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

正派建商老實說

我是胖海獺 wrote:
承德路的建案 開價還...(恕刪)


5月以來,房市開始出現積極型買家,以我們近期推出的幾個建案來看,都是迅速銷售一空。

我個人覺得關鍵在:
地段、建築品質、價格。

提醒大家,明年
選舉結束、利率不再升(甚至可能下調下)
好房子會愈來愈搶手

尤其,明年碳稅開始開徵
營造成本很難不再上漲,
大家要留意。
barettchen1

然後迅速套牢[挖鼻孔][挖鼻孔]

2023-09-19 20:44
hob5378

碳稅開徵...目前大概何時影響房價?

2023-10-18 7:54
房市開始向下循環。

一個循環大約10到20年。

房套們保重。
只是個過程 wrote:
房市開始向下循環。一...(恕刪)


都漲一倍了

還能再漲

那臺灣真的香港化了

今日香港明日台灣
講得是房價
Trillionaire2020

溫套或成最大贏家 [^++^][^++^][^++^][^++^][^++^]

2023-06-03 18:55
利率不再升或下調不代表房價就會漲 , 除非政府大量印鈔,QE熱錢進來才有炒作的機會.

大環境利空, 還要製造FOMO大可不必.

只能說自建自售, 還是賣附近的實登價,不見得會讓利給消費者.
2003年起台灣的房地產開始邁入一個新的階段,房價如脫彊野馬,一路狂飆,20年(2003~2023)來家庭可支配所得中位數增幅不到兩成,但住宅中位數總價漲幅卻逾兩倍,相當於兩者差距在二十年間拉大了十倍。這一波的房價變化,快速的把有房的和沒房的,在財富上劃分成兩個世界。
從本質上來看,房地產是個週期性產業,上上下下,有起有伏,但若拉長時間,上漲之勢則是非常明顯。
2015年以來,房價上漲之勢停頓下來,而且呈現緩跌走穩之勢,但到了2020年房市又開始上漲,2022年以來在美聯儲以大幅升息壓制通膨,及我國政府強力打房下,大多數國人對房市都轉向不看好,那麼這個時候,到底該不該進場買房呢?怎麼買?
我要說,對剛需來說,這幾年很可能是買房的最佳時機,若你原本就有購屋計畫,那麼這個時候,或許會是你伺機進場的時候機,你自己留意一下,不難發現,現在叫你不要進場的很多都是已經「偷偷」的買了房的,另一些則是從未買過房的。就像一些從沒創過業、開過公司的「教」你如何創業、經營公司,你該照單接全收或聽從嗎?
反之,所有的實務工作者都會告訴你,受限於地價、營建成本的制約,房價的下跌空間極其有限。我的意見是,這時候該不該買房要看你是不是剛需?
實剛需?虛剛需?
而按照對房價的看重程度,剛需還可以再做一個細分。
一類是真的需求就在眼前,為了買房而買房的,等著買一套來安居的,這種是“實剛需”,實實在在。
另一類是被房價上漲炸出來的,可以稱之為“虛剛需”。
房價高速上漲時好房子是很少會賣的,業主都觀望著看價格能漲到那裡去,當市場上好房子一個個冒出來時,就說明價格穩了、止漲了。而當房價高速下跌的時候,大多數剛需是不敢買的,因為不知道底部在那裡,怕一買就跌;反之,當房價上漲的時候,很多原來不是剛需的人,怕之後買不起,或想趁機賺一票的,會自我催生而變成剛需,主動入場,這種因市場價格攀升而生的“虛剛需”,雖也是買來自住,但因其投機、得失心態,使對價格漲跌的關注和接受度,遠比第一種更嚴重。
實剛需是市場冷熱都得買,特別是跌的時候,實剛需也是照樣出手去買,恰恰此時市場風險低、泡沫少,反而更安全。
而虛剛需面臨的風險要大很多,暴漲總與泡沫相生相隨,暴漲催生的虛剛需註定要與泡沫共舞,巴菲特講“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別人貪婪時我恐懼”,股市房市都是一樣,暴漲時大家瘋狂搶房,水漲上來就看不到誰沒穿褲子,水漲上來就看不清那裡有坑。虛剛需則是被動的,是自我加碼“硬上”的,是條件不成熟也要硬上,虛剛需必須牢牢記住自己生於泡沫之中的“投機原罪”,不容閃失。因為一旦自己騙自己說不在乎漲跌,踩空泡沫會比實剛需輸的更慘。
虛剛需若認為自己是自住剛需,真的跳入火坑買了原本非必要去買的房子,等接了盤之後,將轉化為更加沉重的負擔,本來安安穩穩過日子,最後變成站在高崗上吹著寒風,變的很悲壯。
核心地區的優質房產具稀缺性,永遠都是民眾買房追逐的標的物。這樣的房產永遠有需求,不要說大幅降價不可能,甚至平價都有一堆人在搶,所以有這樣的房子出現,不要猶豫,更不要期待大幅降價,否則只會空留遺憾;反之,一般般地區的房子,此刻會是撿便宜的好時機。
至於市場上那些「偽專家」、名嘴的話,大家不妨聽聽做參考就好,畢竟,他們不是真正的專家,他們要的是博眼球、蹭流量。
自己花時間去看市場、了解現況,培養感覺,再找個務實、可靠,兼具理論與實務知識的高手,找他們諮商,問問他們的意見,這才是正道。
OldWilliam wrote:
2003年起台灣的房...(恕刪)


2003時年紀還太小,
2011與2016都因為剛需而買了兩間,
疫情期間,看到川普無限QE的消息,
那真是嚇壞我了,
趕快出門去找有利多加持有上漲潛力的物件,
這次就不是剛需而是投資了,
理由是無限QE大印錢一定會有嚴重後遺症。

如今高息通膨還會漲的話,
確實如官員所說的是通膨焦慮導致,
民眾過度擔心通膨,
導致不願意留太多現金,
現在的買盤已經嚴重變成投資盤,
房地產的金融屬性拉到爆高,
何時會出現鬆動,
因為有房地合一稅加持,
個人估計應該要維持買不如租的狀況五年時間吧。
OldWilliam wrote:
正派建商老實說正派建...(恕刪)
flystar1972

假設你的土地地目是住三225,我猜20-25萬每坪,分配建商 45-47%,地主 53-55%。

2023-09-20 23:22
我是胖海獺 wrote:
利率不再升或下調不代...(恕刪)


FOMO大可不必(X)

林北還沒上車耶(O)

選擇是一種價值,它賦予我們控制自己生活方向的權力。
OldWilliam wrote:
5月以來,房市開始出...(恕刪)


不好意思,近來太忙,很久沒到這𥚃逛了。
我們今年已經推出5個建案,銷售率最低的大約是7成左右,也有完全售罄的。目前房市表現看個案條件。

房價 80W 的地主分回大約在~53% 左右。
以上供你參考。
OldWilliam wrote:
2003年起台灣的房地產開始邁入一個新的階段,房價如脫彊野馬,一路狂飆,20年(2003~2023)來家庭可支配所得中位數增幅不到兩成,但住宅中位數總價漲幅卻逾兩倍,相當於兩者差距在二十年間拉大了十倍。這一波的房價變化,快速的把有房的和沒房的,在財富上劃分成兩個世界。
從本質上來看,房地產是個週期性產業,上上下下,有起有伏,但若拉長時間,上漲之勢則是非常明顯。
2015年以來,房價上漲之勢停頓下來,而且呈現緩跌走穩之勢,但到了2020年房市又開始上漲,2022年以來在美聯儲以大幅升息壓制通膨,及我國政府強力打房下,大多數國人對房市都轉向不看好,那麼這個時候,到底該不該進場買房呢?怎麼買?
我要說,對剛需來說,這幾年很可能是買房的最佳時機,若你原本就有購屋計畫,那麼這個時候,或許會是你伺機進場的時候機,你自己留意一下,不難發現,現在叫你不要進場的很多都是已經「偷偷」的買了房的,另一些則是從未買過房的。就像一些從沒創過業、開過公司的「教」你如何創業、經營公司,你該照單接全收或聽從嗎?
反之,所有的實務工作者都會告訴你,受限於地價、營建成本的制約,房價的下跌空間極其有限。我的意見是,這時候該不該買房要看你是不是剛需?
實剛需?虛剛需?
而按照對房價的看重程度,剛需還可以再做一個細分。
一類是真的需求就在眼前,為了買房而買房的,等著買一套來安居的,這種是“實剛需”,實實在在。
另一類是被房價上漲炸出來的,可以稱之為“虛剛需”。
房價高速上漲時好房子是很少會賣的,業主都觀望著看價格能漲到那裡去,當市場上好房子一個個冒出來時,就說明價格穩了、止漲了。而當房價高速下跌的時候,大多數剛需是不敢買的,因為不知道底部在那裡,怕一買就跌;反之,當房價上漲的時候,很多原來不是剛需的人,怕之後買不起,或想趁機賺一票的,會自我催生而變成剛需,主動入場,這種因市場價格攀升而生的“虛剛需”,雖也是買來自住,但因其投機、得失心態,使對價格漲跌的關注和接受度,遠比第一種更嚴重。
實剛需是市場冷熱都得買,特別是跌的時候,實剛需也是照樣出手去買,恰恰此時市場風險低、泡沫少,反而更安全。
而虛剛需面臨的風險要大很多,暴漲總與泡沫相生相隨,暴漲催生的虛剛需註定要與泡沫共舞,巴菲特講“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別人貪婪時我恐懼”,股市房市都是一樣,暴漲時大家瘋狂搶房,水漲上來就看不到誰沒穿褲子,水漲上來就看不清那裡有坑。虛剛需則是被動的,是自我加碼“硬上”的,是條件不成熟也要硬上,虛剛需必須牢牢記住自己生於泡沫之中的“投機原罪”,不容閃失。因為一旦自己騙自己說不在乎漲跌,踩空泡沫會比實剛需輸的更慘。
虛剛需若認為自己是自住剛需,真的跳入火坑買了原本非必要去買的房子,等接了盤之後,將轉化為更加沉重的負擔,本來安安穩穩過日子,最後變成站在高崗上吹著寒風,變的很悲壯。
核心地區的優質房產具稀缺性,永遠都是民眾買房追逐的標的物。這樣的房產永遠有需求,不要說大幅降價不可能,甚至平價都有一堆人在搶,所以有這樣的房子出現,不要猶豫,更不要期待大幅降價,否則只會空留遺憾;反之,一般般地區的房子,此刻會是撿便宜的好時機。
至於市場上那些「偽專家」、名嘴的話,大家不妨聽聽做參考就好,畢竟,他們不是真正的專家,他們要的是博眼球、蹭流量。
自己花時間去看市場、了解現況,培養感覺,再找個務實、可靠,兼具理論與實務知識的高手,找他們諮商,問問他們的意見,這才是正道。
2023-06-03 20:20 #175


顏炳立算是偽專家嗎?看他的說法顯然是偏空派.
敝人不是房產專家,但從過往經驗,房地產如同股市,反映經濟的榮衰,現階段房價在高原區,各種打房政策陸續推出,利率處上升趨勢,選擇性信用管制,房地稅二合一2.0版,平均地權條例,待售餘屋增加,未來2,3年房屋供給大增,房價易跌難漲,此時若確實需要買屋者,盡量多看多找多比較,若有符合自住標的,生活機能/交通環境/區位格局,負擔範圍內的房產,勇敢大力出價/殺價,也是可以考慮啦.
Trillionaire2020

傻多還沒搞清楚 房地合一稅 的大規模毀滅性力量 [真心不騙][真心不騙][真心不騙][真心不騙][真心不騙]

2023-10-16 9:20
  • 2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