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

房價真的會跌嗎? 今天看到這篇報導

我覺得所謂 "地段、地段、地段"的說法真的很不正確,只是炒房者的說詞。

應該要改成 "運氣、時機、地段"才是,碰過的人應該知道我在說什麼。

房子跟股票一樣
你不必怕買不到

只需擔心買在最高點

當然自住的心理層面 跟 股票領股息長期投資

也是同樣的意思

貸款買房子 跟借錢買股票, 是差不了多少的

繳房貸不就是定期定額投資嗎?

房子會被震毀 股票會下市

如果你認為你的房子一定會漲, 那只是自我催眠

每次房子漲 你就會催眠自己是買在好地段,
那跟買到中鋼 又有什麼差別

投資就是投資 沒有穩賺不賠的

我再補充一下運氣跟時機的重要。

時機:買在高點,不論地點好壞,如果在相對低點時欠資金需要賣房,那肯定賠錢。只是好地段可能賠得少一些(抗跌性較好),也比較容易脫手,但照樣是賠,不賣的話就是套牢。而房地產低潮期通常長達數年,時間長再加上龐大的總價所付出的利息更為可觀,還有折舊的因素使得損失更為驚人。所以,能說時機不重要嗎?

運氣:有些投資成功與其說是眼光精準,不如說是運氣使然。以公共建設來說,公共建設的投入與否會直接影響地段的好壞。政府幾乎無時無刻、任何地方都有一大堆 "計劃"打算進行,但最後能付諸實現的通常不多,而哪些能夠成真又會跟選舉、財政、意外災害...等等的因素有關。對財團等神通廣大的投資者來說,掌握的消息可能會準確點。而對一般的升斗小民而言,就只能歸諸於運氣了。

此外,也有意外成為兇宅,或是碰到惡鄰而使得房價一落千丈的例子,地段再好,碰到這些又能如何?
ccyang0203 wrote:
安中路蠻長的有些點還...(恕刪)

基本上若是自用
很少住在台南市的人願意跑到安南區買房子

買在那裡的公司同事
目前看到的都是外地來的
這幾年那邊的房子因為南科好賣了許多
房子的取得......

1. 繼承......
2. 自己買...

老是講一些生活品質... 房奴?!

想請問一下.... 你現在住的房子....

1. 租
2. 自買

你有買房子嘛?? 人家買房子,辛苦點...就說人家生活沒品質... 至少人家有一個窩!!!

地段... 嫌現在房子貴....... 請問一下... 啥麼時機.... 才可以下手買房子 ?! 說實在一點好嘛??

我只知道... 同一地段...從 300, 500, 700, 900, 1000 萬.. 我一直看漲....

我從薪水... 14,000 , 17,500, 28,000, 35,000 , 45,000 , 58,000 , 75,000 ... 有人還在準備頭期款..

很少看到房子是跌的.... 至少看了 20 多年來.... 都是漲的..

每一個人追求的不一樣... !!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本人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Clement0314 wrote:
基本上若是自用很少住...(恕刪)


安南區應該會慢慢發展起來,畢竟台南市區的建地在這兩三年狂蓋下,也差不多快用完了。
小弟是樓主,先謝謝大家的熱情討論

目前小弟並不住在台北市,也沒有非買臺北市不可的心態.5年前SARS時期買了一間銀拍屋,100W而已,我是現金買房無貸款.當初買這間是因為我是獨子,有照顧父母的義務,同時也有大兒子也剛好出生,在父母附近買間小公寓互相照顧.

網友們有些說法比較中肯,有些比較寫實.而小弟是個自住型的買家,絕非以投資為目的而進行買房的動作,所以即便房子在購買後跌價,我也不會賣出去以求少賠保留資本.想買台北附近的房子純粹是以上班地點與目前居所通勤距離比較遙遠.為求減低通勤的時間而產生的買房需求.我有看到ALEXJOSE網友敘述我有一個朋友在台北市買房子, 養3個小孩1個老婆(家管), 月薪6萬左右而已, 我實在不曉得, 她可以, 你月賺10W的(還比人家少養一個孩子)為什麼不可以?

我覺得每個人的情況不同,ALEXJOSE網友的朋友在上述情況下可以在台北市買房子,但我不知道他的自備款是多少,如果他的自備款很高,房貸負擔當然比較輕,如果我有900萬的自備款,1200萬的房子我一定買,300萬的房貸是我每個月可以負擔的.為什麼?我在財務考量這個方面是比較保守的,我假設的情況是薪水不漲而萬物皆漲的狀況下,我可以背多少的貸款而不影響家庭的正常運作.當然目前的生活是非常節儉的,一切以省錢多存錢去投資來增加自備款的方向去進行.我以時間來換取多一點的金錢存下來,蓄積未來買房子的能量,讓未來房貸的負擔低一點.但如果我只有100萬的自備款,要貸款1100萬才能買到1200萬的房子,這樣一來每個月繳的房貸可能就要6萬元甚至更多.那我要如何生活?如果不幸我被裁員,銀行絕對不會同情我的不是嗎.房貸馬上面臨繳不出來的狀況,變成法拍屋而我一家子無家可歸,這不是我要的狀況.

林青蓉的今晚哪裡有問題有請過一位崔小姐來分享買房子投資獲利的經驗,據說這位崔小姐20年來從來沒有賠過錢,健身的張老師也用貸款買了很多的房子來出租投資,也出書分享賺錢經驗.她們的頭腦都很好,財務規劃及風險控管都有專門的人或是經驗在背後支撐.但我沒有,所以我必須用這樣比較保守(有些人可能會說這比較笨)的方式來買房子.這篇討論有些網友的回應可以感覺是以投資產生獲利的角度來回應,也有像我一樣的保守型網友.謝謝各位網友的回應,拜託大家繼續討論,能夠幫助到更多的朋友以不同的角度審視自己的購屋需求.

電視講的聽聽就好,如果他們沒有這樣說,就不會有人去接他們手上的房子啦,哈。
我的買房心得就是: 地段永遠是最重要的。但是電視介紹的熱門地段,你自己要評估一下是不是真的有這樣好,因為現在電視很多置入性行銷,你聽他們的可能就會是最後一隻白老鼠。

去年年底我買現在住的房子的時候,就跟老婆評估過,雖然這裡比較貴一點(民生社區),但是生活機能跟地段都很好(捷運松山線+可以到很多地方的公車路線)。因為是自住,所以就想過最差的狀況--若是寬限期兩年之後有經濟問題的話,賣掉再去租房子也不會虧到。而且因為地段好,有變故時要脫手也很方便。

因此我是很認同"買房子需要考慮三件事:地段、地段、還是地段"這句話的。
earl258 wrote:
選地段有時候也是選擇一種生活品質。...(恕刪)


舉我以前老闆的例子,雖然和好地段可能扯不上關係:
兩年前他買在一個屋價頗高的新社區(海佃路/濱海公路中間一帶詳細地點其實我不知道)
他的論點是,買得起那樣房價的,應該水準都不差,不會是阿貓阿狗,居住品質會比較好

這我倒是持保留態度.....

人生充滿了各式各樣的莫名其妙.. 遇到莫名其妙的人,經歷莫明其妙的遭遇, 連工作也莫名其妙...
silence1975 wrote:
海佃路/濱海公路中間一帶詳細地點其實我不知道


海佃路 最近這30年來都是屬於比較低收入的住宅區段。
因為過了鹽水溪橋之後房價與地價就少很多。

所以你說的哪一帶大概是力漢蓋的那一批。
因為以前那邊的透天大約在兩百多萬就有了。

不過這幾年的發展那邊的生活機能也不錯。

我認識一個航太系教授他們家住在國安街。
不過9年前就搬到 安平接近和緯路五段一代去了 。
我覺得賺了錢之後大都會想搬離那邊。環境因素還有關係。
  • 3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