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

為什麼 Mobile01 上的言論總要毫無例外的仇視建商?

一鴛一 wrote:
這就好像01魯蛇每年(恕刪)





倒閉一大片?

然後呢?

古早的超大建商東帝士 如今何在?

長江後浪推前浪

以前的小建商現在已是大建商 會很難懂?


有老者去逝 也有嬰兒誕生

有建商先退場 也有新血加入
OldWilliam wrote:
真的很開心,有前面幾(恕刪)


謝謝胡大哥來本版
請不要在意酸民(無論如何都會酸),還請版主繼續多分享正確客觀的房產觀念,感激
OldWilliam
OldWilliam 樓主

謝謝你,這次是我在網上停留最久的一次,觀察和學習了很多。

2022-02-23 7:25
因為鄉民無腦啊

建商就只是賺工錢而已

高房價真正的獲利者是地主、真正造成高房價而該被仇視的是央行,但他們不知道地主是誰,又只懂得隨媒體傳頌央行13A英明神武,所以只能把怨氣發洩在檯面上很好找的建商罷了....
OldWilliam
OldWilliam 樓主

加工錢確實不多,但也因此容易衍生偷工減料。

2022-02-23 7:28
OldWilliam wrote:
沒錯,地主才是房地產業中最大的獲利者。


有囤地養地的建商,本身也是地主;建商手上完全沒地其實也有點不太合邏輯,就有點像銀樓手上都沒有原料黃金一樣,這會有點怪。但對於沒有抓準時機提早獵地的,到之後市況熱了才來找地購地開發,其實就是準備被地主狠狠敲一筆。

OldWilliam wrote:
希望有機會能讓民眾改觀。
我們就很努力的去做持續改善。
希望每一個建案都比前一個好。
這也是我們公司的經營理念。但是一有人上網稱讚我們,就立刻有人抹黑,真不知這是怎麼樣的心態,真是莫名奇妙的酸客,病態?

我想已是常態吧,我自己是買得起房的人,但我也是由低薪工作一步步爬起來的人,我能體會買不起房的人的痛苦,這也是為什麼向來我都很少苛責年輕人什麼不夠努力,他們被逼著到外圍去,結果外圍又漲了,還是買不起,還要忍受冷潮熱諷,他們能不生氣嗎?如果想到一輩子要居於人下,且似乎一生翻身無望,這其實是很深沈的怨恨,怨恨久了就有可能有時不太理智。

我常說政府要平衡開發,原因是因為建商是商人,他們有他們的風險考量,很難為了做善事而冒巨大風險,這是人性,本就無可厚非:如果今天有 2 個土地開發機會,一個很容易完銷,一個可能賣不完,當然選前者。又若在熱門都會區地段作土地開發,是弄個最低限度符合法規的類公寓或類華厦便宜賣,還是弄個有錢人喜歡的優質大樓賣?只要評估有信心賣得掉,通常也是選後者(有錢人拿得出錢,案子賣得出好價),這是正常的商業邏輯,這樣的邏輯當然都不是為經濟相對弱勢或是被擠到偏遠的人們所設計。所以,就算建商是賣無偷工減料、無亂灌坪的好宅,然而因為不嘉惠於這些人們,那他們一樣覺得遭漠視、受傷害、被剝奪。政府有其角色扮演,可以做更多建商不易做到的事。

買不起房這件事早就被過度上綱成正義問題,而不是單純市場結構問題。因為是正義問題,所以就必須有好人跟壞人的出現,壞人欺負好人則是必要的戲碼,故事才能成立。當這種問題內化成反射式的善惡時,某些角色或議題就會被簡化、符號化,這變得難以理性討論。建商,就是被簡化、符號化的一個(房東可能是另一個)...... 我不會說建商全是好人,也不會說他們全是壞人,但我肯定他們是商人,在商言商便是(只是不少人仍不會這麼想)。不過有些人就是啥也不想就一句無商不奸,呵呵,心寒吧?

很遺憾就是不少的討論者並不具備足夠的相關素養就直斷一些冰凍三尺的問題,或許大大您想多幫大家做些科普吧!但有心人也可能會解釋成這是你有意的洗腦行為,是吧?您現在既是自揭自己的角色,自然很難再說立場的客觀性(縱是真客觀也仍受疑);不過我覺得您有這勇氣去直接面對大眾聲音,我想這令人讚許。

最後,我不認為「一個良心建商的告白」一定會有市場認同,或能改變很大(話不順耳還請多包涵)。我是認為任何產業圈子總有一些圈外不太瞭解或者圈內人知道但也不可明說的力量在維運著,我不是很相信您能對抗這個力量;然而進了廚房總得挨著熱,您若有信念並能克己力行一直做下去的話,個人誠摯致上敬意。

~~~
至於版上的朋友們,我的想法是,有機會面對建商親自對談,何不多請教一下,多聽看看有沒有自己沒想到過的觀點或知識?不必因為對方是社會上知名士紳或頭銜就有什麼改變,當然禮貌是要有,不卑不亢就是了;我覺得還是稱句大大不是親切多了?是吧...
OldWilliam
OldWilliam 樓主

要給你按讚,你講的中肯,又令人折服。

2022-02-23 7:23
MazeRunner

這篇回文應該要放精華區!

2022-02-23 18:20
賺10-20%的建商叫「無良商人」?

我們可以看到營建業普遍營益率都是20%上下。





我們再來看存股族最愛的金融業營益率,看來金融業比營建業更無良….






最後我們再看看疫情發無良財的海運業,跟長期發無良財的護國神山的營益率。





護國神山好棒棒,台灣人賺大錢?
不,護國神山75%是外國人的。


台灣人民賺個10%20%就在內鬥「黑心、無良」,所以各行各業長期低薪,高毛利的都是外國人在賺…….

酸民等等又來罵政府、罵建商
一鴛一

你說這些酸民不喜歡,因為他們可以買零股,但房子可能買不起

2022-02-23 7:34
entrointro

沒上市上櫃的建商,你知道他賺幾趴?

2025-10-01 8:57
在本樓停留了半天,也觀察到不少。
一方面,網上真的充滿了無所事事,又自以為是的瘋子、儍子和痞子,這些人打壓異己,自以為幽默,把每天生活的大部分用在網上刷存在,是自卑的昇華,不值得搭理。
也看到了不少的高手,言之有物、直指問題核心,令人佩服,真的見識和印證到了「高手在民間」這句話,謝謝你們。
房地產的生態確實複雜,從早期到現在一直在銳變,早期獲利的來源主要是土地,依附而生的包括了官員、民代和特權,隨著時代的變遷,情勢雖略有不同,但土地依然還是房地產的最大獲利來源,這也說明了為什麼地方議會中,房地產業者總是占了大半以上的原因。
至於房價的組成結構,一般來說,台北市的地價占了6~7成,新北約5~6成,其他區域大約為4~5成,其他部分則是營造費用和廠商利潤,而當中,直接施工費用則佔了其中的8成左右,所以如果沒有買地或囤地增加利潤,建商的利益是不會太多的。
要把房地產的內情說淸楚確實不容易,也太費篇幅,因此,我想擇要來答。
首先,針對施工費用方面,因為缺工,工資確是漲了,但上漲幅度確實不大,小包單價大幅增加的原因主要是工人少了,留工成本增加、工率變低,加上工作機會增多,工班的選擇機會變多,所以發給小包的承攬單價大幅提升,其中主要獲益者是小包的包頭,但我認為這也是無可厚非。一般來說,現在不同工種中的工班人數都變少了,工班的承包單價上漲了3~5成,不僅如此,小建商、小營造廠還找不到小包施工,總體而言,營造成本確實漲了3、4成之多,這也是日後爛尾樓會頻繁出現、交屋工期會拉長的主因。
原物料價格的大幅上漲,我也不用說太多,大家應該都知道,其實這一波通貨膨脹,最早反應的是建築業的原物料價格,尤其在全球碳中和的共識下,水泥、鋼鐵、鋁、銅、木材⋯,日後都只會續漲而不會跌,這是大環境趨勢。
OldWilliam wrote:
原物料價格的大幅上漲,我也不用說太多,大家應該都知道,其實這一波通貨膨脹,最早反應的是建築業的原物料價格,尤其在全球碳中和的共識下,水泥、鋼鐵、鋁、銅、木材⋯,日後都只會續漲而不會跌,這是大環境趨勢。


胡大文章有幾次提到QE通膨造成的漲價

可以考慮專門寫一篇通貨膨脹、QE影響、政府土地財政、地主

由源頭來呼應高房價背後的其中一面

不少人提到是建商跟投資客炒房獲利

造成的高房價

建商跟投資客

何德何能可以操控市場價格

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刻板的印象
OldWilliam
OldWilliam 樓主

真不好意思,受字數限制,剛剛一直回不了,已另外回覆,也向你致歉。 謝謝你。

2022-02-23 9:09
一鴛一

感謝[拇指向上]

2022-02-23 9:32
刪..刪...刪...刪...刪...刪...刪
rivegauche1979 wrote:
因為鄉民無腦啊建商就(恕刪)

建商就只是賺工錢而已

高房價真正的獲利者是地主、真正造成高房價而該被仇視的是央行,但他們不知道地主是誰,又只懂得隨媒體傳頌央行13A英明神武,所以只能把怨氣發洩在檯面上很好找的建商罷了....



土地取得成本 13萬和 48萬的建案
開價差不多

這工錢賺很大

去年很多建案都加價500萬來賣
這也是工錢???

建商囤地十幾年都不蓋的
難道它不也是地主

雞蛋漲個幾塊都查的振天價響

政府對漲個幾百萬的房價
卻還是無所作為
對建商特別的寬容

這龐大的共犯結構
才是造成仇視的主因

因為有良心的建商
因為大家都賣貴
它也一起跟著無良建商賣貴
不然會被其它投機客買去賺價差

真是委屈了!!!
OldWilliam
OldWilliam 樓主

賺地價輕鬆、一本萬利,這些囤地的真的賺得飽飽的。

2022-02-23 8:41
  • 4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