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一點存款都沒有跟家裡拿300萬去買1300萬的房子再來貸款1000萬然後來繳不起房貸1300萬就算是2年多前在台北縣太多地方可以買到80坪加車位的新房子或是沒存款還硬要買1300萬的市中心都會區不管是哪一種只能怪自己做超出能力的事這時候說什麼房價太高低利率沒幫助神仙也沒辦法還有房價是要看地段的就拿台北市的內湖來說最近行情不錯但也不是內湖每個地方都行情不錯內湖也是有很偏僻的地方那種地方也是不會有什麼漲幅也是會跌不管在景氣好或景氣壞的時候以為隨便在某個地段買個1300萬的房子幾年後都會漲嗎
貸款一千萬就算20年都零利率一個月也要繳4萬多以1/3收入計算月收入要達到12萬以上有多少人能到這個水準偏偏台北縣市好像一千萬已經是新成屋的低消一樣如果一千萬回到80年代的利率水準一個月本息支出會將近10萬又有多少民眾曾經思考過這樣的風險只能說在建商跟代銷的置入性行銷下不只創造出新一波的暴發戶地主也創造了新的社會新貧階層國民把大多數的所得投入年限長金額大的房貸中對於整體消費市場不會是好事吧有多少人能夠買了房子,又維持以往的生活品質可憐阿!!!!台灣人
房市高手 wrote:我對本金 會有感而發...(恕刪) 版主舉這個例子似乎並不符合高本金這個主題,應該是高槓桿才是這個例子的問題所在,因為貸款1000萬對月收入20萬的人來說是輕而易舉,但對於故事中的主角就太超過了點,以這個故事的主角來說,不管房價高低,他都還是會花1300萬去買房子,房價高時買小一點,房價低時買大一點,所以高槓桿才是壓垮財務的原因,而不是高房價。
如果連月收入16萬的主管及都只能買林口那台北到底要賣哪種人阿難不成都是老闆級的嗎順便提一下六年前我買房子時當時的房價和平東路三段麟光站新屋一坪約開價26萬內湖路環山路新屋約一坪25萬吳興街舊公寓一坪17萬中山區德惠街約一坪16萬民生東路五段一坪25富陽街舊公寓一坪18南京東五段一坪26六年後我發現身邊的朋友收入並沒有增加但是房價漲了近一倍
房市高手 wrote:房價相對收入合理才值得動手...(恕刪) 這個同意,但問題是收入人人不同,如何決定合理房價呢?一般學者建議的房價收入比7是比較合理的,根據主計處的資料,台北市家庭年平均所得大約130萬,130x7=910,所以台北市合理房價應該在910萬。問題是,這樣價格的房子應該在什麼樣地段、格局、大小、新舊呢?這些問題都是學者所沒有回答的...
一點六一八 wrote:在台北市我相信但台北...(恕刪) 那土城算貴的地方嗎另外我已在多年前於台北市置產目前並無購屋需求我只是看不貫現在房地產炒作的氣份看到身邊的朋友明明努力工作而無法購屋安置一家老小政府該是有作為的時候了
房市高手 wrote:我對本金 會有感而發...(恕刪) 2年前你就不講,讓你弟栽進去,,,真是好哥哥,,真是好故事...這讓我想到第四台的"老師"...老師講的你要聽,,來,這一支 星期1買進拉三根現賺20%,反轉出空再賺3根空, 獲利30%一星期讓你賺50% ,,聽老師的,老師不會害你的..好的老師讓你上天堂,不好的老師讓你住套房....來加入會員,,嘴砲專線 0800xxxxxx...
房市高手 wrote:我對本金 會有感而發...(恕刪) 他買在大臺北地區 約1年多前機乎最高檔買的 總價約 1300 萬元 家裡拿 300 萬元給他 他貸約 1000萬元 每個月光本利攤還約 51000元 夫妻倆都是公務員 養一個小孩 總收入每個月約在10萬元 他說捉襟見肘 常常入不敷出 晚上還要去兼職 但現在不景氣 兼職工作又不好找 常常跟父母 、娘家借錢週轉月收10萬---只能說..1/2尚好吧.....5萬...可以作很多事了我是家庭年收240~250 我是36坪..市價1200左右...但只借了..400左右..很輕鬆的生活品質沒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