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少子化嚴重 2030年前勞保不漲三倍就破產

A3950 wrote:
你跟本什麼都沒查只會亂講
公教月領兩萬以下 3000人
不知 公教月退加18%不用大學 國高中多的是八九萬
你不知只呈現你的無知
7萬乘 所得替代 (你不會不知吧)
加18% 已說國 你若簡單數學都不會那沒救

沒救的是你!你前面講勞工沒退休金,根本就搞不清楚勞保和勞退的差別,才會說出勞工被逼退,就沒退休金這種話!

還有,貼兩則報導給你參考:

2005年的報導:
外界批評改革案是「肥大官、瘦小吏」,民進黨立院黨團幹事長賴清德以中小學教師為例指出,任職二十五年者,上限訂為八五%,年資每增一年,增加一%,三十五年者為九五%,三十六年以上每增一年增加○.五%,最高四十年至九七.五%。休生效。在現行制度未改變之前,一個月能領五六一八五元(月退休金)加上二四六五九元(公保養老給付金額得辦理優惠存款之每月利息),共八○八四四元(如加計年終慰問金為八六○三八元)。
--------------------------------------------
2005年未改革前,中小學教師服務40年,才領得到8萬。我有親戚就是服務40年的老師,那次改革被砍了約4000元的樣子!

2011年的報導:
公務人員18%優惠存款改革措施,考試院審查會改採「本俸加一倍」案新制,未來退休所得不得超過現職待遇的77%至97%....這套新的公式,是退休公務員的「每個月退休所得」加上「每個月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利息」,不能超過本(年功)俸兩倍的一定百分比。依照公式計算下來,退休所得替代率上限,25年資的上限為75%,年資每增加1年,退休所得替代率增加2%,97%為上限
--------------------------------------
這次針對公務員,但是明顯看出所得替代率是「月退」+「18%」的上限不得超過97%。不是你認為的「月退」乘以所得替代,再加上18%。
han172189 wrote:
有哪位網友看得懂他在...(恕刪)



對有閱讀障礙的人
下列這表格 也屬困難 因兩週前 po 過有人還是一直撞牆
說總金額有差別

以營運維修成本來換算在運量,速度效率與彈性 (重大節日 可加車廂到四節)
其實輕軌是相對划算






ps 這表格是參照各國 當然在素有台灣奇蹟的地方
台中也是有傲人之處 如站體 一般 80 萬
台中硬是要多個零
有個屁用嗎




所以又解釋
總金額高 是因為要有 A 級路權 (這也要錢 看看別人擴間多少) 還要額外再另加徵收環狀土地 31億

結果有人就直接 160 -31 > 20 然後一直撞牆 一直撞牆


台中 高雄 甚至台南 應不應該有捷運 (非窮人捷運)

人口與區域人口密度就是指標
想不到有人記得 兩週前的 160-31>20
卻忘了整個討論脈絡 只能說 因腦用太少
轉的慢也忘的快

A3950 wrote:
根據前台北大學公共事務學院院長黃世鑫研究,平均每位退休者每年獲得的18趴利息補貼,以教育人員的32萬元最高,公務人員21萬元次之
原文網址: 18趴不公不義 全民吞不下去 | 財訊雙週刊 | 雜誌櫃 |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呼叫 han172189 請作答

怎麼我還沒看完連結的內容,你就改文啦?
文不對題,請問我要回應什麼?(扯東扯西,就是算不出如何領8~10萬?)

就算你要開新議題,沒關係,總要提出問題來啊!
你是要表達18%不公不義嗎?

要討論退休金,請從整體所得替代率來看,18%只是一種給付形式!
如果是月退+180%,每個月只有兩三萬,請問你會管180%是否公義嗎?

還有,教育人員平均32萬是哪年的資料?
根據維基的資料,同樣是這位教授的報告,我估算2002年平均每位教育人員的18%是28萬,越晚退休,可領18%的年資越少(而且2005年還有小砍),怎麼算出32萬的,可以請你說明清楚嗎?(請不要迴避
han172189 wrote:
同樣是這位教授的報告,我估算2002年平均每位教育人員的18%是28萬..(恕刪)


都用你的數據
6萬 你阿姨 + 28/12 ==(請算)

再一次
不要拿 未來....
來掩蓋 目前已有 41萬人領高額退休金的事實

別人的數據不要亂改

根據前台北大學公共事務學院院長黃世鑫研究,平均每位退休者每年獲得的18趴利息補貼,以教育人員的32萬元最高,公務人員21萬元次之
原文網址: 18趴不公不義 全民吞不下去 | 財訊雙週刊 | 雜誌櫃 |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han172189 wrote:
醒什麼?掩蓋什麼?我...(恕刪)


超過八萬嗎? 不要閃躲 直接回答

A3950 wrote:
都用你的數據
6萬 你阿姨 + 28/12 ==(請算)

1.隨便東拼西湊啊?你知道我親戚領多少?
2.我親戚做了40年,應該比平均要高!

A3950 wrote:
別人的數據不要亂改

根據前台北大學公共事務學院院長黃世鑫研究,平均每位退休者每年獲得的18趴利息補貼,以教育人員的32萬元最高,公務人員21萬元次之
原文網址: 18趴不公不義 全民吞不下去 | 財訊雙週刊 | 雜誌櫃 |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誰亂改了?是你自己無法解釋你引用的數據!

http://zh.wikipedia.org/zh-tw/%E8%BB%8D%E5%85%AC%E6%95%99%E4%BA%BA%E5%93%A1%E5%AD%98%E6%AC%BE%E5%84%AA%E6%83%A0%E5%88%A9%E7%8E%87
維基的內容:
1.2002年為新台幣485億元(18%)
2.另根據台北大學財政學系黃世鑫教授的研究報告[5],在民國91(2002)年8月,當時已退休優存戶約34萬人,但存款金額分布極不平均(見該報告表9及pp.99頁),其列舉之統計概要如下:
已退休的34萬多人(整體軍公教)
教師人數百分比22.73%
教師優存金額百分比44.67%

估算後就是28萬!
我覺得這個建議真好,真的是簡化制度(.把軍公教勞農保全部併入國民年金不管職業只要有在台灣工作繳稅和保費滿30年以上,年滿65歲就可以領月退依在職時繳費或繳稅級距換算成每月金額基本工資0.8-1.5倍也就是只要拿國家退休金不論是農夫或當過總統,每個月最多就是領基本工資1.5倍讓退休金回歸保證老年生活的目的才是真正的社會福利要更好的退休生活就早點做其他投資)
退休準備金的"破產"??????

社會保險,跟一般的商業保險有很多的不同,說來話長……

媒體政客用「破產」,來形容,實在是有討論的空間

勞保、健保、公保都是社會保險的一種類型
商業保險是一人一帳戶。社會保險的準備金是混的、共產黨的大鍋飯主義,強調"互助"、所得重分配……的功能

社會保險的退休準備金
有兩種:
一、隨收隨付制:只要能夠支費兩三年的給付,即可。不必足額提存。不夠用的話,再臨時調高保費即可。
二、完全提存制:跟商業保險一樣,目前要繳的保費水準,是要足夠支付未二、三十年的所有保費支出。保險準備金是計算到未來二三十年後的給付。
目前一般報章的說法,都是採用商業保險的觀點來看待,才會有所謂的破產說法。隨收隨付制是沒有破產的問題,只要能應付幾年就可以。

完全提存制,在世界各國實施的經驗,就是遇到嚴重的通貨膨脹時,早年所繳的累積的準備金,會被通膨吃掉,經歷通膨之後所能領到的退休給付,根本無法支持生活水平,失去經濟保障的作用。

隨收隨付制的問題:跨代際的重分配(父債子還)
以二十年、三十年的尺度來看,隨收隨付制是比較實際一些。應逐年檢討來調整保費水準。台灣近年尚未遇到嚴重的通膨。

台灣應該是折衷吧
隨收隨付制,目前遇到的問題:
台灣短視短利的政治環境,要逐年檢討、調整保費,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其次,是景氣不佳,失業率高的時期,需要給付得更多==>保費就更需要調高,這根本不可能。
再來,總是想多拿一些,繳的要少一些,這當然是無解。

唯一的解法是,基金的操作要效率很好,但台灣的執政者常拿來當國安基金,替執政黨護盤、護股市。
政府不幫,就已經不夠吃了,還要拿勞工的血汗錢棺材本,來幫忙錯誤無能的政策後果來穩定政局。
這幾年又爆發出:選定的基金操盤人,犧牲基金來圖利自己。
後二者,所導致的虧損金額頗大,看好這部分,就已經足夠大家幾年不必調保費了。




A3950 wrote:
你的角度跟實際 差很...(恕刪)
han172189 wrote:
別人的數據不能改?錯...(恕刪)





不要閃躲
71235+28/12 (你算的)= (請算)

77520+28/12(你算的)= (請算)




還是那句老話
別人的數據不要改
自己估算??
你哪位



公教退休每位平均 8 ~ 10 萬 每月有錯嗎? 不要閃躲 立刻回答
han172189 wrote:
拿在職薪水+你所謂的...(恕刪)


在 41萬退休 所得替代率超過 95%

再一次 不要用未來....來混淆 領高薪的 41萬公教


退休領的比在職多一堆裝瘋賣傻要退休
這你也沒聽過對巴
若什麼都不知道 只會一直撞牆 你....哀
  • 1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