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2020年1月出生人口公布,沒有最慘只有更慘,來到了史上最慘,房市未來剛需購買力堪憂!

tany3472 wrote:
哇!登大,這段講的實在太好了,
原來結婚率降低,可以大幅提高租屋率,
一整個腦洞大開,受益良多。

過獎嚕!這只是國小的數學【雞兔問題】,不管有幾隻腳,都是算在同一籠子裡面。

所以新生兒的多寡跟租屋市場沒關係,再多的新生兒也是跟爸媽住,不會另外再租房子。
登卡普 wrote:
不要鑽牛角尖一直把問(恕刪)


哈!哈!

真要認真談這話題,可以就兩個方面來談:
1.少子化:如果有去觀察就可以知道,這些年來由於多元價值勝過傳統價值,很多已達甚至已過結婚年齡的男女,不再視結婚,不再視生子為人生必經之路。

2.死亡人數:這幾年死亡人數,一年比一年高,今年已超過出生人口,這代表的意義是什麼?
那就是由繼承獲得房子的數量,已慢慢增加,目前已達半數(未來可能超過)因結婚生子,買房的剛性需求。

再加上,老屋使用年限超乎預期,新屋持續的蓋,交通建設持續進行,新的重劃區也持續開發,你想,幾年後的可住房子是會過多?還是過少?

當然都會區,尤其是蛋黃區的房子,一定是搶手、不足,但因交通建設,市區的範圍是不斷的在擴大,所以可替代性會增加。
MICHAELCUB81 wrote:
哈!哈!

真要認真談這話題,可以就兩個方面來談:
1.少子化:如果有去觀察就可以知道,這些年來由於多元價值勝過傳統價值,很多已達甚至已過結婚年齡的男女,不再視結婚,不再視生子為人生必經之路。

2.死亡人數:這幾年死亡人數,一年比一年高,今年已超過出生人口,這代表的意義是什麼?
那就是由繼承獲得房子的數量,已慢慢增加,目前已達半數,未來可能超過因結婚生子,買房的剛性需求。

再加上,老屋使用年限超乎預期,新屋持續的蓋,交通建設持續進行,新的重劃區也持續開發,你想,幾年後的可住房子是過多?還是過少?

你設定這兩個方面 → 少子化 與 死亡人數 ,太過於模糊不清,容易陷入鑽牛角尖而無解。

我稍做一下整理也是兩個方面:1.戶籍人口,2.流動人口,如此區分比較能接近實際需求。

1.戶籍人口【雞兔問題】:也可以用一個蘿蔔一個坑來形容,但是首先要把採樣的對象雙腳上鎖,讓他不能自行移動,否則樣本的數據就會不準,數據不準就等於採樣無效了。

2.流動人口【水流問題】:這是最接近現實需求的數據,民生四大必需品食、衣、住、行,最重要的就是吃,而要滿足吃的條件就先要有工作,因此工作機會便成為食、衣、住、行先決條件,觀察六都的工作機會,全台灣都在漂,唯有台北市一枝獨秀爆增百萬大軍

房子可以繼承沒錯,老房子可以拉皮整修也對,重點是地點要在都會區才有人愛住,會有人愛住的才可以叫做房子,沒人愛住的叫做廢墟,偏遠地區的房子就是叫做廢墟,廢墟就只是在這場人口大洗牌中,燃燒自己照亮都會區的祭品而已。

PS:重點是居住地方的工作機會,不是房子的繼承,也不是房子的新舊!明白?!



人口負成長 wrote:
少子化已經對房地產產(恕刪)

是否說到痛處讓你語無倫次.........
看不懂打什麼
你在這裡再喊50年看房價會不會跌
趕快買
登卡普 wrote:
你設定的這兩個方面 (恕刪)


聽說科匹的房子目前市值約六千萬(有報導幾年前,行情好時,樓上樓下鄰居曾交易至近九千萬,這幾年已無此行情)。

有六千萬的人會買嗎?

當然有些人會買,有些人不會買。

看漲時,有投資客會買,有自住需求的,有人也會買。

以上兩者,甚至在需貸幾千萬元情況下,都還有人會買(科匹就是)。

但當看壞未來時,會買的人就少很多了,連買的起的,也未必會買,有自住需求的,也可能會選擇價錢只要一半,甚至不用一半的新北,這就是有Peng大說的“房產攻略,信心才是一切”.

另外就是繼承,死亡人口中,台北市可不會少,算算看,未來每一年,台北市的老人會有多少人死亡?會騰出多少房子?

再來是替代性,現在交通建設,及因此而生的重劃區,就是讓替代性增加!

未來幾年,雙北人口不太會少多少,但新屋也持續再增加!桃園也是!

有居住功能的房子或有利用價值的土地,當然不會毫無價值,但當沒那麼缺時,或認為沒那麼缺時,就不有那麼多的人,花大錢去搶!

再搭配現實面,這是台灣過去幾十年,從未出現過的狀態!
都現在進行式了還沒影響

今年1-2月就直接少4800人,很多鄉鎮總人口都還不到5000人

用點大腦去想都知道影響已經開始擴大

再配合上這次疫情跟今天的台股大斷頭,房市主跌段恐怕要拉開序幕了


其實我並不是絕對的死空頭,信不信由你,這波絕對是主跌段,別太早進場,把錢當命

當然你可以獨排眾議繼續看多,反正錢是你的不是我的

盯好法院法拍屋數量跟不行的建商倒閉新聞就對了,讓子彈繼續飛一下







內政部統計,早在2007年,全台368個鄉鎮中就有118鄉鎮進入自然人口負成長;2018年「生不如死」鄉鎮高達241個,占比達65%。其中,台東縣長濱鄉為過去12年間全台最「生不如死」的鄉鎮。計算方式為取2007~2018年間全台各鄉鎮的自然人口成長率平均。(註:扣除高雄市甲仙區,因2009年莫拉克風災意外)

台灣人口減少,正失速墜落中。國發會推估,2050年人口恐將跌破2000萬。野村綜合研究所副總經理陳志仁推估,屆時,台南左鎮區、新北平溪區、高雄田寮區、高雄甲仙區等偏鄉人口將驟減50%以上,恐面臨滅村危機。

悲觀的是,台灣人口消失的危機,恐難逆轉,執政團隊是否已做好準備?

衝擊一,少子化將衝擊教育!

過去廣設的大學,首當其衝。教育部推估,109學年度,大一新生數預計將比108學年再少2.4萬名新生,若將缺口全數集中在後端學校,恐有40所大學招不到任何新生。

若放眼未來十年,大學新生數更預估將一路從24萬,陡降至16萬人。而這30%的學生缺口,該如何填補?空蕩的大學校園,又該如何轉型?

衝擊二,勞動力將愈來愈缺!

戰後嬰兒潮陸續退休,加上出生人數持續下降的雙重擠壓下,人力市場將大失血。根據勞動部統計,台灣工作人口正以每年平均減少18萬人的速度,一路下探。

國發會預估,2020年初,我國還有72%的工作人口;但到了2060年時,全台工作人口將僅剩下50%,當中,還有約1/4的人口,年齡是介於55至64歲之間,到時台灣勞動市場之艱困,不言而喻。

衝擊三,新貧戶湧現!

高齡社會下,獨居老人和退休族比例遽增,而這些族群恰恰也是「貧窮」的高危險群。

根據薛承泰的研究指出,台灣過去的整體貧民率介於5~7%之間,但老人貧民率卻相對高出許多,約介於13.8~17.4%之間,等於比整體貧民率高上約2.5倍。

衝擊四,出現財政黑洞!

隨著醫療技術進步,台灣人口平均壽命延長,退休人口激增下,年金保險恐成財政黑洞。

2014年小英政府上任以來,雖然成立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卻僅調降軍公教的所得替代率。薛承泰指出,照當前支出的速度,35歲以下的軍公教人員,仍會在28年後面臨退撫基金破產。

如何在不挑起世代對立的情況下,溫和改革,是執政團隊要面對的嚴峻挑戰。

衝擊五,長照支出大增!

衛福部推估,2026年我國老年人口比例將超過20%,迎來「超高齡社會」,平均每三個壯年人口,就要扶養一名老人。

國發會更預估,2025年,全台將有半數家庭出現長照需求。屆時龐大支出的財源從哪來?服務據點夠不夠?長照人力又該從何而來?

薛承泰更一針見血地說,人口變遷趨勢下,「高教危機」「勞力短缺」「貧富不均」「長期照顧」與「年金改革」將成「無法迴避的五大挑戰」。

67偏鄉,已深陷「生不如死」的流沙
此外,「生不如死」也加劇城鄉落差。陳志仁指出,地處偏遠加上經濟弱勢,鄉鎮年輕人出走,造成人口密度降低;政府更不願意投入建設,形成惡性循環。這些經濟弱勢偏鄉,往往也是最「生不如死」的鄉鎮,例如台東長濱、玉里、成功;或是位處深山的田寮、甲仙、左鎮。上述鄉鎮人口密度都低於全國平均1/5,符合國發會對偏鄉的定義,依此標準,台灣還有67個鄉鎮,恐陷「生不如死」流沙中。

「靠自己不行、靠政府也不行,這才是真的『生不如死』,」陳志仁強調,再不改變,台灣城鄉差距將持續擴大。2050年,這67鄉鎮總人口數將銳減至不到50萬人,可怕的是,這67個鄉鎮占台灣面積58%,意即,台灣將有一半國土變鬼城。

若政府不改變現有的治理模式,如今長濱、左鎮、平溪所面臨的困境,將持續在台灣另外的60個鄉鎮發生。
MICHAELCUB81 wrote:
但當看壞未來時,會買的人就少很多了,連買的起的,也未必會買,有自住需求的,也可能會選擇價錢只要一半,甚至不用一半的新北,這就是有Peng大說的“房產攻略,信心才是一切”.

另外就是繼承,死亡人口中,台北市可不會少,算算看,未來每一年,台北市的老人會有多少人死亡?會騰出多少房子?
再來是替代性,現在交通建設,及因此而生的重劃區,就是讓替代性增加!

未來幾年,雙北人口不太會少多少,但新屋也持續再增加!桃園也是!

你說的這些跟實際的需求完全扯不上關係,首先購買能力跟需求就已經是兩回事,沒有錢有

需求有啥用?最好笑的就是繼承,非親非故的想要繼承?阿狗死了換阿貓的小孩繼承嗎?

要繼承也是所有權人的後代子孫在繼承,騰出來的房子關魯蛇什麼事?再來交通建設也很搞

笑,要形成完整的交通路線及一個機能充足的重劃區,少說要30年以上你知不知道?

不過話說回來,買不起都會區當然是被洗到外圍去啊!全都擠進來是想變成【貧民窟】哩?
火神大大 wrote:
都現在進行式了還沒影(恕刪)


1.人口減少是事實
2.台股主跌段是事實
3.引用文章寫的很貼切,也都是事實

但,
這些跟窮魯買不起房有關係嗎?
窮魯會因為這樣變有錢?
窮魯會因此買的起房?

窮魯的問題,
就如同陳志仁提到的偏鄉問題,
「無解」。
為何這麼說?
「因為窮魯的資源被富人搶走,如同偏鄉的資源被台北市搶走一般」。
「窮魯跟偏鄉有著同樣的命運」........

想進一步瞭解,可參閱我之前文章「偏鄉青年之悲歌」。
tany3472 wrote:
窮魯的問題,
就如同陳志仁提到的偏鄉問題,
「無解」。


窮魯的問題來自於「能力」跟「稅制」,
會變成窮魯,就是因為「能力太差」,
「窮魯」適合生存於「高稅制國家」,
藉由「高稅制衍生的社會福利來養他」,
偏偏「台灣是低稅制國家」,
「窮魯」在台灣自然過的很辛苦,
但是,改變稅制?
難哦!

所以「窮魯的問題」,
只能找個郊區蓋社宅「放著它」,
「不要吵、不要作怪」,
解決了嗎?
沒有,先擱著而已⋯⋯
tany3472 wrote:
窮魯的問題來自於「能...(恕刪)

這裡只有魯套,套套,套套酸民,有窮魯嗎?沒錢誰會上01?你自己是房東應該知道這道理
你說台股主跌段是事實,若真的只是主跌段,那未來會如何?這你懂
若真的是主跌段,那末跌段就已經是人口負成長了
外資又大賣超,心情真好
  • 1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