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

請支持年薪十倍買房子運動

年薪十倍是個"定值",也就是說....
"你的年薪,決定你可以買的房子",所以..."年薪十倍,也就決定您可買的房子地點跟大小".

那些一天幾十萬幾百萬上下收入的,基本上不用考慮這問題,所以用白領來說的話:
千萬年薪者可買一億的房子,這時北市內不管信義區,大直明水,您都可以挑到物件.
百萬年薪者可買一千萬的房子,那就北市舊公寓認真找一找,要不就得跑新北市囉...

若以樓主50K的月薪,那只能看600萬的房子,這時候北市內可以找到的物件相對少很多,
當然也不用指望高樓且有view,屋況夠新,還要離市中心近,又要學區好,這些條件相符的,很難.

Good Luck.
切..M01真是臥虎藏龍,上次貼駕照,這次要貼VIP卡了..
不用跑到桃園

新北市就有了

我在鶯歌鬧區看到一面房仲的廣告牆

好多198萬的

300萬的就可以買很好的

22K 剛出社會的都可以買得起

只是你想不想要而已


我很窮,是個領死薪水的打工仔,年薪在01上面連根蔥都不算。可是我現在住的房子,四年前購入價只要我年薪的2倍多,這樣算違背樓主的號召了嗎?
我住新北市,四房有車位,每天開車30分鐘上班。至於有首都情結,非得北市門牌+捷運比鄰的人,有先掂掂自己的斤兩了嗎?

騎FZR的管風琴手 wrote:
好招。日本就是用這招...(恕刪)


我也覺得應該管控個人擁有的房地產
就像管控油價電價一樣

管控手段可以從稅制著手

房子這種民生必需品
放任炒作,受害的都是一般老百姓

房價這麼高,大家都把所得拿去繳貸款
沒錢消費,或緊縮消費,對市場也不是個好現象
看看我這篇.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454&t=2485087&p=11#33641390
換個角度看房價一點也不貴.懶的爬文可跳到87樓看.
有很多關於薪資與房價的問提.


我個人認為

房價不應該超過個人年薪的十倍

簡單的說 十年之內付完房貸才是合理

台北炒房 炒到一兩億 那是太誇張

會為社會帶來通膨
10倍年薪有房子不難

但是也要看 什麼樣子的房子 ?

3坪五坪 也算房子

三百坪 五百坪 也算房子

請問是哪一種房子 ?

另外

有房子不難 能夠繳完貸款 實際擁有房子才難
供需決定價錢
有人說30年前只需年薪的七倍就可以買到房子
不像現在動軋2,30倍

不曉得有沒有人可以提供現在各區域房子跟人口數的比率和30年前相差多少
這個數字可以較容易看出供需是如何影響價格

供需決定價錢,是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
但即便是未曾修過經濟學的人也知道,絕非單純由供需就可影響價錢
尚需加入許多變數,且推論出來的結果也不可能100%準確

舉一個變數來說,現今由於都市的發展,造成各區域的生活品質不一
其實,30年前也是一樣,30年前精華區和邊陲地區的房價應該也是不盡相同吧
10幾年前和現在的信義區和中和來比,應該不太客觀
我可以用10幾年前在信義區買房子和現在差了1,200倍,所以房價是不公平的嗎

歷史的軌跡可以拿來參考,但因時空背景不同,不適用於比較

承上,讓房價回歸正常
打房僅是治標
治本的方式應該有很多,但我只能想到平衡區域發展
在台北買房定居的人,應該有很多是外縣市來的吧
如果可以在原本生活的地方,找到合理的工作
大多數的人應該都會願意留在原本生活的地方
wei5712 wrote:
問題是剛出社會的新鮮人年薪十倍還是鴻海郭董的年薪十倍阿????(恕刪)


聽說鴻海郭董年薪很低(好像低於法定薪資) 但年收入很高

年薪跟年收入是不同的 很多有錢人年薪都不高 但資本利得嚇死人

用年薪評估買房 跟用資本利得評估買房的來競爭 會很辛苦

年薪300w 去評估 3000w房子 會算得很辛苦且很危險 因為300w年薪要繳不少稅

年收入300w 去評估 3000w房子 那算盤就容易多了 有可能300w的收入 很多都不必課稅

且其資本利得之資產本身 還可延伸應用 使其購屋的相關成本與風險都降低
你都說人家開心就好了,幹嘛還扯那麼多有的沒的?

驚天旋風豬 wrote:
所以說~層級不一樣~...(恕刪)
  • 2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