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

張金鶚說大眾對房地產資訊不透明

xieb wrote:
呵呵..原來如此.我...(恕刪)

因為之前看苦行僧大大的發言, 個人都滿認同的
其實之前對您也無偏見, 但看這一篇連續對話
因感覺大大都不針對問題回答清楚反而一味說對方槓龜和沒程度
至於苦行僧的懷疑當然也是許多人會做如是想的
我還一度懷疑您是那位自稱高手的另一分身
這種迴避問題和嘲笑別人很像他的作風
所以將您視為他的分身決定反諷一下
但看大大剛剛的回覆很理性, 這不是那位高手會有的風格
您還是有不錯風度的, 所以也向您說聲抱歉
說真的
張教授 說的話我覺得是可信度比較高的...

大眾對房地產資訊不透明
這原本就是事實...



半桶水 響叮噹呢~
twjohn03 wrote:
當年輕人出了社會,家無恆產,還可以靠雙手去完成有家的夢想時,這社會才有希望。...(恕刪)

這位朋友, 您這幾句話真是說到我心裡去了,
真是近日看到最中肯的一句話!!!

jackie10 wrote:
twjohn03 wrote:
當年輕人出了社會,家無恆產,還可以靠雙手去完成有家的夢想時,這社會才有希望。...(恕刪)


這位朋友, 您這幾句話真是說到我心裡去了,
真是近日看到最中肯的一句話!!!
twjohn03 w...(恕刪)


我想這句話是大部分目前三十五歲以下年紀者的痛,
我已經過了這個年紀了,也不是在窮酸假道學,只是說真的,
這麼多年下來,我應徵過許多年輕人,大部分都是需要靠自己
而沒有祖產可依靠的。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讓我感覺人生的目標
只剩下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態,因為對於未來的悲觀,所以也就
不在乎當下。雖然不是說大部分,但比例越來越高。

所以說這一代的抗壓性低,有很多原因,但我想看空將來的原因也
佔了一部份。

我自己過去也曾有過那種人生的低潮,覺得人生無意義,似乎沒有
機會可以重新爬起,所以可以體會這種感覺。

有些人過的了這一關,那是自己的心理建設夠好,但我們不能夠用
資優班水準去要求一般學生,而政府的責任就是要照顧好大部分的
人。

因此,我覺得版面上有房有屋者,不需要用高人一等的態度去看那些
還在努力想完成自己夢想的人。因為除了那些靠祖產的人之外,你我
不也有過那段時間在努力過後完成自己的夢想,只是或許當初的時間
點好,你我比較幸運可以不用被拐那麼多錢,但不能夠否定其他人也
應該要有一樣的權力與機會點可以完成她們的夢想。

我自己本身比較感性一點,所以在面試人的時候多會問一下家庭狀況,
有些年輕人老實古意,但偏偏通常家無恆產,那些看起來皮皮的,就
是從小過著優渥無缺的生活,也許這是每人有各自的落地命。

但是這社會的共命,是可以改變的,因為只要有合理的政策,立意良善
的作法,可以一致性的提高所有人的生活,把目前那些在貧窮線以下的
一部份人給拉到以上來。這必需要政府介入,有力的去為人民著想才可
能辦到。

對於房產的錯誤政策,以及法規上的怠惰,已經讓台灣經濟受到很大的
影響,不要只聽半調子並且與業者掛勾的不肖記者所報導的假象新聞,

這幾年的台灣真的每下愈況,越是底層的人越是爬不起來,過去還有
低學費可以讓人有希望寒窗苦讀,現在連這機會都不給那些想靠自己
的學生,那不是要逼著他們動歪腦筋,或是放棄自己嗎?

自己想一想,財富的集中對誰有好處,不就是那些為富不仁者,而不是你我周遭的那些可愛的菜場小販,鄰居開間小店的阿婆,當你一出門看
到大部分人都憂愁滿面,你自己若是還快樂的起來,那我只能夠說你還
真沒心肝呢。


twjohn03 wrote:

我想這句話是大部分目前三十五歲以下年紀者的痛,
我已經過了這個年紀了,也不是在窮酸假道學,只是說真的,
這麼多年下來,我應徵過許多年輕人,大部分都是需要靠自己
而沒有祖產可依靠的。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讓我感覺人生的目標
只剩下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態,因為對於未來的悲觀,所以也就
不在乎當下。雖然不是說大部分,但比例越來越高。
...(恕刪)


我非常同意

目前的房屋政策不只是完全放任,政府還站在建商那邊

在01版有大大說很多人有怨懟說這樣對自己不利

其實對一個覺得不好的政策、尤其是對自己不利的政策提出批評乃人之常情,說是怨,有點醜化了

一定有人說這是一個自由經濟社會,房價高低取決於市場供需。這句話對了50%

試問我們的醫療政策為甚麼不放任醫院自由定訂費用,自由經濟嘛、取決於市場供需嘛

,如果看不起醫生政府就來個低利率貸款,借錢給你看病

任何一個政策都有利害衝突,但政策要照顧大部分人及弱勢族群

基於對社會的關心、對弱勢族群的關懷,對現在這種假自由經濟之名,圖利財團之實提出譴責

應該有一大堆看多的人又會說我買不起房子來唱衰房市

有大大在01版上說他年收入500萬也嫌房價貴,說實話我沒有他賺的多

對自己而言沒甚麼好缺的,只是對社會的弱勢或是貧富懸殊造成問題心有慼慼焉
台灣政府不可避免在製造一個貧富日益擴大的社會
不管在社會安全制度與稅制上都是如此..施政方向決定社會貧富分配
在這個社會中生存..很多事不能強求,只能求家人幸福,身體健康就很不錯了
至於買房,投資或投機這種事情真的不需要隨媒體起舞..量力而為
( 媒體日夜轟炸,鼓吹會理財投資跟買房才是負責與理性智慧的)
只是貧富分配再持續惡化下去
不可避免的..

或許政客的短視不會馬上得到報應, 只是會讓下一代買單

當然, 受苦的不會只是一小部份的人.

坦白講,以現今的政經狀況,國家給年輕人什麼樣的希望呢??以上幾位先進都說到了重點,貧者越貧,富者越富

至少在房地產政策上看到的就是如此,民生必需品豈能放任炒作,可是政府當政者卻一點作為都沒有

年輕人為什麼及時行樂,也許有長輩當後盾,結婚買屋都是家人出,也許更重要的原因是看不到未來,為什麼生

育率這樣低,幾年間而已變化這麼大,養自己都有困難了,特別是一堆領2萬多還要在外租屋吃飯的,跟的上房價

上漲的速度嗎??還要叫她生小孩,要拖垮全家嗎??一點錢叫補助款嗎?政府不是沒錢只是都浪費掉了

當然不是所有的年輕人都這樣,也是努力向前的,可是升遷升薪是這樣的困難,上司寧可用個聽話的,也不願用個

有能力的跟他搶位子,這一代的年輕人有很多的無奈

以我自己為例,強迫自己年薪存一半,也沒有車子,有事就是一台2輪到處跑,經過風景區看到人家開著新車

帶著妹妹玩樂,心裡掯到不行,也是只能告訴自己忍耐,過完年要成婚,也是繼續租間小房子,除非老闆能肯定

除非哪位閒閒長輩能趕緊退休把缺讓出來,不然未來也是一樣


victortong wrote:
我非常同意目前的房屋...(恕刪)


針對您提出的比喻..小弟引述一個網友的看法(不過這看法小弟不認同就是了),
你就可以大致上明白他們的心態:

住是人類的需求,但買屋不是(因為你可以用租的).
jackie10 wrote:
這位朋友, 您這幾句...(恕刪)


同意同意!!!
正義是存在的,努力實現夢想是對的,不要放棄,等房價泡沫吧!
大家的留言讓我覺得吾道不孤,有些朋友也看到相同的問題,今天房產
的問題不只是買的起買不起的二分化問題,而是關係到整個社會結構,
經濟發展的問題。
一。家庭結構的轉變:年輕人不敢結婚,不願意生小孩,有很多原因來
自於養育經費不足,家庭開支不夠。而吃飯可以省,不開車也可以
省油錢,偏偏一買了房子,利息與本金的償還就不是自己可以控制
的,每個月定量的支出,若大於收入一定百分比時,大家自然就把
組成家庭的想法先拋開,不要害到自己最愛的人,老婆與孩子。這
種惡性循環,又會影響到社會經濟。
二。社會經濟面的影響:如前面有人提到,房價貴,自然可動支的裝潢
費就減少了。而房產原本可以帶動的周邊產業也相對減少了營
收。同樣地,開設一家新公司,不管是租或買了辦公室,貴了,
用來投資研發或是擴充設備的資金就被排擠了,那這家公司或商店
會用到的儀器,設備相關的製造業可以獲得的營收就減少了。
大家可以類推到更多例子。不管是家庭自住也好,開設公司,
商店也好,離不開房產,說他是火車頭也不為過,但是當這個車頭
自顧自的頭也不回的衝到終點,疑的一聲!後面車廂沒拉到,還不
是需要回頭再來拉一次。
這就是整體經濟應該要有的表現,不太可能都是一枝獨秀,其他方
面卻跟不上來。但若是政府政策還是要像現在這樣一直替這個火車
頭踩油門,加燃煤,最後不是出軌造成慘劇,就是浪費資源回頭再
跑一趟。

其實講白一點就是,資金排擠效應,在房產與個人生活上,所造成的
問題是相當大的,進而將影響到整個經濟層面。讓遠X,鄉X倒,不過
是影響到少數人,卻可以讓其他建商有寒蟬效應,不敢再炒房價,蓋
好離手,賺合理利潤就好,自然而然房價會回到合理的價位。於是,
前面所講的兩點同時可獲得極大部分的解決。

所以在來一次有建設公司喊救命時,我真的很希望政府讓他們自己救
自己,不要再有什麼土增稅免稅,用銀行房貸優惠利率去幫他們加油,
讓他們一直有燃煤能源去暴衝,而不管絕大部分其他人民的困境。

這樣一來,目前政府挖空心思,束手無策的兩大問題:
一。人口老化,出生率低落
二。經濟成長

都可以獲得改善。

不過,這麼簡單的道理,這些豬頭豬腦的狗官,可真的讓我像是猜不
透星爺一般地,猜不透他們為什麼不會作呢?難道有其他原因嗎?

今天看到新聞院長還講到,官員有些沒有常識,我心中還在想,何止
沒常識,簡直的可以去跳太平洋,一點貢獻都沒有,不只浪費我們的
納稅錢,還用錯誤的政策害大部分民眾損失,損失掉對人生應有的
夢想,剝奪掉下一代台灣人的精彩人生,讓他們只能夠在苦哈哈過日
子還房貸與及時行樂到破產自殺兩條路上走。

有時覺得一直喊著什麼陸資,什麼台商回流,幾十億幾百億資金好像
就要掃光全台灣的空屋,所以將來絕對再也搶不到房子的那些大騙子,
真是可惡。

用用肚臍想想,啊他們是養了多少小老婆,包了多少二奶,每人都要住
一間,就算每天輪一個,一個星期也不過七天,這些房子都讓他們掃光
後,都是要自住的嗎?絕對不是嘛!那他們誰那麼笨,有腦筋賺個幾十
億幾百億的,卻來跟你坳這個誰是最後一隻老鼠的高風險遊戲,真的是
用卡稱想也知道的道理。
  • 4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