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zechiny wrote:嗯~~我不知道要怎麼騙沒錢買車票的人上車耶~~...(恕刪) 就像建商、銀行跟他說,我先借你錢呀,你可以30年~40年慢慢還。你那麼年輕,一定可以還完的。(反正最後沒錢還,倒霉的是他)
基本上,每個世代,自己買房都是壓力,年輕人,林北買房時,利率9%(公家機關的的18%就是以利率兩倍給公務員的,懂嗎)9%是起跳,當時,分行經理決定一切,所以為了可以100%貸款,我付了9.75的利率。當時沒有現在30年房貸,只有15跟20兩種,也沒有所謂了寬限三年先交利息這種事,請您算一算,我每月固定薪15000,貸款18000,你敢賭再來說我們騙你們。我只有當業務,努力兼差,度過低薪期,到升官以後才好過點。現在領四萬五,讓你付四萬貸款你敢嗎?每個時代要年輕人買房都是辛苦的。好嗎!我買時26歲,剛出社會,臨居說他兄弟有房,但被倒,急著出脫。機會來時,看你敢不敢凹啦~
蝦米仔283300 wrote:那我問你有什麼可以做的? 最新趨勢的AI、生科產業,你鬥得過GOOGLE、AMAZON、騰訊還有美國前十大製藥公司? 這倒是真的。台灣有1/5的企業獲利能力跟定存差不多。很多製造業的利潤在3~4%。所以就會開始搞房地產開發。在金融海嘯之後進入職場的年輕人大概每月起薪比起學長姐會少個5000甚至更多。政府稅收也大受影響,所以也開始搞房地產衝稅收跟GDP。在這個情況下根本不可能給後面的人多好的機會。至於AI? 台灣本土的公司很多還停留在電子業的時代,軟體規模不成氣候。AI所必須具備的大數據更是缺乏,大家都是只能單打獨鬥。人才很多都被挖到陸商或外商去了。不過主要還是在於台灣目前的產業跟市場也沒辦法支撐足夠的應用。沒人沒錢沒市場沒資料,去美國可能還比較有搞頭,別留在台灣了。
剛出社會的年輕人 wrote:我是八年生 還在01...我們班上第一名念前三大碩士畢業 現在薪水也不過4萬3一年後他會派大陸我跟他說能不回來就不要回來畢業之後我也常跟高中第一名的保持聯繫,偶爾談起我們高中班上同學薪資水平低於三萬塊的,真的一大堆,我就不再說明聚我所知就我周遭存款不到一百萬的,佔9成我朋友年長些30歲的存款不到100萬的,也佔8成(恕刪) 你的話 我是沒太多意見不過看你的內容 你一定不是 台中一中 台中女中畢業的加油! 以前不如人, 以後追回來就好!人生就是馬拉松, 堅持到最後笑的才是真正的勝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