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年薪,決定你可以買的房子",所以..."年薪十倍,也就決定您可買的房子地點跟大小".
那些一天幾十萬幾百萬上下收入的,基本上不用考慮這問題,所以用白領來說的話:
千萬年薪者可買一億的房子,這時北市內不管信義區,大直明水,您都可以挑到物件.
百萬年薪者可買一千萬的房子,那就北市舊公寓認真找一找,要不就得跑新北市囉...
若以樓主50K的月薪,那只能看600萬的房子,這時候北市內可以找到的物件相對少很多,
當然也不用指望高樓且有view,屋況夠新,還要離市中心近,又要學區好,這些條件相符的,很難.
Good Luck.
切..M01真是臥虎藏龍,上次貼駕照,這次要貼VIP卡了..
騎FZR的管風琴手 wrote:
好招。日本就是用這招...(恕刪)
我也覺得應該管控個人擁有的房地產
就像管控油價電價一樣
管控手段可以從稅制著手
房子這種民生必需品
放任炒作,受害的都是一般老百姓
房價這麼高,大家都把所得拿去繳貸款
沒錢消費,或緊縮消費,對市場也不是個好現象
有人說30年前只需年薪的七倍就可以買到房子
不像現在動軋2,30倍
不曉得有沒有人可以提供現在各區域房子跟人口數的比率和30年前相差多少
這個數字可以較容易看出供需是如何影響價格
供需決定價錢,是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
但即便是未曾修過經濟學的人也知道,絕非單純由供需就可影響價錢
尚需加入許多變數,且推論出來的結果也不可能100%準確
舉一個變數來說,現今由於都市的發展,造成各區域的生活品質不一
其實,30年前也是一樣,30年前精華區和邊陲地區的房價應該也是不盡相同吧
10幾年前和現在的信義區和中和來比,應該不太客觀
我可以用10幾年前在信義區買房子和現在差了1,200倍,所以房價是不公平的嗎
歷史的軌跡可以拿來參考,但因時空背景不同,不適用於比較
承上,讓房價回歸正常
打房僅是治標
治本的方式應該有很多,但我只能想到平衡區域發展
在台北買房定居的人,應該有很多是外縣市來的吧
如果可以在原本生活的地方,找到合理的工作
大多數的人應該都會願意留在原本生活的地方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