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

日本東京買房分享


hykivy wrote:
太棒了 很棒的分享開箱文!!
日幣5500W 在台灣等同550W
但在台北市 或高雄市 我想是沒法
買到這種透天的獨棟的吧


在台北這種等級的應該也是賣5500W 台幣

speak97 wrote:
在台北這種等級的應該也是賣5500W 台幣吧

其實台北市這種房子是「蓋不出來」的,主因是建築法規的問題。

台北市第三種住宅區
最小前院深度:3M
前院高度比:1.5
最小後院深度:2.5M
後院深度比:0.25
最小側院寬度:2M

這些退縮與削線畫下去,那塊地根本就蓋不出那麼大的透天。要注意樓主的建地只有18坪而且是長形,在台北市這種建地蓋不起來三層樓透天每層10坪的,光是前後側院退縮就削光光了。

台北市要蓋透天,要嘛要用連棟的假透天,節省側院退縮的問題,要嘛就是地要大一點。在內湖或木柵有一些透天建案,地通常都要有30坪以上才蓋得出新的獨棟透天。
台灣人能愛自己國家當然值得肯定,
但是我不認為台灣再過二十年就能做到
汽車機車必定讓行人優先過馬路的行為。

東京是邊走路邊看手機的行人都能受到車子禮讓的先進都市。

只要台灣人還在堅持俗又有力就是台灣特色而不下一點功夫提升自我素質來讓國際接受的話,
那台灣永遠也別想跟上日本。


lulalla wrote:
其實台北市這種房子是...連棟的假透天(恕刪)


難怪一堆建商在蓋連動的假透天
地坪幾乎都蓋到滿,一樓車庫,二樓才退縮有一點點小院子 Orz

想在請教一下
台灣為什麼很少雙併別墅? 像美國的Town House (Semi-detached home)
小時候外婆家蠻有錢的,大概20年前買了雙併地坪50的別墅,面寬6~7米
現在幾乎很少看到新建案這樣蓋....

想要獨棟別墅難道只能買農舍嗎?

菲律賓有看過美式別墅區,只賣地,屋主買完地後自己蓋
很多人是買兩單位的地,只蓋0.7單位獨棟兩樓半,另外一塊就空下來放車庫跟倉庫
好愜意

大陸也是有這樣的兩樓半美式別墅區..

台灣現在好少看到這樣的規劃,都是早期留下來的....

別墅蓋超過3樓,就不叫別墅了,得拼命爬樓梯,只能算是公寓....

lulalla wrote:
其實這個台灣也有,大...(恕刪)


Lulalla大專業喔

不過看了一下條文,有施行細則嗎?

'應使鄰近基地有一小時以上之有效日照' ->這樣的規定其實在認定上很籠統...


大陸有規定日照權(太陽直射), 採光權跟住宅間距的詳細規定

日照標準:
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间范围内,建筑外窗获得满窗日照的时间。

[日照权]也叫阳光权,则是指房屋的所有人或使用人能够享受充足、无害阳光照射的权利。
[采光权],是指房屋所有人或使用人享有从室外获取适度光源的权利;

[住宅間距]隨因緯度差異,各省分規定不同
一般而言,两幢楼之间的距离一般不应低于楼高,日照系数处于1:1.2----1:1.5之间

醬子計算
20米的住宅大樓,要跟對面的大樓間距超過20米...

metta-sati wrote:
找到水源 然後改善阿

如果是管子漏水
常見的方法有 : 敲掉壁材 敲掉水泥沙漿層 換管子 上防水 上新的水泥沙漿層 上防水 上新壁材 在做防水


成功大學的 樂土防水材 是不錯的解決方案


以上 請DIY 才能保障品質

問題是那一間浴室一直都沒在用啊~
怎麼辦!?該不會是濕氣很重的原因吧!?

nicayang wrote:
'應使鄰近基地有一小時以上之有效日照' ->這樣的規定其實在認定上很籠統...

這並不籠統啊,因為一個地方根據其緯度,其太陽入射角在冬至那天是固定的,然後再根據四週的房子去推算遮蔽狀況,就可以算出有沒有一個小時以上的直接日照了。

其實日本與中國大陸日照權也是用一樣的方式去算的。

住宅間距是住宅間距,那跟日照權的定義方式不一樣的。

起司咖哩飯 wrote:
問題是那一間浴室一直...(恕刪)


自己懶得弄 那就去找 抓漏師傅查查看吧

每個狀況都不同 要現場查才知道啦

lulalla wrote:
那個是違建,把法定空...(恕刪)


獨棟獨院 的確很多

渴望園區 陽明山 天母 威靈頓山莊 新店內湖汐止山上 三芝 都一大堆

有的是豪門型的
有些還是社區型的 很爽
K1Pan wrote:
房子的建築費用我們先...(恕刪)


既然有人提出以下問題,那住日本的小弟來回覆一下。

Q1.樓主的房子 土地大約十坪吧? 十坪的土地(應該算台灣的住一性質?) 要三千五百萬
也就是說 一坪土地要 三百五十萬日幣(差不多一百萬台幣) 其實土地也算是不便宜了...
而且這個價格應該是靠日本通縮蕭條十幾年 加上 房屋持有成本也不低的最佳化價格了...

A:樓主的房子位於杉並區,那邊對日本人來說算是中產階級可以進住的區域,
不算壞區也不頂好。區位上附近30分鐘車程有澀谷及新宿兩大車站,
算是有賣點兼具居住性的區域。
土地本來就要反應區位,這如果排除地上物的話每坪350萬日圓的確不算便宜,
但也不算貴。
另外,考量東京不動產這一年半平均漲了超過15%,
外國人購買物件又會面臨一些談判上的弱勢問題,不認為有買貴。

Q2.現在日本年輕人的薪水也很不怎麼樣..光看數字 年輕人不會比較輕鬆
更不用論台灣人想要去日本競爭?
要像樓主有這般本事也不是隨便一個台灣的大學畢業生都做得到的
應該要問問樓主 一個日本年輕人在東京要賺到一年四百萬很容易嗎? 一年能夠存多少?

A:目前東京都的大學畢業生首份工作薪水約23萬日圓(女性略低約21萬日圓)。
如果去掉稅金及保險等一堆有的沒的,到手的每個月可能位在17萬日圓上下,
再加上每年兩次年中獎金各約1.5~2個月,保守估計可以加上50日圓的收入。
這樣算起來年度可支配收入約為254萬日圓。

但本計算為稅後(實拿)+初年度收入,大公司的員工兩三年內就會成長到每月25~27萬日圓不等,
金融業等高收入行業還更高。兩次年度獎金高的也可以領到數百萬日圓。

考量新人不可能一進公司就去買房,日本年輕人要在30歲前後買房基本上是很輕鬆的事。
完全不會壓迫到每月的生活水準。
反而結婚跟生子才是對每月經濟面上最大的負擔。
  • 4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