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wap2010 wrote:漲價跌價我都不會賣當然覺就沒差 這個沒差是指都有房子住吧那其他的負擔呢每個月的房貸怎麼可能沒差每個少繳四五千怎麼會沒差而且是廿年耶如果打定主意都不賣那就真的有差了沒差的人是指很快就要脫手的才沒差吧
異鄉苦工 wrote:每個月的房貸怎麼可能沒差每個少繳四五千怎麼會沒差而且是廿年耶如果打定主意都不賣那就真的有差了沒差的人是指很快就要脫手的才沒差...(恕刪) 這4~5千是怎麼來的?房價,物價都會波動這20年又是怎麼來的?你能證明4~5千的利差,會維持20年?利用杜撰的金額,企圖說明自住的差異這樣的說法有公信力嗎?
異鄉苦工 wrote:這個沒差是指都有房子...(恕刪) 每個月的房貸怎麼可能沒差每個少繳四五千怎麼會沒差而且是廿年耶自住沒差不是決定在買房子之前。而是買房子之後。當你已經簽約買完後,房子的漲跌對你而言,意義不大。當自住買完後,你會因為漲了500萬,你會馬上賣掉嗎??不可能。當你自住買了後,跌價500萬了,你會馬上賣掉嗎??也不可能。所以自住本來就是沒差。只是漲了心情爽一下,跌價心情不爽。因為自住工作和生活都在這個生活圈。你也走不掉。附近房價就是如此了。自住有差的是你要在房價多少的時候下手。難道有人這麼強可以先買一棟500萬的房子,\五年後漲到1000萬,賣掉。再買1500萬的房子,五年後漲到2000萬,再賣掉,換2500萬的房子。我想一般自住的平民百姓沒人這麼玩的。重點是你還要買在同一個生活圈內。離原本住處三到五公里內。
被貓了一桿 wrote:自住沒差??車子別人...(恕刪) 車子別人買兩百萬,你買兩百二十萬~自開的沒差鞋子別人買一千,你買一千二~自己穿的沒差這個理論也沒錯。因為你付得起。有需求,你就會買。有人會為了100元的差價跑遍整個台北市。也有人不眨眼的去原廠用原廠價買。車子和鞋子本來也沒公定價。看你是跟誰買比較重點。同樣的車款台北買,和台南買就是不一價錢。認識得車商和不認識的車商也不一樣價錢同樣的鞋子,網路買和店面買就是不一樣價錢。同樣的房子今年買,明年買跟十年前買都是不同的價格。同一區的房子跟不同仲介買就有100萬以上的價差。如果你剛好有需求,又付得起。就算多100萬還是會買。不過建立在你簽約時不知道有賣另一間比你少100萬。是看功課有沒有做足??和你願不願花那個時間成本或是空間成本去賺取差價。
被貓了一桿 wrote:車子別人買兩百萬,你買兩百二十萬~自開的沒差鞋子別人買一千,你買一千二~自己穿的沒差...(恕刪) 這個理論用在這邊不合理,因為車子跟鞋子,除少數"特製"或是"訂製"品外,其它都是可以大量複製的商品,也就是你在台北買的車跟鞋,只要廠牌型號相同,東西就一樣,所以當價格有差異就可能會讓人做其他選擇.但同時還有其他條件要考慮,要不然便利商店倒光光,因為大賣場啥都比便利店便宜不是嗎?
被貓了一桿 wrote:自住沒差??車子別...(恕刪) 同樣的時間點,同樣的地點,買車比別人貴了幾十萬 (相同的配備)那只能證明你沒去做功課,讓業務多賺了一點....10年前花70萬買到的車可以跟10年後相同價格買到的車來比較嗎!?用車子來跟房子比,似乎不太正確很多人都在說,多少年後房價變了,隔壁比你買的便宜.......等就算是這樣,那又如何呢!?把房子賣掉,再去買跌價後的房子嗎!?然後隔壁又買到比你更便宜的,又再賣掉,再去買更便宜的嗎!?如果買房後房價上漲,那又如何還不是慶幸自己比別人早買,買的比別人便宜!?千金難買早知道大家都這麼神的話,台灣應該沒有窮人了吧!?在下也很想買房,但真的買不下手 (薪水沒漲)價格真的太貴了但重點是,何時價格才會跌到30年前的標準呢!?有那位大大可以給個正確時間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