 卻不懂老百姓真正要的.
對台北上班族來說, 淡海新市鎮實在太遠.
沒有批評國民黨的意思, 只是指出當時的狀況......
換成民進黨來搞淡海新市鎮也許也是一樣. 畢竟地點不對.

個人以為,三峽跟林口是被高房價逼出來的!如果不是高房價,願意遠離工作地點搬到遠方的人,應該會少很多。

此時應該要說,幾十年前規劃林口的人真有遠見嗎?
/h,n wrote:
據我在省府方面得知,淡水地區為配合當年淡水國際港的闢建,早在一九六九年擬定台北基隆都會區域計書一時,就有牛埔仔新鎮的規畫(編按:牛埔仔在洲子灣與興化店之間),而四年後省府公共工埕局,也擬定容納廿五萬人的《淡水特定區計畫》,只是中央垂青台中港,這些計畫就塵封歸檔了。
...(恕刪)


搞錯囉....

牛埔仔那地方屬沙岸地型, 不夠深 , 怎可能跟國際港扯上關係?
洋流方向會把沙堆在那兒, 淡水河漂出來的死豬都會在洲子灣那上岸...

淡水國際港, 名稱是淡水, 但實際是八里岸, 跟牛埔仔差了20K左右,怎配合?
再加上那有那種規劃, 跳過中間一大片, 直接跑去牛埔仔的!
且完全沒有計劃道路串接兩地,以現在的一期, 二期, 三期, 牛埔仔屬三期哩...
也沒有計劃導引台北城的動線(芝投離牛埔仔還很遠, 不是)

因為台中港而......?? 淡水港還是有呀,那個寫報告的是亂編的吧 !

田中央(洲子灣) 再過去一點, 就是牛埔仔, 跟興化店的相對位置描述也不對
啊, 我從那兒生出來, 怎都沒聽過這故事?

Waffenss01 wrote:
對台北上班族來說, 淡海新市鎮實在太遠....(恕刪)


相較於基隆對台北 32K, 淡水對台北 26K,
淡水不遠 !只是沒有動線, 基隆有兩條動線
(不要提捷運! 事實証明捷運無三小路用, 原本的淡北鐵直達車還比捷運快 )

另, 新市鎮不是造鎮, 是都市計劃,只是將地地重新劃分使用區分, 即重劃區
跟"造鎮" , 這一詞並不能相等 ;若是, 所有重劃區之都市計劃都可稱造鎮
所以並無成功或失敗可言, 只是重劃, 待開發

Sport X-over for 4 seasons of weather !!?? NO Sport! No X-Over! Only 4 Wheels
淡海 林口 大坪頂 五萬一坪的台糖國宅
失敗的例子多的很

andy2000a wrote:
房地產業造鎮 要花很...(恕刪)
龍潭不知道算不算是 當年打著北二高的計畫 結果那裡什麼最多呢 答案是阿兵哥在龍潭最多~
在以前確實有造鎮條件
而現在人口數和味來人口數來看,造鎮只能說越來越不可能
大家會往所謂的衛星城鎮搬遷,純粹是市中心炒高房價的關係
並不是所謂的供不應求
下個世代的房屋需求會更低,屆時人潮又會回流,縱使不回流也不可能再開創新市鎮

台灣從古至今有不少曾經繁榮的市鎮,之後轉趨蕭條的例子
三峽

不是遠雄有造鎮

另外大陸工程 青山鎮
應該也是 造鎮 吧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