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貨, 台灣食物, 台灣餐廳其實在內地很受歡迎, 在崗廈有一個強調是台灣鐵板燒, 店內的菜色和手藝有點像是平價的大埔或是肥仔龍之類的, 我中午經過那邊還以為是甚麼IPAD2上市, 門口排了繞兩圈的人龍, 至少有近百人在排隊, 還有就是台灣的麵包店不管甚麼時段去都是人,
這次還發現, 華南最近流行所謂的精緻xx菜, 精細xx菜, 或者經典xx餐廳, 例如精緻粵菜, 經典湘菜餐廳, 精細潮州菜之類的, 感覺就是模仿俏江南那一套, 餐廳擺設比較奢華也比較乾淨, 換乾淨的盤子的頻率高很多, 每道菜還會有口條清楚的小妹給您做詳細的介紹, 但是價格驚人, 我在一家精細潮州菜餐廳, 一盤綜合水滷就超過一百人民幣, 杜仲雞湯, 每例要68元(一個湯碗份量), 一隻燒鴨要968人民幣, 這種價位在台北都嫌貴了, 但是座無虛席, 沒有定位還必須等個30分鐘, 讓人感覺到中國一二線城市的消費實力,
所以想想, 一個地方的房價和它的國民所得雖有關聯, 但還是取決於某部分有購買能力的人對這個地方的期待和把握, 你對你自己的未來收入有期待有把握, 你就敢消費, 你對某個地方的發展有期待, 你才會用比較高的價格購買這個地方的房子, 就像你買股票, 不就正是對他的未來發展和股價有期待才買嗎?
adcgvef wrote:
你說的是真的嗎@@? 我有點被嚇到耶 因為如果所言是真那表示換算成台幣有接近3萬5千塊耶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平鎮工業區的外勞拿到是台最低基本工資不到兩萬的樣子(恕刪)
其實不需要到7-8千..只要4千就好了
加上大陸政府的高額度的4金制度
如果守法的公司..
月薪在1萬以下的員工
基本上各項費用會是一個員工的約42%(因城市而異)
隨便養一個基本的勞動人員也有3-4萬台幣
台灣養一個2.5萬月薪的人.也不用3萬台幣的勞健各項費用
不過除了大城市外
製造業類的城市並沒有嚴格執行
如果嚴格執行
那不知道倒多少公司
很多人一直以為大陸人工便宜
我剛到大陸也以為
後來了解它後面的社會制度後
才發現才沒這回事
其實只要月薪到約4K RMB
所以付出的成本不輸一個台灣勞工
而這些打著如意算盤的製造業
基本上那些到大陸投資的老闆..
都是鑽洞及短視而已
如果一直找不到機會轉型..
那一定會被淘汰
那才是郭董要做萬馬計劃的原因
因為他知道代工不可能撐太久了
順帶一提..
城市的白領普遍收入也都不輸台灣~
以上是這些年觀察的心得
台灣,若以收入這個角度來看
他們早不看在眼裡了

雖然兩岸關係和緩,但別忘了紅黨一向是台面上一套,抬面下一套,"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在中國的媒體是看不到第二句的
你為什麼要在台北市買房?
有人說, 因為要在台北市工作.
那為什麼不去東京工作? 東京找不到工作? 那...不就是答案了嗎?
為什麼不去蒙古工作? 為什麼不去剛果工作? 為什麼不去xxx工作...
莫名其妙!
adcgvef wrote:
不過我女朋友上次從上海回來 她說上海服務業的工資不高說正職2000RMB左右而已 不過升官的機會跟台灣比起就多很多了(恕刪)
2000這種多數是不含吃住的
以前含吃住也才1200-1400間
但真的是如你說的
如果有本事向上
薪水不差
以我家附近的自助餐來說
看的出來員工都是這個等級
但它們開出來的徵人廣告就有寫
店經理是1萬人民幣起
廚房裡的也有7-8千
所以只能說文化不同
他們是非常尊重高級人員
薪水結構是很高的金字塔
台灣是很淺的金字塔
以小弟的公司來說
大學畢進來4K
如果有點本事在公司內混
3-4年內混到8K沒問題
如果敢跳槽
3-4年內拿到15K-20K RMB沒問題
公司裡月薪20K的本地員工比比皆是
小弟我還比不上呢
這就是現在火熱的中國市場
所以由此可見
只能說台灣的薪水真的很低
台灣有如此高的人均
卻只有如此低的收入
(可以參考一些收入與工時比的報表,比大陸人還不如)
所以台灣人材一直流失不是沒有道理
太在乎公平性的社會
向上追求的動力超級低
回到主題來說
其實台北跟本沒有高房價的本錢
這部份除了一般人民的收入角度來看
政府也沒有規劃未來的大方向
整體來說是未來性不足
人民也看不見未來
所以才會被人民嫌高房價
如果看的見未來
人民薪水整體合理上升
房子價收入比始終維持在1比6
然後收入也升房價也升
會有人覺得這是民怨嗎?

雖然兩岸關係和緩,但別忘了紅黨一向是台面上一套,抬面下一套,"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在中國的媒體是看不到第二句的
yiyan wrote:
2000這種多數是不...(恕刪)
呵 台灣是假性公平吧 不然今天板主怎麼發問出這種主題
如我我沒記錯的話在台灣做個店長大概就是4萬多而已 其他的獎金都要看店業績做決定 業績好得當然百萬年薪不是夢但是那真的是少數而且那種好缺真的輪不到年輕人 我相信大多數的台灣人能夠做到店長就已經算是站上人生的頂端了 但是這個頂端適合負擔家庭重任嗎?
然後在大陸呢 我相信現在的大陸就跟20年前的台灣一樣 證再從工業社會轉型成服務業的社會 也就是起薪低沒關西 往後隨便幹 都可以換到一個好值缺
最後台灣太多值缺被所為得裙帶關西給站住 這也就是為什麼那多人願意大陸嘗試看看吧 畢竟種比在台灣這個一灘死水的地方好多了
拿我女友來說 以她的能力不不太相信現在這個時機她可以進去她們公司 但是沒辦法她有裙帶關西 有關西就是比沒關西強不是嗎
公平的社會必定是有好處的 不然歐洲國家的富強是怎麼發生的 問題是那種假性的公平才可怕 看起來人人機會 但是各個都得死
這讓想起最近看到"正義 一場思辨之旅"這本書阿 正義為何物~
adcgvef wrote:
呵 台灣是假性公平吧...(恕刪)
競爭力也是原因之一
以小弟的環境來說
當上個基礎幹部大概要勞心勞力個5年以上
還要運氣超好,沒有人橫手攔胡才辦的到
薪資加多少呢??
1000~2000元台幣吧
可是扣除當上幹部後,要更勞心勞力
下班後要留下來開個小會,不能報加班
其實這1000~2000就等於是加班費了
小弟在上公司不久後
就已經立定志向,絕對不要"往上爬"
很奇怪對吧!!
可是一點都不奇怪啊
就算再上一階,當上部門級的小主管
也不過就再多個3000元薪資,那時候小弟大概頭髮都白了
估計我一帆風順,努力奮鬥,大概花個10~15年可以當上
部門小主管,到時候我大概人生工作周期也到尾端了
投資報酬率實在低到引不起我的興趣
現在我在外面兼差
業外收入就比我部門主管高二倍以上
而本業薪資我卻只差他5000元左右薪資
他年齡不過就大我10歲
外表看起來卻可以當我老爸
就像yiyan說的
台灣的職場環境,是一種很淺的金字塔
每一層的部門主管都努力的在當資本主義當幫兇
壓榨下一層的薪資,我既不想當,也不願當
旋風 wrote:
競爭力也是原因之一
...(恕刪)
我一直認為台灣人是很有競爭力的 不然你怎麼會兼差比當正值還多呢?
問題是台灣現在走得這種畸形的資本主義才是扼殺了我們
我們的資本主義又摻雜了其怪的社會主義再裡面 造成政府做是總是為少數人而為 這情形就跟現在的美國很像
其實可以看看富士比富豪排行榜就可以知道 現在的富豪幾乎都是集中再開發中的國家手裡 然後這些國家的人民又飽受貧富差距所苦 甚至有不少家庭是一天生活費不到2快美金以下 我們在去檢視其中 就會發現在些些國家其是都是偏向民主化的國家 照理說民主會帶給大家更多機會才是呢 然後恐怕不是這樣
今日的香港就是一個很好的借鏡 我認為香港算是一個相對失敗的資本主義教材 香港的貧富差距之大恐怕是身在台灣的我們無法想像 尤其是少數幾為富豪根本就是掌握香港一切的經濟 幾乎等於壟斷了
為什麼會很多國家會羨慕台灣的經濟奇蹟 因為嚴格說起來 台灣的經濟奇蹟最大的貢獻是創造了一個均富的社會
adcgvef wrote:
我一直認為台灣人是很...(恕刪)
我的原意是說
台灣的職場內部毫無競爭力
有競爭力的是廠商
台灣的資本家是最會控制人力成本
這是說好聽點的話
說難聽點的就叫"剝削"
所以台灣以代工出名
而代工產業與人力成本的控制息息相關
台灣不能老靠那一套依靠人力成本控制的代工業
這個產業一遇上成本比你更低的國家,被淘汰的速度快到讓人不敢想像
廠商游移的速度是很快的
今天中國不行了
下一個還有印度.越南.巴西
多的是比我們人力成本還低的國家
吝於投入創造與研發
是台灣企業的共同弊病
一是因為中小企業資金有限
二是眼光短淺,安於現狀
淺碟子經濟,一遇上風暴台灣的經濟就像個軟腳蝦
台灣並非沒有好的產品
但是卻缺少整合的系統,都在單打獨鬥
一遇上日韓那種集體又大又猛的集團化企業
台灣節節敗退
瞧瞧當年日本為了爭奪美國汽車市場的用心吧
由政府帶頭,各企業集體攻勢要搶下美國汽車市場
再看看韓國現代汽車.三星電子的雄圖霸業
唉................台灣??
旋風 wrote:
環境來說
當上個基礎幹部大概要勞心勞力個5年以上
還要運氣超好,沒有人橫手攔胡才辦的到
薪資加多少呢??
1000~2000元台幣吧
可是扣除當上幹部後,要更勞心勞力
下班後要留下來開個小會,不能報加班
其實這1000~2000就等於是加班費了(恕刪)
我覺得其實在某些層面
台灣人很有競爭力
比如對事情的認真與執著
與大陸人相比
要找到一個對事情認真與執著的
有..
可能是中國211工程(21世紀百大名校計劃,如果沒記錯)裡前面裡的名校..
從以前就被訓練對事情很認真的
這些人,對不起都要外企去了
你一般公司請不到
薪水也高的嚇人
在"本地化"的條件下,
這些人我們不見得競爭的過
另一種就是超高薪
花了跟台灣員工薪水一模一樣(應該說更高,在加了四金等各式社會保險以後)
上班對事情的態度,執行力
完全不如台灣派過來的人
很少有達到台灣標準的人
但這几年台灣薪水太差
這几年也開始影響到一些外派到國外的人
尤其以大陸最為明顯
很多人派來的薪水開始不如大陸員工
或是加了林林總總的津貼才跟本地員工差不多
像小弟所在的公司
還為了留人
把年度加薪都給了本地人..
不管如何
台灣人的態度是很棒的
但因為並不是人人都走著大同理想的境界
再加上政商的複雜因素
台灣變的不公不義
如果要不公不義
那真的是不要太要求公平
要資本主義卻資本不了
如果在一個很強盛的國家這樣子
也許很好
(比如13億人口的大陸由中華民國達成這個目標)
但對於一個弱小市場規模下
並不適合
雖然兩岸關係和緩,但別忘了紅黨一向是台面上一套,抬面下一套,"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在中國的媒體是看不到第二句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