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

慘啊~ 台灣房價該跌到多少 6、7、8年級才能買的起啊?

老實說,就跟台灣駕駛素養一樣,對於法官的判決,我也抱持的看看的態度...

只要法規這樣寫20年,20年後,是怎樣的結果,誰都不知道,只是能不能穩穩站住腳,才是重點阿...
只是這樣的寫法,很難讓只擁有地上權的站得住腳,誰都不希望20年後就被迫搬家,明明房貸才剛繳完 (有的還不給貸呢)

再說,法規是個問題。

再來就是,屋齡跟屋價不成比例原則阿...

如果說地段好,再怎樣都比有土地持有的還貴?這是...哪招?

所以,很怪阿...超詭異的。

再者,新屋來說,都已經沒土地了,蛋黃區或者蛋白區,怎可能只便宜3-4成?怎算都不合理。

又不是那種嘉義南部地區,土地幾百坪才幾百萬,一坪一萬。這裡?一坪一兩百萬阿...

其實認真算一算就知道了,地上權?便宜三到四成?怎看都不合理...雖然也是要看啦,看當初建坪總計多少,距離容積率上限多少而定就是了~

無論如何...

這都坑爹阿XDDDD


housan wrote:
這位大大似乎比較關...(恕刪)
如果是20年前,是沒什麼話可以說。

但問題是,現在房價是被炒出來的。

看看我家老闆就知道了~

對一般人而言,買房子,是為了一個家。

但對於部分的人,房子就是投資。

一個民生必需品來說,竟然可以被有錢的操弄,不覺得很好玩?

不要拿iphone跟一班手機比阿...
也不能拿便當跟王品比...

沒人要你買房子,這點是沒錯,可以用租的。

但你想出租的,難道就不會以略高於房貸金額出租?
你屋價決定你要出租的金額,這是必然的,我也很認同。
總不可能千萬房子,只出租一萬吧?想也知道不可能。
出租三萬、四萬,不無可能阿...

要想,為何要出租?不外乎,就是錢嘛...

有誰會覺得出租只要剛好跟房貸打平就夠了?
(不好意思,我認識有房子,有出租的,沒一個是以每月償還金額作為上限的...= ="我老闆套房出租還給人家出租五六萬塊呢!!)

除非已經沒房貸問題,才可能降價...不然,摸著自己良心吧,是你,你會這麼好心嗎??

這就是現實。

現實就是炒房影響房價,也連帶影響房租。 這就是現實阿...
再加上薪資不給力,房租擠壓到其他消費,只會讓經濟更差而已。
因為,只會讓錢滾到有錢的人身上,並不會活絡,在怎有錢的,只會把錢花在昂貴的商品上,而台灣昂貴商品不外乎都是外商產品...
錢?流出去拉~哈哈。你說的法拉利,是台灣製造設計的嗎?並不是嘛,最終,錢都滾到別國家去,而不在台灣。

民生必需品,不能被炒作阿...

網路費可以提高、手機費可以提高,這都不算是必需品。
想想看,如果水資源民營化,水價不斷被操弄價格?一度水變50元?100?
想想看,如果電力民營化,電費不斷被操弄價格?一度電50元?100?

除非要跟遊民一樣住在台北車站,不然,房子就是一個確確實實的必需品。



davidhuang6452 wrote:
人多確實很煩啊!我...(恕刪)
jiahsien wrote:
如果是20年前,是沒...(恕刪)

我們的共同點是鼓勵擁有自用住宅,但我不覺得房子是必需品,我認為房子是奢侈品加消耗品,經濟能力能承受才可以購入,我並不鼓勵收入已經抓襟見肘的人勉強買房,但我欣賞踏實的人擁有自己負擔得起的房子,無論你收入高低
所有人都希望擁有理想的房子,但越完美的房子單價當然水漲船高,太多人眼高手低,一方面不願犧牲任何生活品質,偏偏口袋深度又不夠深,於是出現各種千奇百《怪》...最離譜的還有怪自己父母年輕為何沒買房的
租房並不是不好,德國人40%左右的人租房,當然在台灣大多數人租房是不得已的,但起碼自食其力...
最後,我不認為房地產是不可以炒作的(我在台灣只有一套自住房也沒法炒,房價下跌對我未來換房還是有好處的),但買賣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資本主義經濟就是如此,有本事提高自己收入,各種房子慢慢挑!出社會這麼久了,連叢林法則都不懂的人,你要怨誰呢?投資客也是拿本錢做生意的,nike 賣你一雙球鞋賺你五到八成,你不想讓投資客或建商賺可以抵制不買等跌價或買地自建...大家都是盈虧自負...但有些人看別人賺了錢就開始眼紅,全天下就只有自己賣房賺錢是合理合法,其他人賣房賺錢就哭鬧著要政府打壓...



這點不是很恰當...

房價關係著房租問題,這點無庸置疑,不會有千萬豪宅只出租一萬不到。
而房租問題又必須與薪資掛勾,畢竟,房子買不起沒關係,至少有地方可以租,可以住吧?

但問題來了,當出租房屋高於你所能負擔時候,選擇就是往外遷移
而往外遷移後,再進一步的人性貪心;蛋白區也跟著漲價...你要遷去哪?中部?從中部來北部上班?

這點,我不反對,姑且不討論台灣駕駛素養問題
別提德國了,德國駕駛素養很高,再加上高速公路7成是不"限速",以及因為高素質關係,無論汽車保養也好,用路習慣也好,再加上道路品質,這三個原因加持下,其實車禍率少很多,再加上不限速,你開300從高雄台北來回上班...1小時,不用擔心三寶甚麼問題,其實也還好了。但,在台灣,別想了。

離的市中心越遠不見得房價就是越便宜,房租也同樣不是越便宜。
房租+交通費(保養+保險)+時間成本等等,其實並不低於離比較近一點,但房屋老舊的房子...

除非像我客戶一樣,老家羅東,省下房租錢,每天來回搭客運上班...剛好房租等同交通費,又不用操勞駕駛問題(出車禍一起死嗎?XD)

不然,刻意買在宜蘭/桃園/新竹/基隆等等地方,每天開車來回上班,還要遇到三寶的禮遇...

最後,再加上薪資結構 (能租得起我老闆那間套房的,不外乎都是國外來台上班的...不然一個月五六萬,又只是套房...呵呵)

不是房價掉下來,不然房子越切越小間來符合薪資需求。
嘛,後者是肯定越來越多,只是越切越小...當監獄嗎?哈哈哈,而且價格也越來越不合理。

哦,對了對了,投資客拿本金出來....大概拿1-2成,前幾年都是以寬限期去跑。
只要你背後夠硬(無論是現金也好、房地產也好、土地也好) 足夠讓銀行認同你,並高額貸款。
其實投資客真正投入的本金並不多...用別人的資源替自己賺錢,才是賺錢的基礎。
davidhuang6452 wrote:
我們的共同點是鼓勵...(恕刪)
現在房市人家看不懂的點是...一片死寂,但又蠢蠢欲動!

樓上有點到重點,房租和薪資連動,但房價不是...利率 心理因素 政策都有關連。

老實說這個年代講投資客用寬限期這招還靈不靈很難講,

至少我看到現在要這樣玩的,套住的不少 人家當然安慰地契還是自己名字。

但有房,跟有一間繳完房貸的房子,可是天差地,

量力而為在看不懂的氣氛下,謹慎出手。

至於繼續相信投資用寬限期的,就一路好走,慢走不送。

房子不是民生必需品,不要再亂解釋憲法,混蛋一堆,搞清楚好嗎?保障居住是沒有人會阻止你住哪,但你有能力住哪是你的本事,懂嗎一堆不懂裝懂顛倒是非了混蛋。就像食衣住行都是必須,但你能買得起啥就是本是沒出息一堆自我催眠什麼時候醒?
jiahsien wrote:
這點不是很恰當......(恕刪)

你只把距離列為選項,然後洋洋灑灑寫了一堆台北到高雄置產...這樣的例子實在是....
我的觀念簡單說就是在上班30-60分鐘車程內,找負擔得起的房子買(含40年公寓或小坪數等其他條件較差的房子),如果還買不起,表示完全不適合買房,租房就可以了!


jiahsien wrote:
房價關係著房租問題,這點無庸置疑,不會有千萬豪宅只出租一萬不到。
而房租問題又必須與薪資掛勾,畢竟,房子買不起沒關係,至少有地方可以租,可以住吧?

但問題來了,當出租房屋高於你所能負擔時候,選擇就是往外遷移
而往外遷移後,再進一步的人性貪心;蛋白區也跟著漲價...你要遷去哪?中部?從中部來北部上班?


再過幾年人口成長反轉
人口會往蛋黃區集中
房價會呈現市中心依然高但市郊會跌的現象

jiahsien wrote:
最後,再加上薪資結構 (能租得起我老闆那間套房的,不外乎都是國外來台上班的...不然一個月五六萬,又只是套房...呵呵)


所以政府才在那邊一直想開放白領外勞

jiahsien wrote:
不是房價掉下來,不然房子越切越小間來符合薪資需求。
嘛,後者是肯定越來越多,只是越切越小...當監獄嗎?哈哈哈,而且價格也越來越不合理。


建商推案量屢創新低
還會越來越多?
有拉,兩年內交屋量跟法拍的的確是會越來越多

jiahsien wrote:
哦,對了對了,投資客拿本金出來....大概拿1-2成,前幾年都是以寬限期去跑。
只要你背後夠硬(無論是現金也好、房地產也好、土地也好) 足夠讓銀行認同你,並高額貸款。
其實投資客真正投入的本金並不多...用別人的資源替自己賺錢,才是賺錢的基礎。


用錢滾錢是正確的
但槓桿開太大風險也會暴增
股市敢融資融券的不是高手就是傻子
更何況融資融券頂多開2倍槓桿
房子貸8成就是開5倍了
摔下來比自由落體還快
聰明如妳難道不瞭解這篇文章想要討論的意義嗎?還是說單純的想炫耀自己多優秀而已?還是...一切出於幻想?
聰明如妳難道不瞭解這篇文章想要討論的意義嗎?還是說單純的想炫耀自己多優秀而已?還是...一切出於幻想?
  • 2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