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ttokao wrote:其實上一代某些程度還...(恕刪) 真的很可憐,只想搞民粹賣麵包的後面沒有財團賣機車的後面沒有財團做裝潢做水電做木工的都不可憐眼睛只看自己想看的可憐至極另一個cm什麼的,你真的太弱了,我連引你的言都懶
js740419 wrote:整個討論串看下來贏者圈跟敗者圈的觀點差很多這也不意外我覺得尚未進入贏者圈的網友可以先了解一下贏者圈的想法調整自己的思考方法改變自己的作法) 同意loser總有很多話要說cm跟那個誰趕快去結拜一下開一個社團我會去幫你們按讚
我們是中年人 年輕時只買得起門牌是**縣**鄉**村的小房子 當時是兩百多萬 還貸款一百多前兩年在台北市買了一個窩 因為未來想在台北養老慢慢地我們開車會累 搶或找車位也沒耐心 希望住在對老人比較友善的地方這就是我們中年人的階段性想法等我六十五歲後 若身體虛弱怕冷 就再搬去高雄 享受陽光人生就這樣一段一段走下去
現實是殘酷的...台灣出生率不管如何...一出生就先掛負債...有錢人出生就先是淨資產....台灣政策如果要走向美國一樣....仇富的話....無言....教育是國之根本....如果教育都變成有素質或資源差別....那這是對的嗎?年輕人真的無需買房....但政府有提供穩定的住宅給人民住嗎? 不用看房東的臉色...=================================================================以前的長靠們努力是會有收獲...現在年輕人的努力只是為了滿足基本生活...隨著教育的普及後...人人受教育...所產生的結果是競爭力一直輸別人...實質薪資水準一直倒退...收入房價比乖離不斷增大...資方市場不斷侵蝕勞方市場....最後的代表....政府侵蝕人民的儲蓄(用盡一切辦法)=================================================================看了版主的文章...我只能想像是我在看一個勵志書籍罷了~但能改變這悲情的環境嗎? 政府能改變以前的包袱嗎?基本工資可以用 22k直接立法起跳嗎? 22k立法 來面對現在台灣的物價很過份嗎?大學生畢業出來工作...難道已經淪落到真的要用22k立法來打壓資方了嗎?年輕人現在是真的不需要努力存錢買房....努力去改革還比較快一點...要不然玩到最後....有錢人佔台灣5%人口....窮人95% 直接推翻政府...來個資產重分配...國家重新再來一次公平競爭....這像話嗎?
top8879576 wrote:版大文章看似合乎現實...(恕刪) http://udn.com/NEWS/READING/X5/6752578.shtml這是摘取楊照今日在聯合報的文章!我對於此段討論,也有一絲的感觸。身為六年前段,即將邁入四字頭的社會人士,在工作職場工作也已近十年,與老婆共同奉養母親,已婚,家中有一對剛出生的兒子,每月還必須要給我岳母家用。家中剛剛才換一間新房子(中古改),舊房子還在繳房貸,貸款壓力不可不大!我與內人一天的花費極少,但是,仍會去看看電影,逛街(只不過都沒買!)我說這麼多,只是想呼應前輩的說法:自立自強!我的一位學弟,文科出身,退伍後自費到資策會研修程式設計,初期工作也不穩定,可是,日前已然於新板特區買屋,一個月連加班大約有六萬,雖辛苦,但他還取得街頭藝人的身分,試問,現在還有多少新鮮人願意像這樣先蹲後跳的過日子,他跟我都沒拿iphone,衣服也都是挑選平價大方的普羅服飾,但對於自我的成長投資,卻是絲毫不手軟,這樣的撙節度日,量度預算,又是高喊22K的年輕世代所無法想像。我很認同前輩所說:北市買不起,你就買邊陲一點的地方嗎!車子養不起,先騎摩托車嗎!真的不要妄想一步登天,但一定要有目標、有步驟。
pottokao wrote:其實上一代某些程度還是比這代強上一代遇到這種情形早跳出來搞運動了! 是說五年級的嗎?這個我在讀書時代,當兵,剛出社會,聽過酒後吐真言的訓話學長,幾乎都是50年次左右的哥哥大學錄取率30%以下,好消息是大學生有3成是台清交成>>>現在呢?台灣的政治能量和社運熱忱,要感謝的主要年代的確是他們但是有多少人記得他們的失落?84年的雙春雙雨水,好像被緊接的江南一清和十信澆熄沒人想到:十信和亞洲的事情,卻是大多頭的序幕86年前後,問一下模板工的日薪吧,行行都賺!>>>現在幾乎都是大學畢業,[沒田拖犁]跟[挑工作]哪一種人比較多?86年前後在讀研究所.當兵的男人...誰不逢人就說[我同學他就沒考上XXXX,然後現在OOOO]在校園,在早點名看著股市.房市倍數增值(那時期貨和匯市是一般人不能買賣的)看著成交量破表,又是多少生不逢時的感嘆那些5字頭的,多的是恨透3字頭的剝削+4字頭的欺壓[失落世代],托辭成份居多;企圖以群體認同,對不當生活內容彼此救贖也有5字頭的,選擇讀書到30歲,剛好回來接住台灣電子業的黃金期...到底誰聰明?我聽過更多醫生,在感嘆醫院30萬月薪的血淚史,近三成薪資又要繳稅因為他對照的是健保前,[兼職開業]+[執行業務,核定所得]的年代企業主無良,無薪假的事,如果那麼深惡痛絕,建議:有一天,大家能當老闆時,不要幹得太血腥355.1萬窮忙族的新聞,建議看看就好...這裡頭有多少人,高薪低報,投資所得未計入?拿著人力業者的行銷調查,媒體無稿可發的嗜血分析,政治人的揮舞大旗...看官,可以用點大腦嗎?還沒說到,裡頭有多少人,家庭資產所得的恐怖貧富差距,最大的問題在資產的建立;資產的建立與否,在長輩的遺澤和個人理財我個人自我期許是知識份子,是中產階級;但是人在台灣的我更清楚:就算收入排序在中段,我的資產還是在後段班只是我不可能選擇放棄,因為比我更缺乏生存資源的何其之多!感謝雙親給我健全身心,供我求學,雖然沒有收到任何一分財產但是,我會努力,能給下一代留住基本的財產當然,挑工作而失業的,月光族,3C愛用者,年輕的玩車族...是不太可能體會這些言論而他們揮霍之餘,誰會體諒他們的困境? 至少不會是我.
不要看一些抱怨與負面的文章,這些東西對我們是沒幫助的。每個有年齡的人不是都這樣走來嗎?你以為每個有年齡的人在台北都有房子嗎?無殼蝸牛的也一堆,所以不要去抱怨什麼房價太高買不起的問題了,如果全國人都這樣抱怨房價高,又要住台北的話,那台北的房子不漲才怪呢?其實我發覺擁有台北市房子的人很多都是外來客,為何這些從外地來台北生活的人反而容易擁有台北的房子,而能享受房價上漲的甜果呢?從中南部來台北工作並不容易,開銷大,食、衣、住、行都貴,要存錢真的不容易,但出外工作的人若工作家庭穩定的話就會有落地生根的想法,所以買房子讓家庭更穩固就是出外人必然會作的事了。當我年輕來台北讀書時,到淡大找同學經過士林時都想,若能在這裡有個房子該多好啊,那時也覺得在台北市擁有房子是天方夜談。10年前因工作與結婚需要,還是買了台北市的房子,當時也想不到定居台北市沒想像中那麼難,當然房子陪我們生兒育女,讓我們工作方便而事業順遂,當然其間的刻苦耐勞與犧牲奉獻是不足外人道的,尤其太太現是外商公司負責人,每天工作超過12個小時,每月要出國兩次,其中辛苦只有當事人能體會。我們不是土生土長的台北人,現在已定居在台北市,經過10年從無到有的辛苦奮鬥,我們已有兩棟台北市的房子和不錯的經濟條件,想不到10前因在南部快混不下去,不得已因緣際會才到台北市來工作的我們現在居然混得比大部分當地人好,所以說凡事不要妄自菲薄,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堅持奮鬥目標,不畏外在環境變化而能因勢利導,這樣一定能成功的。如果凡事怨天尤人,怨時不于我,就跟西楚霸王項羽一樣,要死了還說「天將亡我,非戰之罪也!」,那就撿角了,無藥可救了。
每次到大賣場,看到年輕的收銀員快速地幫我們結帳,心中的想法是我們的社會之所以能夠正常運作,真的是一大群收入中下階層的人撐起來的,我感激他們付出勞力.如果每個人都像富爸爸裡面的方式做包租公,誰來做其他事情?社會能運作嗎?所以我謝謝他們.我同意樓主說的年輕人買不起房就不一定要勉強去做,因為世事無常,所以年輕人不要去管現在的遊戲規則,就放手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如果買到台北市的房子是喜歡的事,那就努力去做),去愛自己喜歡的人,以後回頭來看就不會遺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