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少子化的問題一年比一年嚴重

我家族內7年級生 沒有一個買房甚至於在外租房的
每個小孩成年了都還是和父母住

因為每家都是2個孩子
房子都是3房
所以下一代根本可以住父母的
沒有住不下的問題!
而且結婚意願又很低(所以少子化)

這個世代和我們4.5年級生
兄弟姊妹多,非要搬出去自立,
差很大

所以房市根本沒有我們那個年代的
(自住的)'剛性需求'

現今台灣的房市根本就是需求少
還在拚命炒作

投身其中,甚至投入身家財產的人
該醒醒了!

No14 wrote:
我家族內7年級生 沒有一個買房甚至於在外租房的
每個小孩成年了都還是和父母住


剛好跟我相反
我們那種鄉下沒人要住
五六年級通通在外地買房
七年級的孫字輩結婚也都般出去租或買
想有私人空間自在 不想跟父母住
不是買好結婚了(滿多雙方家長有幫忙出)
就是正在找或存錢中
也有跟父母住婆媳失和打算自立門戶

以前鄉下老人家還在世
過年過節鄉村還會看到一堆小朋友跟著爸媽回家過節
現在一年比一年少 年輕人連回鄉下過節都不願意
只有爸媽回去過 他們在都市跟朋友玩
現在鄉下都是廢墟 跟小時候的繁榮差好多
連雜貨店都快關門了
看了今天的新聞
A朋友(有3間房的人):「財政部真的要課囤屋稅嗎?趁房價高我來賣房子。」
B朋友(準備要買學校附近房子出租的人):「財政部要對包租公大查稅?真的敢嗎?現在租金報酬率只剩2%多還不保證可以出租給學生,如果還課稅,那報酬率不就更低,提高租金不就更不容易出租?」
KUNTIN:「你們兩人不是不怕少子化的嗎?你們在擔心什麼?台灣債台高築没錢做建設福利年金,年年舉債,賣土地之後又要賣股票,台灣的建設要靠你們這些房市大戶,台灣政府財政要損益兩平就靠房地產了!」
私立大學招生不足是趨勢,九十四年出生205,854人於112年就讀大一。
教育部,預估112學年度新生將會掉到十七萬八千人,跟100學年度相較,減少了三分之一。
教育部因應少子化,大學註冊率連兩年未達七成,減招!
http://mag.udn.com/mag/edu/storypage.jsp?f_ART_ID=481851
sunyearhuang wrote:

真的不知在想什麼?難怪人生這麼悲觀
電梯是所有運輸工具最安全的,比出門出車禍的機率低很多很多。
而且越新的電梯越安全,設計上相對來說已達會故障不會死人。
談到50年後?你不知道電梯可以換新的嗎?一般25年要換新電梯。
以50年的大樓來說,還很好住,結構和外觀都還OK,如果是透天,50年後應該增值很多,你不要嗎?
如果是7樓以下的公寓,折舊是會快一點,持分的地坪也不多,但不重建,整修後還是OK。
不敢住,也可以賣給敢住的人。



想了想,把原本寫得砍掉了

咀嚼你說的話:50年的房子,應該增值很多

親愛的炒房客。賺這種錢,你安心嗎?

NaCl-2012 wrote:
想了想,把原本寫得砍掉了

沒關係,提供電梯的資訊給你參考:
一般電梯的使用限年為15~30年。和電梯設計(原廠會有年限建議),使用,保養而不同。
內政部營建署對商用電梯的更換年限建議為15年。以使用頻率推看一般住宅大樓就差不多25年。
一般社區都差不多使用這個值,不是我的想法。
除了使用年限外,電梯正常要每月保養.每年需受安全檢查,通過後貼上安檢證明後電梯才能使用。
吊住電梯升降的不是電線,而是鋼索。有主副兩條鋼索,萬一主鋼索斷掉,副鋼索就會上陣作用,使電梯不致下墜。再萬一副鋼索又斷,制動器就會剎住電梯...不同的下墜速度會啟動不同的安全裝置。
萬一的萬一所有的安全裝置全失效,電梯井的最下方會有一個保證不會故障的緩衝彈簧。
參考這篇:http://elevator-1.104vip.com.tw/chuansheng/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save03
這樣有比較安心了嗎

NaCl-2012 wrote:咀嚼你說的話:50年的房子,應該增值很多
親愛的炒房客。賺這種錢,你安心嗎?

一個房子"住50年"後才賣掉的"炒房客"不知可不可以破金氐記錄
死亡人口一年比一年增加
民國年別-當年死亡人數
七 十年87,192人
七十一年87,578人
七十二年90,951人
七十三年89,915人
七十四年92,348人
七十五年95,057人
七十六年96,319人
七十七年102,113人
七十八年103,288人
七十九年105,669人
八 十年106,284人
八十一年110,516人
八十二年110,901人
八十三年113,866人
八十四年119,112人
八十五年122,489人
八十六年121,000人
八十七年123,180人
八十八年126,113人
八十九年125,958人
九十年 127,647人
九十一年128,636人
九十二年130,801人
九十三年135,092人
九十四年139,398人
九十五年135,839人
九十六年141,111人
九十七年143,624人
九十八年143,582人
九十九年145,772人
一oo年152,915人
一o一年154,251人
就算醫學再怎麼發達,人老了還是會死的,
今年很多名人50幾歲就身亡了,唉!應該活著人走了,不該在的人卻還在。
死亡人口一年比一年增加,而且台灣目前還未進入人口老化的時代,
如果以65歲以上才算老人,那麼今年65歲的就是民國37年出生,
台灣戰後嬰兒潮出生人口最多4.5.6年級生未來30年將一一步入老年,
4.5.6年級將在105年成為65歲以上的那一群,累積的老年人口將持續增加,
死亡人數隨之一年一年的增加,出生人口又減少,台灣人口紅利將在未來某一年消失。
人口老化帶來很多問題,單單是退休年金的問題就讓政府頭痛,
愈來愈多人領退休年金,
政府近幾年稅收1.7兆,可是軍公教的人事支出就有1.2兆,
請問政府要從哪兒生出錢來建設?
當然是房地產,
台灣市價1000萬的房子一年房屋稅與地價稅加起來不過是1萬元左右,
與國外房地產持有稅是市價的1%差太多了。
台灣人口老化將在105年以後一年比一年嚴重!
人口老化,或謂人口老齡化、人口高齡化,是指某地區某段時間內總人口中老年人口比例增長的動態過程,台灣4.5.6年級將在105年以後每一個年齡層一年一年的成為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累積的老年人口佔台灣總人口的比例持續增加中。


kuntin0914 wrote:
與國外房地產持有稅是市價的1%差太多了。...(恕刪)

國外指的是美國嗎?
美國房產稅約1%是沒錯,但不是市價的1%而是評估價值。
評估價值相當於台灣的房屋現值,都是失真的。
只能說美國失真比台灣少,但絕對不是市價的1%。
何況美國還有一拖拉庫的抵減房產稅的名目,台灣則是套上公式計算後,一毛跑不掉。
民國101年那一年統計的各年齡層人數
31歲411,342人
32歲406,856人
33歲415,993人
34歲404,652人
35歲385,179人
36歲418,006人
37歲361,439人
38歲355,434人
39歲354,330人
40歲353,711人
41歲363,747人
42歲373,132人
43歲373,946人
44歲372,670人
45歲354,530人
46歲379,696人
47歲374,690人
48歲380,391人
49歲385,646人
50歲379,221人
51歲372,818人
52歲368,791人
53歲364,790人
54歲352,542人
55歲334,410人
56歲344,723人
57歲335,944人
58歲317,171人
59歲304,189人
60歲296,835人
61歲299,576人分水嶺105年成為65歲老年人口
62歲251,681人
63歲232,440人
64歲203,788人
65歲178,274人
66歲143,661人
67歲127,957人
68歲148,281人
69歲149,307人
70歲144,918人
71歲144,003人
72歲141,151人
73歲132,021人
74歲120,863人
75歲116,065人
76歲106,624人
77歲102,725人
78歲95,781人
79歲88,588人
80歲85,109人
81歲82,860人
82歲78,065人
83歲69,908人
84歲62,634人
85歲54,459人
86歲以上各年齡層都在5萬人以下
戰後嬰兒潮4.5.6年級生目前是31歲~61歲
不要忽略台灣105年以後隨之而來人口老化的問題以及人口老化所造成的相關問題!
105年以後每年以將近30萬人的速度增加成為65歲的老年人口
2013 3月全台灣現存人口數
歲 ** 人數 ** 歲 **人數(萬)
14 ** 26.8 ** 64 **21.3
13 ** 28.7 ** 63 **23.9
12 ** 29.9 ** 62 **26.2
———————————————
11 ** 25.1 ** 61 **30.0
10 ** 24.4 ** 60 **29.8

*小孩越來越少 *老人越來越多
———————————————
退休、待退人數增加很快,到2014底or2015年初,人口紅利變負利 。
繼承、贈與移轉房屋去年2012全台破9萬戶,增加很快,今年可能會超過10萬戶,需要自己買房的年輕人沒以前那麼多。

很多人誤解台灣人口已經嚴重老化,1949年國民黨遷台,1951出生人口才大增, 戰後第一波嬰兒潮開始

2013—1951=62

事實是,戰後第一波嬰兒潮才剛到達62歲,人口老化才剛開始加速,馬政府不得不處理勞保、健保、公保、軍公教退輔基金、國民年金、、、的破產危機。最近這幾年,繼承、贈與移轉的房子會更快速增加。
  • 1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