渦輪起秋豬 wrote:
說的是沒錯~但是"機...(恕刪)
早上偷空回應一下.
鞭是不必,但講的也未必對,機率是否真的這麼低?
我家就兩個,我和我弟.
我兩人至今和有錢人沾不上邊,不過3000這個數字對我們來說並不大,已經都超過相當多了.
都在1.5倍以上了吧.
我是5年級中段班,他是5年級尾段班.
我連讀書都是助學貸款.在民國70幾年的年代,這麼沒錢的人還真不多.我弟則是醫學院公費生,免學費.
重點是,我們都很算很會讀書的,這是我們翻身的踏板.
當年我就是你瞧不起的人,民國86年買間台北市不到700萬的房子,還要借300多萬.
父母就是窮人(註),沒辦法幫我們.
在這10多年中,我離開人人稱羨的大公司出來開業(我是專業人員),吃了不少苦頭,但也在一些機會中站起來.
買房欠的近400萬沒多久就還清後,以後收入更以數倍的比例成長.
嚴格的說,我的資產增加幾乎全部是上班賺的,因為嫌房子貴,一直在等時間換屋,所以未能在低點再購入第二棟.
當年買的房子大概也漲了500以上吧,但和我的資產增長完全,完全的不成比例.
或許幾年前看準時機再買棟3000的房子,大概又賺了2000以上了吧.
但見過房地產低迷十年的寒冬,深信這一天會再來,所以不願冒然下手.
且以目前狀況來說,我已沒必要操作這種財務槓桿,因為看錯反而會抵消我這些年的努力.
我弟呢?夫妻兩人都是醫生,且弟妹極會理財.兩人的收入相加已然不少,又在股市大幅獲利(民國92年~96年那一波).
他們4年前台北市高級地段買的3900萬房子,房子本身漲了一波不說,且現在手中的動產早已超過貸款部位不少.
不靠父母辦不辦得到?我們都出社會不到20年,各用自己的方式,也不一定靠投資房產.
夠努力是真的,我如果沒有夠好的學歷,且考上專業人員證照(國家考試的,xx師),老弟不是醫師的話,要翻身還真不知有何其它辦法.
但我們倆聊天時也認為,若各自都晚出生個10年,即使一樣的努力,也未必有此機會了.
註:我家當年窮的原因就是借錢買地蓋房子,且老爸的工廠收了,又不願賣出當年的新房子,所以全家咬著牙吃苦.至今雖然房子舊了,但大安區捷運站200公尺的附近的一樓店面,和上面的住家加起來,也讓父母覺得苦得有價值.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