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台北購屋 比東京貴千萬


hsnu786 wrote:
還是來算一下最低薪資...(恕刪)

用極端的薪水來算台北市:1500萬/2.2萬每月(不吃不喝睡路邊純存錢)=56.8年。
SO?

先別管房價了,我準備要把X-HOT碳纖化(正碳纖開模喔,不是貼貼紙而已!!),自己設計了一款貼紙,幫我看下哪裡要修改。
Why so prestigious?

Alvinsuke wrote:
我知道 我以為我們是...(恕刪)


坎培拉是澳洲特別選出來當首都的城市
當時墨爾本跟雪梨是澳洲兩大城市
而且規模相當
同樣的也有加拿大的首都渥太華

這和東京,台北這種首都兼最大城市不一樣
房價當然也不能比

hsnu786 wrote:
那時撐到最後~~屋內已淹水,外邊聯外道路目測約淹了50CM~ 細軟都收拾好了,準備若是再繼續升高,就準備撤了~~~

只有在那天對車子最有感~~~平常油吃這麼兇,今天是報恩的日子。所以買這車子,真的是生活上的"需要"。哪天要救命用途~~天曉得。


你的車子水陸兩用~~

難怪特別吃油~~

但一般人的車子只能陸上用~~

淹水絕對就不了命~~

alexjose wrote:
那找一般日本上班族來...(恕刪)


日本人對於買房條件,貸款以及通勤距離的認知跟台灣不太一樣。
舉例來說,日本人急切買房的程度不如台灣。
大致的原因如下:
- 日本企業轉勤務地點平凡正常,而日本土地又比台灣大。買了房子後被調到其他縣市工作的狀況不在少數。
- 東京固定與流動人口很多超過1300萬超(也有說法是加入外縣市每天流入東京的人口超過2000萬)。其中很多人在東京幾年後便會回去老家。這樣的人口在東京置產的意願也較小。
- 日本經歷泡沫經濟後,房價是逐年下跌的。地價保值但是上面的建築物會掉值。新築公寓大樓的價錢在20年後大約是新買的50%-60%。
- 現在約30-40歲的日本人很多經歷過泡沫經濟時,父母親被貸款壓到喘不過氣的時期。「不想被房貸限制生活的自由」是很多人的寫照。
- 以這幾年日本的利率來看,是逐步下跌的。有一部分的人會覺得貸款買房的話,再等會有更好的利率。

加上日本人的龜毛個性想太多,自然迫切買房的心態就逐漸不見了。

一般大學(不是3-5流的爛大學)畢業的社會新鮮人,基本上要在東京上班過生活然後存錢買房的困難度比台灣同樣條件的新鮮人容易多了。
一般新鮮人的薪資大約20萬日幣上下(mobile01有人說10幾萬,有人說25-30萬,這都不算太多數)。日本公司都會cover通勤的交通費(有些還有租房補助)加上獎金,年薪在日幣300萬上下算是合理。
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上+考慮日本的生活物價指數,扣掉租房+稅金+生活開銷,一年存個100萬日幣不困難。現在匯率換算大約30萬台幣左右。以我周遭大約20個社會新鮮人做例子,他們的條件都大致如上述,一年存120-150萬左右的的人有6成。

台北社會新鮮人不要算22k,算30k。一年+獎金大約40萬台幣。這樣就算不吃不喝,大約跟日本社會新鮮人能存的金額差不多。

現在來看房價:
東京很大,比台北大很多。除了東京23區外,外圍一點的調布市,三鷹市等都是屬於東京都。
每一個區的房價不盡相同。港區麻布十番、涉谷廣尾,世田谷等等力很貴。板橋區,練馬區等比較便宜。
整體平均下來大約200萬/坪左右,現在匯率換算大約60萬台幣左右,大約跟台北平均房價差不多。
日本買屋是實際坪數。陽台大小,門前的自有空間是房價稍微高低的因素,但不算在實際坪數。
同樣要20坪的內部空間,日本就是用20坪計價。台灣看公設比例,可能要買到25-30坪。

怎麼看,都是日本買房較容易,對吧???

But,

因上述的日本人的特有文化,思考模式以及對於持有房子的價值觀,日本人并不覺得在日本買房是容易的事情。我之前要買房子的時候,前後2年做了研究才下手。也聯繫了10家以上的房屋仲介。綜合起來的意見是:
物件的價格 = 一戶年收入的5-8倍
這是房仲(不是台灣過來設點的房仲,是日本針對一般市民要買房的房仲)普遍建議買房的人的預算。
超過,他們會普遍認為要再稍微考慮的。

我很幸運受到公司賞識,收入大約800-1000萬日幣,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族群。最近想要換大約5500萬的房子。
老婆大人發揮了日本人的特有思考模式&龜毛,硬要我把預算放在5000萬以下........
房仲的建議是可以稍微拉高一點,但也就是5500萬......

  • 1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