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

張金鶚說大眾對房地產資訊不透明

tkboxlee wrote:
OH~
建商賺錢
通...(恕刪)




所以妳真的瞭解整個產業的結構嗎?妳只是被建商催眠的那些人而已!!

只要市場對房地產有一定的需求,房地產業都會賺錢

差別是在:

高房價是建商賺到爆而已,房地產業的其他公司小賺,然後消費者因為把錢卡在房地產,所以沒有餘力去消費其他產業的商品。這就是台北市的情況,台北市文教育樂業是台灣最發達的,但是和其他國家的首都比起來,是遠遠落後的。

只要有案子,低價位鄉鎮區的建設公司還是能賺,房地產業的其他公司小小賺,消費者有餘力去消費其他產業的商品。類似台中市。

房地產業是火車頭產業沒錯,但是一旦房價高到擠壓消費者對其他產業的消費時,賺到的只有房地產業的人,而其他行業與消費者就必須付出代價!!!

那建商賺,是到底誰獲益??是老闆賺走而已吧,多數的公司員工有賺很大嗎?

房地產高漲,獲利最大的是房地產公司的老闆而已!!!



假設有一千萬的預算購屋。

如果房價九百萬,那他裝潢的費用只能在一百萬之內,可能房屋裝潢很陽春,居家的品質差。賺到的大多是建商老闆。

但是房價七百萬,裝潢就可以花到三百萬,他的房屋裝潢可以很有品質。賺到的是裝潢相關產業及消費者。

所以低房價對房地產不利嗎?別說笑了。

低房價只有對建商老闆不利,賺不到暴利而已。



新社區住戶的進駐當然對該社區有益,不管是高房價或低房價,住進來的人就是同樣的戶數,對經濟的幫助也是一樣的。

高房價對社區好?住戶高比例的錢都在交貸款了,還有很多餘力去消費社區的產業嗎?



房地產的發展對經濟是好事,

但是高房價會使消費者抑制消費其他的產業,抑制其他產業的發展。




chengc01 wrote:
博傻理論 (grea...(恕刪)


原來還有這種理論,感謝您讓小弟增廣見聞.

難怪建商投資客媒體唬爛不打草稿,本來就是要
找下一個笨蛋嘛.會被騙的就是笨蛋,如果沒人
被騙,只好自己悶聲當笨蛋了,有趣有趣.
xieb wrote:
原來還有這種理論,感...(恕刪)

看大大的發言紀錄, 幾乎整天掛在01喊空
有時間應該出去增廣見聞也增加口袋實力
就不會窩在這裡擔心哪天被當成笨蛋

吃草的小羊 wrote:
看大大的發言紀錄, 幾乎整天掛在01喊空
有時間應該出去增廣見聞也增加口袋實力
就不會窩在這裡擔心哪天被當成笨蛋


討論請拿出專業跟證據,大家彼此交流觀念,都是很有收穫的,口出惡言不會贏得別人的尊敬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本人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吃草的小羊 wrote:
看大大的發言紀錄, ...(恕刪)


感謝您的關心,您多關心自己吧...

擔心自己變笨蛋,總比已經是笨蛋
還等著要抓下一個笨蛋的人好,您
說是吧?

另外,窩在這邊一直看多就會比較有
前途嗎??

04330 wrote:
新社區住戶的進駐當然對該社區有益,不管是高房價或低房價,住進來的人就是同樣的戶數,對經濟的幫助也是一樣的。

高房價對社區好?住戶高比例的錢都在交貸款了,還有很多餘力去消費社區的產業嗎?


高房價的社區,住戶應該大多是支應得起這樣子房價的人
若社區住戶大多數的都是高比例收入在繳貸款,就有點奇怪,只能說他們買到住不起的房子。

同一個區塊,總是有一些「地區名宅」,房價比較高
相對的住戶經濟能力較佳,對於社區公共環境維持及管理費支付上比較願意多關注
社區的整體品質確實是會比較好的。

用一千萬購屋的人,也許會用一百萬裝潢,
但用七百萬購屋的人,不會用三百萬裝潢。

買房子要看自己的能力
在能力範圍內
儘量選擇優質的物件

說現在年輕人買不起大安、信義區的物件
據此推論房價過高,這樣是不盡合理的
年輕人買不起台北市大安信義是正常的,
買不起,可以看萬華、文山,台北市都太貴,就應該看台北縣
台北縣也太貴,就再看遠一點的,林口、桃園、汐止、基隆
當年我第一次購屋也是買不起台北市的房子,最後是買在桃園

只是很有趣,到最後,大家還是會很希望買回台北市
努力工作了幾年,賺到了一些錢,就還是找台北市的房子
錢比較多的,去找精華地段、找新屋
錢少一點的,去找比較遠一點的、找二、三十年中古屋

這樣子的想法,造就了「永遠都嫌貴」的台北房價
總是有賺到錢的人,想買進台北市
想買在台北市,想辦法賺到錢來買吧
sapphire wrote:
用一千萬購屋的人,也許會用一百萬裝潢,
但用七百萬購屋的人,不會用三百萬裝潢。


我想他要表達的另一個意思是,如此一來,
這個購屋者就多了200萬的資金可以用.
或者是,這個購屋者就可以少一些自備款.

省下來的200萬,以20年的房貸來算,撇開
複利通膨那一堆因素,每年多10萬可以用,
利息還沒算.這些錢就有機會消費到其它產
業上.但如果買到900萬這個價格,賺就都是
建商的老闆賺了.
大家講的都已經切入重點,財富不均與財富集中在少部分人或產業的結果就是像某些東南亞或中南美洲國家一樣,經濟起不來。

資金排擠的效果造成經濟不活絡,稅收減少,政府投入公共建設的錢也就變少了,於是大家生活品質起不來。

同樣的,大家辛辛苦苦賺的錢也落入財團與建商手中,更加重了他們對於政府的影響力,於是變成了今日我們所見到的去年還唉唉叫跑去總統府要政府救他們,現在又在大放厥詞台灣房子便宜啦,之前還有人喊連美國那個川普都想要來台灣投資(我忘記那個傢伙喊的,真XX的白癡)。搞不好那一天連BILL GATES都會來台灣投資房地產。

這些人一點社會責任都沒有,講好聽的是作行銷,講難聽的是個大騙子,可惜的是,今天在台灣,貪污幾十億,虧空上百億的都沒事。騙大眾買房子賺幾十億、幾百億,跟金光黨差不多的,卻每天可以吃香喝辣,而小老百姓卻是省吃儉用地供養他們。

我不是要喊空,而是希望能夠有一個健康的社會經濟環境讓整個台灣可以有希望。當年輕人出了社會,家無恆產,還可以靠雙手去完成有家的夢想時,這社會才有希望。

當這種希望變成只能想,做不到時,像那些貧窮國家一樣,誰還願意認認真真的做事,社會將一直停滯。日本的尼特族就是這種情況下的產物。

而原因在於建商財團的合法欺騙,政府的助紂為虐。

同樣的一句話,這些建商,也沒有那種卡稱,卻要喊到一坪三百萬將台北推向國際水準的房價,媲美倫敦、紐約才甘心。

看在我的眼裡並不是嫉妒建商賺大錢,而是替大部分辛辛苦苦背房貸的民眾可憐。為什麼我們所得比不上日本、香港,卻要用同樣的錢去買品質還比不上的房子呢。是誰的錯?

-----------------------------------------------------------------------------------------------
話說回來,目前大家擔心政府印錢希望度過經濟危機,也會造成通澎的副作用。這是確定的,我只是覺得政府
更要做的是把產業平均化,也就是說將這些多印出來的鈔票想辦法導引到各行各業中,而不是到最後集中到某些
財團手中,這樣一來通澎的力道將會是嚇死人的。

建商所享用的政策好處在這幾年下來,已經是太多太多了,如果這一波再讓錢流到趙某人手中,恐怕這傢伙又要
搞出更多笑話讓我笑說不定。

趙某人對於下包之苛刻,是出了名的,所以錢到他手中發揮不了太多乘數效果。同樣的,錢集中到少數人手裡,
乘數效果一定少的可憐,這就是當初消費卷要解決的問題,同樣地當初DRAM要政府出資協助,政府不做也是對
的。現在的高鐵,就是無恥的建商踢到鐵板的一個最好例子。

所以我一直說,不是不報,只是時候未到。

實在是看Xieb大大和苦行僧大大兩位一長串的對話
個人認為苦行僧大大還比較言之有物
可是xieb大大的內容淺少外還嘲笑對方沒程度
這也是口出惡言, 我只是反諷回去
是不夠禮貌, 但確實是個人內心的感受
但願意說聲抱歉
吃草的小羊 wrote:
實在是看Xieb大大...(恕刪)


呵呵..原來如此.

我和他的仇,早在這篇之前就結了,該說的我都說過了.
我不介意你認為他比較言之有物,so what?我還不是
得忍受他一堆莫名其妙的指控呢??一會兒說我沒房,一
會兒說我對某特定區域的炒作就比較能忍受,我也一一
舉証出他的不實指控了,換做是你,你會想和這種人理性
討論下去??

很抱歉我就是這麼直,和什麼樣的人說什麼樣的話.要理
性討論,我會和值得理性討論的人討論.如果傷了你的眼
,我很抱歉.
  • 4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