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S: 不一定!! 要看地段. 例如大溪龍潭一堆人10年前買一千萬新別墅, 現在還只漲回800萬!!
但是台北市大安區1997年買中古屋50萬/P, 現在已漲到80萬/P.
2. 房市崩盤,你堅持不買房,堅持繼續存錢,你是真的很聰明嗎?
ANS: 不一定!! 要看自己的負荷能力.
現在房價高漲, 自己負荷不了. 但是幾年後房市崩盤, 如果自己屆時有能力, 買房意願會大增.
最怕的是因為經濟崩盤而造成房市崩盤, 使得自己失業了, 屆時我幸運的有這幾年的存款可以過活.
但是如果我沒有存款, 就算我之前有買房子, 我會付不出貸款來.
樂觀的看待房市穩健上漲, 但也悲觀的看待有人斷頭.
3. 那現在買不買房?
ANS: 看看現在的房價, 對照自己每年的各種收入, 自行評估被斷頭的風險大不大?? 再做決定!!
4. 幾年後房市崩盤, 買不買房??
ANS: 屆時房市崩盤, 對照自己每年的各種收入, 還有看看自己約當現金有多少, 再做決定!!
如果我是幸運的沒被裁員, 或者我是公務人員, 很大的可能會買房.
5. 錢會貶值, 會被通貨膨脹吃掉, 不買房嗎?
ANS: 可以買的東西有很多, 可以用現金全額付清, 買房我沒辦法全額付清, 就會像是用融資做股票一樣.
如果錢迅速大幅貶值, 除非像辛巴威一樣, 不然我還是比其他人可以過活下來.
如果像辛巴威一樣, 也不需要再討論錢會不會繼續貶值?? 要不要買房?? 直接革命比較快!!
當然貨幣狀況會影響不動產的價格,
但我個人認為真正能讓房價維繫它的價值還在於所在區域的發展狀況,
相較於政治中心和商業都市的台北, 15年前高雄有楠梓, 前鎮, 小港, 甚至鄰近的大寮都有加工區, 前鎮, 鼓山和旗津都有水產品加工業的叢聚, 整體來說就業狀況是非常穩定的, 而且只要有公司行號設立, 人民就業充分, 加上當時的高雄港的繁榮, 整體來說市民對自己的未來是具有信心的, 這樣的信心很容易就會投射在整體的消費行動和置產的意願
但是15年之後, 台北市多了內湖, 南港, 加上附近的新店, 中和, 汐止, 甚至關渡好幾個科技業叢聚的產業區, 所以在就業機會的提供, 新設行號的增加上面都有顯著的成長, 但是高雄的幾個工業區都是處於衰退, 有的工業區現在的廠商家數甚至不到全盛時期的1/3, 也許失業數字的差異只在於幾個%而已, 但是那影響信心的效果卻很明顯, 這些信心包括置產和消費的信心
所以15年前高雄市和台北市的房價差異不到兩倍, 但是在2010年彼此之間就差異到了五倍, 同樣的一千萬在1995年投入房市, 到了2010年投資高雄的大概只剩六百萬, 但是投資台北的卻變成三千萬, 中間的差異就在兩個地區的發展狀況不同, 造成不同的市場信心而反映到房價
所以當台北市推案一坪一百萬的普通宅可以在潛銷期的時候就clean, 高雄市喊40萬一坪的豪宅賣了三年還賣不到三成, 這就是 "心理" 因素讓這些有 "資金" 的人認為台北的房子還會漲到兩百萬 (預期還會漲), 高雄的房子40萬就到頂了, 也就是在不同的心理因素考量下, 讓同樣是房地產在不同的區域呈現不同的價格
甚麼樣的原因造成這樣的心理? 自然是 "對於該地區的發展前景期待" 和 "推測其他資金的走向" 所帶來的預期心態, 這個預期心態就決定了他的投資方向
___喬飛____囧rz___ wrote:
再15年後 搞不好...(恕刪)
當嚴重分配不均時, 通常要用很激烈的手段重新分配.....
簡直是危言聳聽!還是你是老共派來的間諜?不然你怎麼再宣揚共產主義?!
要小心喔,不要曝露身分~
早期的"土地改革",主要是外來政權-國民黨想藉此奪取財富,還有爭取廣大民眾(通常都是窮人)的支持,才會搞出這套~現在哪來的外人政權?
更何況,當時有點智慧的人,拿土地換來國營事業的股票,現在都更有錢了!(台泥的辜家就是個例子)
誰說重分配就一定吃虧?如果辜家不是拿土地換來股票,今天也不會這麼有影響力!
試想,現在有大片肥沃的農地能有錢嗎?
只是,現在有這種需求嗎? 現在名下沒房子的人是少數人!少數人如何去對抗多數人?
不要做夢了!
再說,法律向來都是有錢人訂給窮人使用的,所以哪可能出現什麼你說的,有錢人突然瘋了,要他們養的立法委員訂個法律說土地再來重分配?別傻了!
現在是連奢侈稅都不敢向建商開刀了,為什麼以後就敢?
你真的太有想像力了!
你就算是支持民進黨,選蔡英文當總統,難道民進黨背後就沒有財團、金主、有錢人嗎?
他們背後支持蔡英文、民進黨的目的是要讓他們的財產充公,再重新分配?
除非今天台灣被外人政權占領、統計,否則你說的財富重分配根本不可能會發生~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