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年輕人給部份中年人的感想....

southwhale wrote:
樓主講的是一個很典型...(恕刪)


其實在這領域工作的年輕人與中年人都很了解這變化

沒交集的只是因為某些過氣的老頭子、小屁孩、或是根本沒待過這產業硬要發表意見的那些人
southwhale wrote:
樓主講的是一個很典型...(恕刪)

非常贊同你的一些看法, 現在確實不再是經濟快速發展, 台灣錢淹腳目的年代了, 才出社會的年輕人幫公司打工致富的機會變少了, 傻傻地跟隨經濟大環境的腳步在資本市場致富的機會也變少了, 十幾年前的成功方程式已未必適用

在越來越不利的就業環境下, 年輕人除了本身的專業與技能之外, 能倚靠的只有拼勁, 企圖心與膽識

不管在哪個年代, 就算是大學同班同學, 每個人的成就也會不同, 如果不想只是求溫飽, 或許在時機成熟時勇敢出來自行創業, 是未來年輕人必須慎重考慮的一條路

最後勉勵所有年輕人, 無論被說的如何不堪, 也別喪失向前衝的勇氣, 一代人總有一代人的生存之道, 腳踏實地肯上進的人誰都喜歡, 眼高手低只會抱怨的人誰都討厭, 江山代有才人出, 台灣的未來靠你們了
註冊中請稍候 wrote:
乖乖地讀到大學畢業,再出國讀個碩士,找個好公司待著.這已經不再是成功方程式了


這還是一個成功方程式。

重點在找個好公司待著

十五年前,如果是國立大學碩士畢業,但是不小心選到茂德。還好,也是高階主管,但是分不多

如果你選到台積電,發了。

十五年前,台積電還不一定比茂德好。說實話,當時進入台積電誰也不知道它可以撐這麼久。當時的聯電還比他強。去台積電還會被聯電的學長笑。

當然如果你真的很強,茂德倒之前還可以跳到台積電。那也沒話說。

強者是不需要討論的,在哪個年代都一樣。

但是一般的貧民百姓。要剛好遇到好公司才能致富。或是你要有計畫的往好公司前進。

像每天在那邊羨慕鴻海發多少??宏達電發多少??台積電發多少??聯發科發多少??

大家自己們心自問,有為了想進這些公司付出多少努力??

還是只是每天待在原本的公司哀怨。

只是羨慕人家學歷好?? 運氣好??關係好??

有人說如果你待的公司不好,要改變決定在你下班後的時間在做什麼??


ichirohiro wrote:
在職場越久, 越了解實力只是基本配備, 運氣才是左右你一生的關鍵. 這一輩的年輕人, 運氣比以前差太遠了


認同可是現在的年輕人,運氣不好也就罷了!實力......真的有點不敢恭維!

要論拼勁,吃苦!全部都躲的遠遠的....難怪!一要招聘公務員,一堆人搶的要去考!

唯獨抱怨能力,爭取福利!這.......比任何人都還積極!

(沒別的意思!請各位千萬別對號入座)

全部都讓政府養像希臘那樣年輕人就不會抱怨了!所以結論是,去對岸當共產黨吧!不過,全部都懶苦差事總是還要有人幹,結果就是鬥爭啦!台灣年輕人應該都去對岸給人鬥一鬥才會覺得現在很幸福啦!
freeflow wrote:
等年輕人連抱怨都幾乎...(恕刪)


實幹興邦,清談誤國;抱怨沒用,行動才有用
mmmiiiccc wrote:
今非昔比;
現在年輕人投入就職市場,
確實是比當年來得艱苦與大家分享幾點:
*15年前逢甲畢業生,無經驗者有3W已經不錯,4W起是熱門科系研究生的行情,
*20年前逢甲是工學院吊車尾的大學,但今天已經是知名學府.
*就業市場任何時候都是人才(具專業)缺乏,人力(無專長)過剩,只不同時代需要不同專才.
*個人的職場價值是決定在你,如何投資自已與升級你的職務和把握機會,
而不是靠公司對你作物價式調薪.
一年調1,300 十年 1.3W 二十年才調2.6W 確實非常可悲,
但那也代表25歲到45歲所做工作內容相差不遠,
從公司角度多加這2.6W可能也是浪費.
*個人價值只有剛開始受市場價值影响,住後就要看你的態度.
就如房價一樣,好地段房子,再不景氣,價位依然穩定.
*年輕就是最好的本錢,一個十五年後,二個十五年後..
那些高高在上的,都會被大自然引退.你們都是接班人.
*要比,就與昨天的自已比,沒有人有能力斷定任何一個年輕人十五年後的成就,
因為能改變自已,只有自已.


HAHA 每日一句

**就業市場任何時候都是人才(具專業)缺乏,人力(無專長)過剩,只不同時代需要不同專才**


**年輕就是最好的本錢,一個十五年後,二個十五年後..
那些高高在上的,都會被大自然引退.你們都是接班人. 要比,就與昨天的自已比,沒有人有能力斷定任何一個年輕人十五年後的成就,
因為能改變自已,只有自已**
scott9282001 wrote:
這還是一個成功方程式...(恕刪)


我曾經對向我抱怨公司福利的底下說過,您們覺得哪間公司福利比公司好,那麼您們可以去應徵看看,如果錄取了,我就說服上面,依照那間公司的福利給您

其實我真正的目的是告訴他們,羨慕別人沒有用,有本事早就考進去了,也不會在這兒唉唉叫

但是我會勸底下的人,由不合理的要求中,學會思考,由收拾爛攤子中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

年輕人一定要抗得住壓力和有耐心和扛責任


scott9282001 wrote:
這還是一個成功方程式...(恕刪)

重點在找個好公司待著

十五年前,如果是國立大學碩士畢業,但是不小心選到茂德。還好,也是高階主管,但是分不多

Q : 如果你選到台積電,發了。

Ans : 但是身體垮下來, 台積電工號已排到 6 & 7 萬號 但是實際在職人數2萬多

賺到錢的人移民,或轉換跑道
身體操壞人,早早離職
抗壓性不佳,不善於勾心鬥角的人早早離職



臺積電十五年前,台積電還不一定比茂德好。

Ans : 臺灣Dram 產業 後知後覺 美國德儀公司早就放棄 Dram ,研發工作早就賣給美光


離開臺積電的同事 也不是沒成就

到晨星,早期敢跳槽到群創 只要5年 身家都能上億

大家都是為了薪水而去工作的?
如果是的話
那難怪會怨嘆時不我與了
一切的一切都無關以下
1.時機
2.運氣
3.學歷
4.政府
5.景氣
6.父母
7.公司福利
8.薪資
9.生活環境
10.產業外移/夕陽產業
想想自已是為了什麼而去工作的吧?
  • 1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