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oy4685 wrote:好奇問問樓主 1900萬是買在哪一區的北市預售屋啊?...(恕刪) 1900萬在台北市邊陲地帶差不多買個30坪吧。扣掉公設也沒剩多少,到靠進市中心動輒每坪破百萬,就只能買鳥籠了。
vivisquall wrote:假如換做是租房30年...(恕刪) 這樣好像比較划算。你還少算利息。他頭款已經給600多萬。在多賺兩年就夠付30年房租。30年後存下來應該有1500左右。退休夠了。 為了當天龍國的人。付出代價太高。30年都要這樣過。小孩長大才是花錢的開始。等省到付完貸款都快60。除了一個房子還剩什麼?
a277168 wrote:我的父母跟是跟樓主一...(恕刪) 我懂我懂!!我對於小時候沒有什麼跟爸媽一起的回憶的童年真的很遺憾 T_T"現在他們生第二胎了讓我更惱火XD(?!)每次都覺得小時候見不到他們, 現在則是他們有了一切後可以好好養第二胎, 直正的"養小孩"而長大的我卻再也沒有那種機會跟爸媽一起跟"家人相處"了 Q__Q"感覺很多錯過了就是錯過了..不是後面能彌補回來的不是說長大不能跟爸媽相處,而是沒有機會跟父母在以前時就墊出親情基礎, 也不知道"家"的感覺是怎麼樣,真的算一算, 晚我15年出生的弟妹跟爸媽相處的時間比我這活了快30歲的人還有多 Q口Q"而你長大了, 他們也不可能再把你當小孩子看了, 怎可能跟他們去什麼動物園水族館之類的郊遊啦Q_Q" (我的童年就是每天看著桌上的零用錢然後去附近買早午晚三餐一個人吃 Q口Q"然後期待爸媽帶我出去玩一次 哭)------ 以上是抱怨文XDDD反正我滿讚同大大說的, 為什麼要花錢買個房子不花錢買個家呢小時候的成長就那麼一次樓主的人生也納麼一次我相信孩子們絕對是希望爸媽陪他們久一點 多過於什麼1900W房子!!假如要為了下一代有更好的生活, 有很多方式, 不一定要買一個會讓小孩失去童年的房子 ˋ__ˊ!!
所有的行為都算是一種投資,買東西=投資自己,買房=投資未來和投資安定感,租屋=投資自由和金錢自主或是自我享受,每一個人的投資行為都有存在風險,買房有風險(跌價獲利率升),不買房也有風險(錢花掉了或是幾年後要搬家),樓主只是在做一項自己較有把握的投資行為,也許因為沒有其他的投資管道或是為了安定等等等等......總之給予祝福!我只想提醒樓主1.房子需要變成可動的資產而不是不動產,需要用一點時間體會彼此間的差異2.如果沒辦法進行複利或循環投資的項目,對大多數(吃頭路)的大眾來說已經知道這一輩子該賺多少錢和未來會過怎樣的生活3.積極尋找更加的投資模式或方法,買房存錢的觀念在沒賣掉前都賺錢或賠錢和你都沒有關係,因為房就是房不是錢,等錢到手了才是錢4.買房對你來說是消極投資還是積極投資(現階段應該算積極吧,但本質仍不夠積極),思考一下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喔)
先不論文章的真實性還有很多因為有了壓力成功的例子不如來想想另一方面銀行什麼情況下會讓借一千三百萬給人家買房(約估)第一是房子估價有這個價值另一個是還款能力的評估先講第一個問題如果房價持續往上 也許不是什麼大問題可是如果房價反轉或停滯或是銀行放款趨於保守 要求更高的成數那結果就不一樣了再講第二個問題不管一個人多會省銀行關心的還是你收入的穩定度還有還款金額佔收入的百分比我不清楚銀行的評估機制不過正常來講風險愈高 利率愈高(風險高的 低利的貸款比較難談 只能去談利率高的機會較大)如果樓主三年後可以穩定的月入十萬 (非固定的獎金可能還不夠降低銀行的風險係數)那貸款應該才會順利一點簡單的講樓主要在三年後順利拿到房子只能期待房價不要下跌然後盡量增加收入利率不要上升(還款會上升)如果有一個環節出錯貸款貸不下來那這幾年的努力就只是在幫建商做白工(有沒有人知道正常的情況下 月入多少銀行才願意借 1300 萬? 如果房子鑒價的 七成有 1300 萬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