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當居住不正義的時候,青貧族的危機


easthero wrote:
不好意思, 可能我誤把你當成有基本經濟學底子, 所以沒有講得太細。

你以所得稅為例, 有收入交所得稅, 配套機制為你失業的時候在某些條件之下有失業救濟可以領。
所以照你所說, 開徵較高的房屋交易資本利得稅時, 必然又要有配套的補償機制, 今天我賣房子的時候陪了錢, 政府是不是要退錢? 如果要退要怎麼退?

至於資源錯配的問題, 這個應該經濟學原理就有教, 你有興趣就自己看看, 沒興趣的話就算了, 當我隨口亂猜好了, 謝謝指教。
)



你不但好玩 而且強詞奪理..

是你先說 "漲價歸公很好, 那跌價的時候要不要歸公? 怎麼歸公?"

我回你  "你有收入的時候要交所得稅 沒收入的時候要不要交所得稅 怎麼交?"

你居然回我失業求濟金.而且還是"某些狀況的失業"..那不能領失業救濟金的失業狀況又要怎麼辨..

這跟你漲價時歸公 跌價時要不要歸公 有關嗎?...請你不要亂回..

你若不懂可以去翻翻德國的房地產政策啊..在德國買賣房地產獲利 要交 15%的資本利得稅(漲價歸公)

那跌價...德國政府要不要賠呢? 己經在別的國家實施的政策就在那裡了啊 ..

不可能實施嗎?己經在實施了啊....台灣以前也沒有實價登錄..也沒有奢侈税啊...稅制可以改啊..

>>如果稅率過高, 也會造成房屋市場不流動, 最後必然造成資源錯配, 需要房子的人買不到房子, 想賣房>>子的人也不賣, 放著爛

這是你們老師教你的..還是你自己發明的呢???

若你有一棟投資用的房子價值一千萬元,假設買賣房子己經不可能賺錢,你最多只能拿回本金一千萬元

你會把房子套現拿去投資 還是放個二三十年呢?














easthero wrote:
你太理想化了, 最基...(恕刪)


>>你太理想化了, 最基本的問題, 課資本利得稅, 漲價歸公很好, 那跌價的時候要不要歸公? 怎麼歸公?

..漲價歸公 跌價不理 請問...有違反憲法嗎?

沒有違反憲法就可以實施啊...

而且這不是國父的主張嗎? 你要不要觀落陰去問一下國父..跌價時要不要歸公??

順便問一下國父懂不懂經濟學...


newjohnpc wrote:
你不但好玩 而且強詞...(恕刪)


漲價歸公即是繳稅, 跌價歸公不就是補償嗎? 有甚麼好疑惑的, 不懂?

你要以德國作為例子, 很好, 請你去查一下德國房屋自有率是多少, 台灣房屋自有率是多少, 怕你看到覺得台灣根本是天堂, 還哪來的住屋問題。請你先搞清楚你認為的居住正義是"有房子住", 還是"擁有房子"?

德國人要是看到台灣人對"擁有自己的房子"的極度熱誠, 我相信他們不會對高房價覺得奇怪。

你對房價的想像永遠放在"投資"面向, 未免以管窺豹。若台灣對房屋資本利得課以重稅, 受傷最重的將是房屋擁有者(不只是投資客), 而台灣大多數家庭都有房子。

你認為課資本利得稅之後, 房價不會漲, 基本就是一種想像, 全世界都知道影響房地產價格的最大原因是利率, 投資客只是跟隨利率政策的投機份子。

至於房屋市場流動的問題, 這樣說好了, 如果你剛結婚買了個兩房小單位, 之後人生順利有小孩需要換大一點的房子, 但是原本的小單位漲幅可觀, 若要賣掉必須繳一大筆稅, 這時候如果你有能力購買(或貸款)新屋可不賣舊屋, 你選擇賣或不賣?

我不會說你好玩, 也不認為你無知, 不過一味的將房價飛漲建立在受投資需求而帶動的想像上, 對你個人購屋或是在所謂居住正義的議題上, 並沒有任何助益。

newjohnpc wrote:
..漲價歸公 跌價不理 請問...有違反憲法嗎?

沒有違反憲法就可以實施啊...

而且這不是國父的主張嗎? 你要不要觀落陰去問一下國父..跌價時要不要歸公??

順便問一下國父懂不懂經濟學...


無意與你陷入情緒性的對談, 如果你對現實生活不滿意需要情緒上的出口, 建議你多出去走走看看紓解一下, 或是尋求專業的協助, 謝謝指教。
aree0797 wrote:
以前國民黨統治年代都可以有「375減租」與「耕者有其田」;現在為什麼不做「住者有其屋」?政府無作為,官員有鐵飯碗。富者越富有,人人想做官




拿375減租耕者有其田來比「住者有其屋」,給他有點好笑

當年會有耕者有其田的政策是因為當時田地租金相當高,佃農辛苦耕種卻被地主剝削
請搞清楚,現在租房子便宜到脫褲,是房客在剝削房東吧!我在八德租全新大樓四房50坪才10000還附車位!
租房子就不是居住正義?

pp9527161a wrote:
看了上禮拜的台灣啟示錄,當居住不正義的時候,清貧族的危機
可以請大家一起看看,思考這社會所出現的問題
附上連結:台灣啟示錄



聽說德國打房有利,有效制止炒房,該國人不愛買屋,大多數人選擇租屋,搞清楚什麼是居住正義!

easthero wrote:
漲價歸公即是繳稅, ...(恕刪)





>>你對房價的想像永遠放在"投資"面相, 未免以管窺豹。若台灣對房屋資本利得課以重稅, 受傷最重的將是
>>房屋擁有者(不只是投資客), 而台灣大多數家庭都有房子。
 我很想知道 自住的房屋擁有者 為何會受傷最重..


>>你認為刻資本利得稅之後, 房價不會漲, 基本就是一種想像, 全世界都知道影響房地產價格的最大原因是誰跟你說課資本利得稅後 房價不會漲啊....房價會回歸比較實際的價格才對...

>>是利率, 投資客只是跟隨利率政策的投機份子。

>>至於房屋市場流動的問題, 這樣說好了, 如果你剛結婚買了個兩房小單位, 之後人生順利有小孩需要換>>大一
>>點的房子, 但是原本的小單位漲幅可觀, 若要賣掉必須繳一大筆稅, 這時候如果你有能力購買(或貸款)新屋
>>可不賣舊屋, 你選擇賣或不賣?

請問這位經濟學大師..先假設資本利得稅是 課100%

你一千萬成本買的 現在賣一千五百萬 要課五百萬的資本利得稅..拿回一千萬成本

你十年後房子價值二千萬 你賣出去後 要課一千萬的資本利得稅 一樣 拿回一千萬成本 

請問你留著做什麼..你又不住..空在那裡...有什麼用...是我我就賣出去啊...拿一千萬去投資



>>我不會說你好玩, 也不認為你無知, 不過一味的將房價飛漲建立在受投資需求而帶動的想像上, 對你個
>>人購屋或是在所謂居住正義的議題上, 並沒有任何助益。
把房子視為投資商品 本來就沒有居住正義了...

店面就算了..至少 純住宅的部份.要視為社會福利...維持它合理的價格..


easthero wrote:
漲價歸公即是繳稅, 跌價歸公不就是補償嗎? 有甚麼好疑惑的, 不懂?

資本利得稅,就是賺錢,政府分一杯羹,沒賺就不用繳利得稅。
賠了呢?本來就是輸贏自負!
這就是資本市場原則。只有輸到脫褲,活不下去時,才會由社會福利來救濟。
如果對這個叢林法則不滿意,就只能移民到共產社會了。
喔,對!好像除了北韓,已經沒有純共產社會了。
newjohnpc wrote:
請問這位經濟學大師..先假設資本利得稅是 課100%
你一千萬成本買的 現在賣一千五百萬 要課五百萬的資本利得稅..拿回一千萬成本
你十年後房子價值二千萬 你賣出去後 要課一千萬的資本利得稅 一樣 拿回一千萬成本 
請問你留著做什麼..你又不住..空在那裡...有什麼用...是我我就賣出去啊...拿一千萬去投資...(恕刪)

這個例子也違反資本利得稅的精神,因為已經把市場的"利得"全剝奪了,那來利得?
利得稅的原則是最高51%(或是一半多一些),為什麼是51%?
這在保證某個企業家再怎麼會賺錢,永遠不能比國家有錢(不然國家就歸他管了)。
為什麼不能100%或更高?因為會使資本市場動能(利得)消失,大家全玩完了。
利得稅率的訂定,就是在維持市場動能和國家稅收的平衡值。

doreen945 wrote:
當年會有耕者有其田的政策是因為當時田地租金相當高,佃農辛苦耕種卻被地主剝削...(恕刪)


歷史課本你也信。

前面有一樓講得比較實在,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沒這麼偉大。


sunyearhuang wrote:
這個例子也違反資本利得稅的精神,因為已經把市場的"利得"全剝奪了,那來利得?
利得稅的原則是最高51%(或是一半多一些),為什麼是51%?
這在保證某個企業家再怎麼會賺錢,永遠不能比國家有錢(不然國家就歸他管了)。
為什麼不能100%或更高?因為會使資本市場動能(利得)消失,大家全玩完了。
利得稅率的訂定,就是在維持市場動能和國家稅收的平衡值。
)



這個首先你要先把房地產定位弄清楚...你定位成一般商品 當然就不合理..

但你把 房地產 當成社會福利或是居住正義 讓房地產無法 獲利 那就合理..

一般商品會有奢侈稅嗎?? 在德國還有暴利稅..你膁太多要判刑 捉去關..

在德國 你香雞排 成本 40元 要賣 400元.會因暴利罪捉去關嗎?

我想不會吧!! 那為什麼房地產會..因為德國把房地產視為社會福利 在處理..



  • 2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